糖友須知:運動牢記這三點 血糖乖乖降下去!
2025-07-23 00:27:15
最近的糖尿病全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20歲以上成年人中,糖尿病患病率9.7%,9000萬患者,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是15.5%,1.5億前期患者,合計2.4億人血糖不正常。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控制血糖十分重要。而在控糖過程中,運動療法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當然,運動也不是毫無章法的,那麼糖友運動要遵循哪些原則呢?
糖尿病患者該如何運動
一、要循序漸進,在于堅持。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一定要循序漸進,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選擇合理的有氧運動,患者在進行運動時,最初運動量一定不要過大,不然,很容易將會給患者的健康帶來傷害,糖尿病患者的運動量,應該循序漸進,長期堅持。
二、要選擇讓人愉悅的運動。
糖尿病患者選擇運動方法時,可以根據自身愛好不同,選擇球類、跑步、跳舞、步行等等,糖尿病患者最好邀上一兩個好友一起運動,大家相互鼓勵和交流,可以明顯減輕重複運動時的枯燥,增加運動樂趣。
三、要保持固定時間運動。
糖尿病患者進行運動時,最好是養成固定的時間,比如早晨或下班後,這樣時間一長,每天的運動時間,就會成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對於患者控制血糖有很大幫助。
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有哪些
由於每一個糖尿病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所以適合的運動方法也是不一樣的:
一般情況下,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方式以有氧運動為主(也稱耐力運動),這是一種可以增強呼吸、心血管功能,改善新陳代謝,糾正血糖和血脂代謝紊亂的鍛鍊方法。通常採用的有氧運動有步行、跑步、騎自行車、爬山、登樓、划船、遊泳等。
糖尿病患者年齡較大、體質較差者宜進行運動強度小的運動方式如散步。如果能在優美的綠化環境中進行,自然的氣息更有益於身心健康。行走時應全身放鬆,眼觀前方,自然而有節律地擺動上肢,每次10—30分鐘。身體條件較好、無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則可以採用運動強度中等偏高的運動如健身跑。慢跑時要求全身放鬆。
為什麼說糖友練太極拳好處多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要求遵循有氧運動、量力而行、持之以恆三原則,以選擇適量的、全身性的、有節奏感的鍛鍊項目為宜。
太極拳屬於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養生術,具有輕鬆柔和、連貫均勻、圓活自然的特點,對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骨骼肌肉等運動器官都有良好作用。
再加上它要求意識引導動作,配合均勻深長的呼吸,練習之後,周身經絡疏通、血脈流暢、身心舒適、精神爽快,尤其適合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練習。
糖尿病患者多合併高血壓、脂代謝紊亂,發生心血管系統疾病的危險很大,而練習太極拳對於預防動脈硬化症,保持心血管系統的正常機能有良好效果。
有人對國內一部分老人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經常練太極拳的老人血壓平均為126/79mmHg,周圍血管硬化發生率為37.5%,而一般老人的血壓則為155/82 mmHg,周圍血管硬化發生率為46.4%。
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骨關節疾病如骨質疏鬆症、骨性關節炎等。太極拳的動作涉及全身各主要關節和肌肉群,長期練習可增進關節靈活性,增強韌帶的柔韌性,延緩骨的退行性改變。
運動醫學專家的對比研究發現,練太極拳的老人,脊柱、肌肉、肌腱的老化程度比不練的老人輕,脊柱發生老年性變形者少,脊柱活動度較好,大多數人向前彎腰時手指能觸地,有人還能用手掌或拳觸地。
常見的畸形性脊柱炎、骨質疏鬆症、關節酸痛在練拳老人中很少見。而一般老年人脊柱變形者較多,脊柱活動性較差,只有少數人彎腰時手指能觸地,發生骨質疏鬆症、骨質增生等改變者也較多。說明太極拳能推遲老年人骨骼老化。另外,太極拳可明顯改善人體的平衡功能,可使因平衡不良所致的老人骨折率下降47.3%。
此外,糖尿病患者發生腦血管疾病概率很高,練太極拳時全神貫注,使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過程能很好集中,對改善腦功能、防治老年性痴呆有好處;
練習太極拳時要求腹式呼吸,能促進腹腔器官的血液循環,促進胃腸蠕動,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消化功能。太極拳的舒緩運動,還可明顯改善肺臟的通氣與換氣功能。
結語:糖尿病患者也可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每天堅持鍛鍊,飲食方面再稍微注意下,血糖自然乖乖的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