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關節炎如何治療?骨性關節炎的護理介紹
2025-07-20 19:39:13
骨性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病變關節炎,年齡、肥胖、勞損、受傷都有可能造成骨性關節炎的出現,患者常會覺得關節有疼痛、壓痛、僵硬、關節腫脹、活動受限和關節畸形等感覺,嚴重的患者肌肉會出現萎縮關節畸形,關於治療的方法小編在下面將會給大家簡單的講解一下。
骨性關節炎簡介
骨關節炎為一種退行性病變,系由於增齡、肥胖、勞損、創傷、關節先天性異常、關節畸形等諸多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退化損傷、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又稱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等。臨床表現為緩慢發展的關節疼痛、壓痛、僵硬、關節腫脹、活動受限和關節畸形等。
骨性關節炎的病因
根據有無局部和全身致病因素,將骨關節炎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
1、繼發性骨關節炎
(1)機械性或解剖學異常髖關節發育異常,股骨頭骨骺滑脫、股骨頸異常、多發性骨骺發育不良、陳舊性骨折、半月板切除術後、關節置換術後、急慢性損傷。
(2)炎症性關節疾患化膿性關節炎、骨髓炎、結核性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貝赫切特症候群、Paget病。
(3)代謝異常痛風、Gaucher病、糖尿病、進行性肝豆狀核變性、軟骨鈣質沉著症、羥磷灰石結晶。
(4)內分泌異常肢端肥大症、性激素異常、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減退伴黏液性水腫、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
(5)神經性缺陷周圍神經炎、脊髓空洞症、Charcot關節病。
2、原發性骨關節炎
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高齡、女性、肥胖、職業性過度使用等因素有關。
骨性關節炎症狀
1、骨關節炎的主要症狀是疼痛,初期輕微鈍痛,並不嚴重,以後逐步加劇。活動多時,疼痛加劇,休息後好轉,有的病人在靜止或晨起時感到疼痛,稍微活動後減輕,稱之為休息痛,原因為軟骨下骨的充血所致。如果活動過量時,因關節摩擦也可產生疼痛。疼痛有時與天氣變化、潮溼受涼等因素有關。
2、病人常感到關節活動不靈活、僵硬、晨起或休息後不能立即活動,需經濟一定時間活動後始能解除僵硬狀態,關節活動時有各種不同的響聲如摩擦聲等。有時可出現關節交鎖。關節炎發展到一定程度,關節腫脹明顯,特別是伴有滑膜炎時,關節內可有積液,主動或被動都受限制。
3、體格檢查顯示關節腫脹,有中度滲液,膝關節浮髕試驗陽性。髖關節增大內旋角度時,疼痛加重,這是由於內旋可使髖關節囊容積減少。關節周圍肌萎縮,主動或被動活動時,關節伴有之嘎聲有不同程度的活動受限和肌痙攣,嚴重時出現關節畸形,如膝內翻、髖關節Thomas徵陽性,有時可觸及關節內游離體。手指遠側指間關節側方增粗,形成Heberden結節。
4、髖髖關節的原發性骨關節炎在我國較為少見,往往是全身退行性關節病的一部分,多發生於50歲以上,男多於女。繼發性者常由股骨頭或股骨頸骨折後缺血性壞死,或先天性髖脫位,類風溼性關節炎等引起。臨床表現主要為髖部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溝、大腿內側甚至膝部上方,開始於活動及負重時發生,進而疼痛轉為持續性,走路跛行,當病情發展嚴重時,髖關節屈曲內收,代償性腰椎前凸,此時可有嚴重的下背部疼痛,甚至不能行走。檢查髖關節局部壓痛,活動受限,「4」字試驗陽性。
5、原發性全身性骨關節炎常發生於絕經期婦女,有多數關節累及,常影響指關節和第一掌指關節,一般均有急性疼痛階段,有時易與類風溼性關節炎混淆,急性症狀緩解後,關節功能保持。
骨性關節炎吃什麼藥
除了口服止痛,抗骨質疏鬆藥物外,平時應注意不可讓關節過度負重、受潮、受寒,避免久站、久坐等。如果關節疼痛明顯,可使用華絡疼痛治療儀來緩解,華絡疼痛治療運用仿生物電深度電刺激,可深層次打通經絡,改善神經傳導和新陳代謝,消除關節炎引發的疼痛感,提高人體自愈能力。
骨性關節炎如何治療
骨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種,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況、以及疾病發展階段的不同,其治療方法也是不同的,對症治療是關鍵,保守治療適用於症狀較輕的患者,傳統的手術治療對於症狀嚴重的骨性關節炎患者效果較為理想,微創治療避免了傳統手術的危險性和保守治療的反覆性,在骨關節炎的治療中效果顯著。
射頻熱凝靶點術是骨科臨床較為常用的一個治療技術,該療法只是用一根直徑特製的穿刺針,在數字減影或C型x光機的監測下準確地穿刺到椎間盤突出部位的中心,通過熱凝溫控治療,使病變部分變性、凝固、收縮、減少體積,從而解除對神經的壓迫,具有無創無痛、安全高效、療程短暫、恢復迅速、療效顯著、無併發症,是一種治療骨性關節炎的綠色療法。
骨性關節炎的護理
1、堅持自我鍛鍊
骨關節炎病人參加鍛鍊值得鼓勵。適度、有規律的鍛鍊不僅可以使關節周圍的肌肉更有力,使關節得到更強的支持,而且可以使緊張的肌肉放鬆,緩解由於肌緊張造成的疼痛。鍛鍊還有益於維持各關節的活動度,避免關節僵硬,失去功能。
患者應避免長時間跑、跳、蹲,減少或避免爬樓梯。在急性發作期不宜鍛鍊,以休息為主;運動強度應適可而止,以不引起關節疼痛為限度;應選擇能夠增加關節靈活性、伸展度以及加強肌肉力度的運動項目,如遊泳、散步、騎自行車等;運動過程中注意防止關節承受不恰當的外力。
2、改變生活方式
資料顯示,37歲時超過標準體重20%者,男性患骨關節病的危險性為標準體重者之1.5倍,女性為2.1倍。以後36年中60%超重者發生膝骨關節病,患嚴重膝骨關節病危險性男性增加到1.9倍,女性增加到3.2倍,提示肥胖可能是嚴重膝骨關節病較大的危險因素。因此,過度肥胖者應該通過控制飲食來減肥,具體做法可參考膳食金字塔。
3、膳食金字塔
膳食金字塔的塔基是最重要的糧穀類食物,第二層是蔬菜和水果,第三層是奶和奶製品,第四層為動物性食品,禽、肉、魚、蛋等動物性骨關節炎,塔尖為適量的油、鹽、糖。
總結:傷筋動骨的疾病治療起來本來就是很漫長的,如果演變成關節炎甚至有可能會伴隨你一輩子,所以在還年輕的時候就需要馬上治療,老人家則提倡以養護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