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不僅具有養生功效也是在學做人
2025-07-20 20:35:08
太極拳是我國的武術瑰寶,練習太極拳的好處很多,不僅可以修身養性,還可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和改善肺的通氣功能,活動筋骨,行氣活血的功效,也可以預防疾病。當然練習太極拳不僅對身體功能的好處,主要更是教你學做人,修身養性捨己從人,與人為善,寬容大度,淡泊名利,做人要留有餘地等做人道理。所以太極拳是現代人最佳的養生方式,下面就跟著太極拳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太極拳5大養生功效
養生太極拳理精法密,練形、意、松、息、氣、勁、神,由淺入深,逐階進修,層次修煉,真修實證。按層次功階進修,功夫深淺,各有功效。練一式得一式,練成一階進一階。進門學習,學一式練一式,學練結合,以練為主,以迅速顯效。由於太極拳將意、氣、形結合成一體,使人身的精神、氣血、臟腑、筋骨均得到濡養和鍛鍊,達到「陰平陽秘」的平衡狀態,所以能起到有病治病,無病健身的作用,保證人體健康長壽。
1.練拳
練拳:變著轉接是關鍵。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上下左右相間,左右相行。陰陽虛實。頂勁虛實,拳到身到,靜入水動如海嘯。
2.練意
練意:有為以始,無為以成。練拳要練意。形體、動作、精神寧靜、樂觀,則百脈通暢,機體自然健旺。太極拳調氣機,以養周身。太極拳以呼吸協同動作,氣沉丹田,以激發內氣營運於身。
3.練松
練松:隨息放鬆是鍛鍊逆腹式呼吸、拳勢呼吸的過渡功法。肺主氣司呼吸。腎主納氣,為元氣之根基。肺、腎協同,則呼吸細、勻、長、緩。這種腹式呼吸不僅可增強和改善肺的通氣功能,而且可益腎而固護元氣。
4.練氣
練氣:養生太極拳練拳練氣和靜功練氣,動靜相修,這是療疾健身和功夫性鍛鍊的太極修煉基礎功夫。丹田氣充,則鼓蕩內氣周流全身,臟腑、皮肉皆得其養。太極拳動形體,以行氣血。太極拳以意領氣,以氣運身,內氣發於丹田,通過旋腰轉脊的動作帶動全身。
5.意氣合力
意氣合力是太極拳綜合理論,練拳、松、息、氣合一意,練到意力足,氣力自生。氣機周流全身之後,氣復歸於丹田,故周身肌肉、筋骨,關節、四肢百骸均得到鍛鍊。具有活動筋骨,疏通脈絡,行氣活血的功效。
練太極拳是在學做人
(1)修身養性。
太極拳講求以柔克剛,修身養性。養性十分重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情,太極拳養性要求不可暴,不可躁,不可急,不可怒,要制急、制躁。在當代社會,人們的浮躁情緒十分嚴重。
有一篇文章講:中國是「急之國」,認為現代的中國人變成了最著急、最不耐煩的地球人。寄信要特快專遞,拍照要立等即取,坐車要高速快速,飛機要直航到達,做事要名利雙收,創業要一夜暴富等等。這些浮躁情緒到處可見,而舒緩慢穩的太極拳就可以制急制躁等不良的情緒。
(2)捨己從人,與人為善。
太極拳講捨己從人,與人為善。這也是怎樣做人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練太極拳要學會吃虧,要學會捨得。在與人交手時,別人來襲擊你,而我不以氣力去抵抗,而是順著對手引進落空。表面上看是吃虧,實際上是化。
在生活中,在與人相交往中也要「克己」,也不怕「吃虧」,這也是處人之道。另外,要捨得,能「舍」才能「得」。學會放棄,學會割捨,坦坦蕩蕩面對人生和生活。
(3)寬容大度。
做人立於天地之間要寬容大度。「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陳氏太極拳一代宗師陳王廷的《長短句》曰:「嘆當年,披堅執銳,掃蕩群氛……。欠官糧早完,要私債即還,驕諂勿用,忍讓為先」。
太極拳要求虛懷若谷,胸襟寬闊。「虛」、「靜」才能心無旁騖,得失不計,寵辱不驚,只有這樣才能走進太極之殿堂。若心胸狹隘,斤斤計較,不會進入太極拳的高境界。
(4)謙和厚道。
古人講:「滿招損,謙受益。」學練太極拳必須去掉「滿」字,牢記「謙」字,任何時候都不自滿,都要虛心,學習太極拳是無止境的。另外,要學做傻子,做厚道之人。鄭板橋題詞「難得糊塗」。「大事不可糊塗,小事不可不糊塗」。
傻人多糊塗,但「傻有傻福」,這樣可使自己的心保持平靜和淡定。「傻子」之厚道之人表面愚鈍,但實際上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修養。「貴人話語遲」,「遲」在對一個人的評價沉著,聰明的「傻子」,厚道人,吃虧是心知肚明,心存善良,上善若水,這種人是經得起考驗的高尚品行的人。
(5)淡泊名利。
太極拳講松,怎樣松?放下「包袱」才能松。人生最大的「包袱」是什麼?就是名利。名利是人們心中「包袱」的代名詞,其實,放下名利這個「包袱」最難,尤其在當代社會,人們把名和利當作奮鬥和追求的目標。
在現實生活中,人要衣、食、住、行,哪樣也離不了錢,錢就是去不掉的「包袱」。但是君子愛財要取之有道,練拳之人要學會放鬆,就要淡泊名利,要行的端,做的正,不能貪婪,不能欲望太重,不能損人利己。
(6)做人要留有餘地。
留餘思想也是傳統文化的精華內容。做事做人都要留有餘地。給別人留餘地也是給自己留餘地,做事不要做絕,得饒人處且饒人。在清朝,河南有個康百萬莊園,因接待慈禧太后而聞名於世。康家由明朝至滿清至民國歷經三個時期四百年的時間,蔭福十二代。
康家的家訓就是《留餘》。並刻於匾上世代相傳。匾上還書有南宋時一位道人的《四留銘》曰:「留有餘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餘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餘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餘不盡之福,以還子孫。」就在這種留餘思想指導下使康家富了四百年。
太極拳也講留餘,拳理說:「不丟不頂」,「無過不及,隨曲就伸」。與人交手出拳時,一定要給自己留有餘地。做人做事時也一定要留有餘地,說話也要留餘,不可浮誇、說大話,這也是修煉品行的重要內容之一。
(7)尊師重道。
這是武者必備的武德。也是學拳做人的第一要務。俗話講: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學拳做人,最重要的是尊師重道,不忘師恩。
總之,學練太極拳的過程也是修煉人格的過程。學拳做人就要塑造完美的人格,淨化人的心靈,太極拳必須道技並進,術德兼修。修煉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謙和寬厚的胸懷,清靜淡泊的心態是學好練好太極拳,掌握太極拳真諦的必備條件。淨化人的心靈,涵養人的修為,塑造人的形象,提高人的品位,是太極拳的特殊功能。太極拳重在內修,就是自己修煉自己的本性。
結語:看了上文的介紹,相信您已經了解了太極拳的養生功能,及練習太極拳的好處數不勝數,隨著科研的進步,將會把太極拳帶到另一個高度。堅持練習太極拳能預防疾病,還能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