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虛寒的症狀有哪些?推薦一些脾胃虛寒的食療方法
2025-07-20 16:46:11
脾胃虛寒,是我們生活比較常見一種情況,脾胃虛寒的主要症狀有)腹脹、腹痛,對食物沒胃口,患有脾胃虛寒的人,在平時會非常怕冷,冬天的時候四肢冰冷,面色會比較蒼白,喜歡喝熱水。脾胃虛寒的人容易腹瀉,稍微吃一點寒涼的、油膩的東西或者過度疲勞、憂慮的時候就容易發病。那麼脾胃虛寒的預防方法有哪些呢?吃什麼可以改善脾胃虛寒?
脾胃虛寒的症狀
1、局部症狀
(1)腹脹、腹痛,對食物沒胃口;口淡不渴,也不怎麼想吃東西,泛酸,通常泛出的是清水,並沒有其它物質。
(2)長期性胃痛,特別是空腹時,疼痛會加重;
(3)婦女白帶清稀而多,並且,月經常常遲來,且大多有血塊;
(4)胃部寒冷就很容易拉肚子,尤其是在吃了一些涼性或者是油膩比較重的食物的時候,再或者是過度勞累、思慮過多時。大便便會稀薄或帶有白色奶塊。
2、全身症狀
(1)臉色萎黃無華、少氣懶言。
(2)怕冷:患有脾胃虛寒的人,在平時會非常怕冷,冬天的時候四肢冰冷,面色會比較蒼白,喜歡喝熱水。
(3)脈虛弱、手足不溫、神疲乏力、吃得少,勞累或食冷或受涼後就會更加難受。
3、舌象:舌淡胖嫩,舌苔白潤且舌質偏淡。
4、脈象:脈弱無力、脈沉遲。
5、其它:有些患者,還是反酸、嘔吐、腹脹、四肢浮腫、畏寒喜暖、小便清長或不利的現象。
脾胃虛寒的危害
1、容易腹瀉,稍微吃一點寒涼的、油膩的東西或者過度疲勞、憂慮的時候就容易發病,這種類型的腹瀉,有時發病,有時好,要麼,就久瀉不愈、大便稀薄或帶有白色奶塊、食後便瀉、面色蒼白等症狀,長期腹瀉,不僅可導致腸道的一系列病變,還會導致脫水、休克等嚴重病情。
2、導致很多胃部疾病的誘發,如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反流性胃炎、胃潰瘍等;脾胃虛寒,人的體質下降,各種胃腸疾病,就容易接踵而來。
3、出現脾胃虛寒的時候,患者還可能會導致肝氣鬱滯、頭痛以及失眠和心悸等症狀,而男性甚至會出現遺精以及腹瀉症狀。
脾胃虛寒的預防方法
一、生活中要注意勞逸結合
如今生活中,緊張的分為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主旋律。但是腸胃專家表示,自身生活的緊張是工作生活的需要,但是生活中一味地緊張刺激會影響人們的精神狀態。這就會造成人們大腦皮質功能失調,使胃酸與胃蛋白酶分泌增多,平滑肌痙攣,黏膜下血管痙攣缺血,繼而產生脾胃虛寒症狀。因此,生活中有效率的生活、勞逸結合的生活才是健康生活的典範。
二、生活飲食注意事項
胃部是人們的消化器官,如果人們常時間進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聚會時的胃部的消化功能負擔加重,人們胃部就會分泌出強烈的刺激物造成胃部疼痛。
對愛美的女士來說,獼猴桃是最合適的減肥食品,因為它雖然營養豐富但熱量極低。但是,獼猴桃性寒,因此不宜多食,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應慎食,腹瀉時不宜食用。另外,由於獼猴桃中維生素C含量較高,易與奶製品中的蛋白質凝結成塊,不但影響消化吸收,還會使人出現腹脹、腹痛、腹瀉,因而食用獼猴桃後不要馬上喝牛奶或吃其他乳製品。
少吃冰鎮食物,喝冰啤、吃冰粥,蔬菜、水果、海鮮,全都扔到冰塊裡給「冰一冰、涼一涼」,然後入口,體會一種透心涼的愜意。可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適應「冰」的感覺,也許你的一時痛快,給自己的身體健康造成不良的後果。所以,「加冰」還要適度,根據身體狀況量力而行。
此外,寒性胃痛者還應忌食綠豆、柿餅、生番茄、竹筍、瓠子、生菜瓜、海帶、生萵苣、生蘿蔔、生藕、生黃瓜、生地瓜、金銀花、菊花、薄荷、鴨蛋、蛤蜊、蕹菜、蕺菜、地耳、豆腐、馬蘭頭、冷茶以及各種冷飲、冰鎮食品,性涼生冷的食品會使脾胃虛寒疼痛加劇。
三、藥物使用注意事項
適當使用藥品如果是潰瘍活動期,或胃黏膜糜爛,胃酸分泌過多,可服用一些對胃黏膜有較好保護作用的要藥物。例如,中要藥瓦愣子、烏賊骨、珍珠母、煅牡蠣、鳳凰衣、浙貝母、五倍子、田七、黃芪等。
四、注意節氣的變化
冬春兩季是人們胃部疾病多發的常見季節,這主要是由於寒冷天氣的影響。所以朋友們一定要注意冬春兩季胃部的保暖,千萬不要因為風度的問題,減少了對溫度的考慮。
脾胃虛寒的食療法
一、紅糖姜肚煲
主材:豬肚一個,生薑四兩,紅糖二兩(糖尿病患者不用)。
製法:將豬肚洗淨,生薑切成絲,與紅糖一道放入豬肚內,兩頭用棉線紮緊,加清水煮至肚爛,食肚喝湯。
功效與主治:暖胃止痛,適用於脾胃虛寒,症見脘腹冷痛,遇寒加重,口泛清水等。
二、肉桂砂仁燉牛腩
主材:鮮牛脯250克,肉桂3克,砂仁6克,陳皮3克,生薑3片。
製法:將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陳皮、生薑洗淨。牛腩洗淨切塊,焯水去除羶味。把全部材料放人燉盅內,加涼開水適量隔水燉2小時,調味後食用。
功效與主治: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適用於胃寒氣滯,症見脘腹冷脹疼痛者。
三、胡椒羊肉湯
主材: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陳皮6克,生薑15克。
製法:將羊肉洗淨切塊,下鍋爆香。把胡椒、陳皮、生薑洗淨,與羊肉一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用大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煮1-2小時,調味後食用。
功效與主治:溫中助陽,散寒止痛。適用於脾胃虛寒的胃痛患者服食。
四、姜粥
主材:乾薑10克,高良姜10克,大米50克。
製法:大米洗淨後加水熬粥,快熟時加入高良姜和乾薑,至米熟粥成(約5-10分鐘)即可,趁熱服食。
功效與主治:溫中散寒止痛。適用於脾胃虛寒、常有胃脘隱痛的患者服食。
五、桂枝浴足方
主材:桂枝20克
製法:每晚取桂枝20克,加水1.5L,煎煮15-20分鐘,去渣取汁,倒入洗腳盆中,候溫或兌入適量涼水,使水溫微燙,泡腳20分鐘左右。
功效與主治:桂枝浴足可溫通胃經經氣,使得寒邪得散,胃痛得解。
總結:以上小編介紹了一些脾胃虛寒的一些食療方法,希望大家能認真學習。脾胃虛寒的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勞逸結合。並且一定要注意冬春兩季胃部的保暖,千萬不要因為風度的問題,減少了對溫度的考慮。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