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經常腳抽筋怎麼辦?這些食物可以幫你提前預防
2025-07-23 11:15:19
老人家很容易出現腳抽筋和酸痛等一些症狀,很多人都認為老人腳抽筋的最大原因是因為缺鈣,其實並不全是,相當一部分老年人發生腿抽筋是與腿部血液循環不良有關。發生在小腿和腳趾的肌肉痙攣最常見,發作時疼痛難忍,尤其是半夜抽筋時痛醒,且影響睡眠。所以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介紹一下發生腳抽筋的治療方法和提前預防腳抽筋!
老人腳抽筋的原因
1、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腿經常抽筋,尤其是夜間加重的中老年患者,有的誤以為是缺鈣,長時間大量補充鈣劑,而延誤了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診治,造成截肢。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腦血管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家族史者,當出現下肢酸痛、腿抽筋、行走不便等症狀時,應該想到是否有動脈粥樣硬化,如下肢動脈閉塞症。
2、腰椎間盤突出症
在確認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中,腿抽筋的發生率可高達70%。
3、脊柱退行性病變
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人的脊柱會發生退行性改變,如骨質增生等,因脊神經根受壓和脊神經根內血流量下降,發生腿抽筋。
4、藥物性腿抽筋
服用抗生素如阿奇黴素可發生腿抽筋。因此經常服用多種藥物的中老年人,要注意藥物的注意事項和不良反應。
5、營養性腿抽筋
營養不良可引起肌肉痙攣,尤其是維生素B1缺乏時更容易發生腓腸肌痙攣。
6、衰老性腿抽筋
腿抽筋是老年人衰老的常見表現。
7、其他
寒冷刺激、過度疲勞或劇烈運動、遊泳、長時間行走或登山、下肢靜脈曲張等也可引起小腿抽筋。
老人腳抽筋的治療方法
1、足尖運動:脫鞋站立(為防跌倒,可手扶桌椅或其它固定物),腳尖著地並儘量將腳後跟抬起,持續10秒鐘後放下,然後休息數秒鐘接著再繼續做,如此反覆進行10至15分鐘,早晚各1次。再配合做旋轉踝關節,則效果更佳。常做足尖運動,能刺激足部末梢穴位,促進血液循環,使皮膚溫度升高,肌力增強,解除小腿痙攣,而且對下肢肌肉、膝關節都有很好的鍛鍊作用。
2、睡前泡腳:每天臨睡前用40攝氏度左右的熱水浸泡雙腳(浸泡至踝關節為宜),等到水冷了,再倒進熱水以保持水溫。浸泡時間15至20分鐘。睡前用熱水浸泡雙腳,可起到促進末梢血液循環,舒筋活血,解除痙攣的作用。
老人腿抽筋急救方法
1、立即離床下地走動,並忍痛用患腿前掌下蹬地面,可迅速解除小腿肌肉的痙攣,使疼痛消失。
2、立即坐起,把患腿伸直,然後用雙手用力將腳掌往背屈方向後掰,可迅速解除小腿痙攣。
3、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用力按摩、按壓鼻尖下的人中穴,使穴位有酸脹感,可解除小腿抽筋。
老人腳抽筋的食療預防方法
1、牛奶
半斤牛奶,含鈣300毫克,還含有多種胺基酸、乳酸、礦物質及維生素,促進鈣的消化和吸收。而且牛奶中的鈣質人體更易吸取,因此,牛奶應該作為日常補鈣的主要食品。其他奶類製品如酸奶、奶酪、奶片,都是良好的鈣來源。
2、蔬菜
蔬菜中也有許多高鈣的品種。雪裡蕻100克含鈣230毫克;小白菜、油菜、茴香、芫荽、芹菜等每100克鈣含量也在150毫克左右。
3、豆製品
大豆是高蛋白食物,含鈣量也很高。500克豆漿含鈣120毫克,150克豆腐含鈣就高達500毫克,其他豆製品黃豆、毛豆、豆腐皮、豆腐乳等也是補鈣的良品。
4、海帶和蝦皮
海帶和蝦皮都是屬於一種高鈣海產品,每天吃上一點,就可以補充我們基本的鈣質。常吃這些高鈣海產品還可以預防動脈硬化,降低血脂呢!
5、動物骨頭
動物骨頭裡80%以上都是鈣,但是不溶於水,難以吸收,因此在製作成食物時可以事先敲碎它,加醋後用文火慢煮。
6、吃含鎂食物
含鎂豐富的食物主要有:穀類、豆類、綠色蔬菜、蛋黃、魚類、牛肉、豬肉、河鮮、花生、芝麻、香蕉等。穀類有蕎麥麵、小米、玉米、高粱面等;豆類有黃豆、黑豆、蠶豆、豌豆、豇豆、豆腐等;蔬菜有芥菜、冬菜、莧菜、雪裡蕻等。特別是紫菜含鎂最高,每100克含460毫克,被譽為「鎂元素的寶庫」。缺鎂可導致肌肉無力,耐久力降低。同時,鎂還對心血管健康有重要的保護作用。人體如果缺鎂,可導致心動過速、心律不齊及心肌壞死和鈣化。
老人雙腿的日常保理
1、搓揉腿肚
以雙手掌緊夾一側小腿肚,邊轉動邊搓揉,每側揉動20次左右。
2、多曬太陽
不僅有利於保暖,還可以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形成,避免雙腿鈣流失,有效預防骨質疏鬆。
3、適度甩腿
一側手臂輕靠牆體,對側的腿以胯部為軸輕輕甩動,5次後換另一條腿做同樣動作,早中晚三次,可以讓受阻的微循環重新通暢起來,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液黏稠度。
4、輕揉雙腿
把按摩膏均勻塗在腿上,將雙掌心搓熱,從大腿根部開始以順時針的方向輕揉雙腿內側的各個部位,這樣就可以改善血液循環,激活細胞新陳代謝、舒筋活絡,雙腿自我發熱系統就此被開啟。
5、熱水泡腳
用熱水泡腳,特別是用生薑或辣椒煎水洗腳,可較快地擴張人體呼吸道黏膜的毛細血管網,加快血液循環,從而使呼吸道黏膜內血液中的白血球及時地消滅侵襲人體的細菌和病毒,使人體免受感染。
6、扭膝活血脈
兩足平行靠攏,屈膝微向下蹲,雙手放在膝蓋上,順時針扭動數10次,然後再逆時針扭動。此法能疏通血脈,防治下肢乏力、膝關節疼痛等症。但是注意,膝關節本身有病變的患者不宜做這種運動。
7、乾洗腿
用雙手緊抱一側大腿,稍用力從大腿向下按摩,一直到足踝,然後再從踝部按摩至大腿根,用同樣的方法按摩另一條腿,重複10~20遍。這樣可使關節靈活、腿肌與步行能力增強,預防下肢靜脈曲張、水腫及肌肉萎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