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湯健康一"夏" 適合夏天的4種簡單食物
2025-07-23 15:21:50
夏季是四季中氣候最炎熱的一個季節,此時人體的新陳代謝就會變得活躍,給人的感覺就是燥熱,那熱自然要以涼來應對,那麼夏季養生都需要做些什麼呢?下面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夏季養生需要吃些什麼。
白朮黨參燉牛展
材料:白朮2克,黨參3克,白扁豆25克,牛展150克,姜2片,黃酒6克,牛肉粉、牛肉清湯、精鹽等各適量。
做法:牛展切塊,汆水洗淨血水,入盅內。藥材洗淨後與姜、黃酒、牛肉粉、牛肉清湯一同注入盅內,用食用玻璃紙包住,橡皮筋封口,入蒸箱燉2小時。最後加適量的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夏日汗多耗氣,溼困脾胃,運化無力,影響消化功能。此款湯品有健脾補氣化溼之功,所含白朮健脾化溼,黨參補氣健脾,白扁豆清暑化溼。適宜夏季氣虛不足,溼困脾胃之人群,常伴有乏力、食欲不振、胃脹、大便稀溏等症狀。
黃芪杞豬瘦肉湯
原料:豬瘦肉150克、黃芪15克、枸杞10克、生薑2片(1—2人用量)。
做法:將黃芪、枸杞分別洗淨、稍浸泡;豬瘦肉洗淨,切塊。把以上材料一起與生薑放進燉盅內,加入冷開水適量,加蓋隔水燉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黃芪可以補氣固表,利尿解毒,用於氣虛乏力、中氣下陷等症,枸杞可以補腎益精,養肝明目。這兩款藥材適用於氣虛乏力,表虛自汗,視力減退、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等症。
紅棗黃鱔湯
材料:紅棗6~8個、黃鱔400克、豬瘦肉50克、生薑3片。
做法:紅棗去核,稍浸泡;黃鱔用鹽或熱水擦去黏液,宰洗淨;豬瘦肉洗淨,切塊。一起與生薑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1小時,下鹽便可。為3~4人用。
功效:中醫認為,黃鱔性溫味甘,有補虛損、祛風溼、強筋骨之功。以補脾和胃、益氣生津的紅棗煲黃鱔,鮮美可口,有補氣養血健脾的功效,對體倦乏力、少氣、頭暈、眼花等有較好的滋補作用。
[NextPage]花旗參烏雞湯
材料:烏雞(竹絲雞)半隻,花旗參片15g,去核紅棗六顆,枸杞少量。
做法:烏雞洗淨汆燙。材料配料都下到湯煲,加水以沒過材料為準。大火燒開,轉小火,煲上一個半鐘頭。關火,盛出下鹽即可享用。
功效:補氣生津,甘鮮順口。
木瓜乾貝煲豬肚
材料:木瓜一定要選用半生熟的,千萬不要用全熟木瓜,否則會煮成一堆爛糊,半生熟的才清甜可口。木瓜1個(約500~600g),幹珧柱30g,豬肚1個,生薑3片。
做法:木瓜去皮去籽,切厚塊,豬肚洗淨後翻過來,用生粉反覆揉擦多次再洗乾淨。乾貝浸發15~20分鐘,或者用刀切或者用手掰開,儘量不要整顆來煲,否則不入味。所有材料一起放入瓦煲中,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就改文火煲2個小時,下鹽即可。
功效:健脾養胃,有補氣之效。
淮山參燉草雞
材料:草雞200克,淮山5克,人參5克,姜2片,黃酒6克,清雞湯、雞汁、精鹽等各適量。
做法:草雞切塊,汆水洗淨血水,入盅內。藥物洗淨後與姜、黃酒、清雞湯一同注入盅內,用食用玻璃紙包住,橡皮筋封口,入蒸箱燉2.5小時後,加適量雞汁、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夏日容易暑傷氣陰,此款湯品主要有補氣養陰的功效。淮山補氣養陰、脾腎雙補,人參補氣生津,姜、黃酒活血行氣。適宜夏季暑傷氣陰人群,常伴有乏力、口乾、汗出等症狀。
[NextPage]適合夏天的4種簡單食物
和風秋葵
秋葵,是盛夏的好食材,它被認為是最佳的保健蔬菜之一。秋葵的粘性物質,可促進胃腸蠕動,對關節也有潤滑作用,秋葵可涼拌、可炒,也可煮湯。
家裡涼拌最簡單了,將秋葵入水汆一下,配上自己喜愛的調味,即可享用。
薑汁西瓜飲
西瓜,是男女老少的夏日最愛。西瓜性涼,不可貪食,但咱們還是放不下它,如何是好?送上一杯薑汁西瓜飲,用生薑汁調和西瓜的寒性,甜中帶著姜的辛辣,選嫩薑更好,幾乎感覺不到姜的辣味。
做法簡單,打新鮮的西瓜汁時,加入一塊生薑片即可。
消暑的三豆粥
盛夏愛煮綠豆粥,除了綠豆外,還可以再加入一些黑豆和赤小豆,這樣就成了「三豆粥」,功效更甚,且不用擔心綠豆的寒涼。
三豆粥是從扁鵲的「三豆飲」演變來的。「三豆飲」是中醫中一道著名的處方,黑豆、綠豆、赤小豆皆有祛溼利水、清熱解毒的功效涼。對於夏季深受熱邪、溼邪困擾的人來說,非常合適。如果不喜歡喝粥,也可以磨成豆漿喝,效果是一樣的。
祛溼薏米水
暑期溼度大,體內的溼氣也隨之累積,大暑宜祛溼。薏米的祛溼功效,大家都很熟悉。讓人擔心的是,薏米性微寒,不宜多食。
今天推薦的是不寒涼的祛溼薏米水。將薏米放熱鍋裡翻炒,炒至有點微微的焦,晾涼後裝密封的容器中,經常取一些泡水喝。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