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三大治療方法 放射治療的副作用及預防方法
2025-07-20 13:32:09
鼻咽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鼻咽癌的症狀多變,所以大家很難發現它,所以導致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鼻咽癌會影響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鼻咽癌的治療方法有放射治療,放射治療是治療鼻咽癌的首選方法,還有手術治療方法,這些治療方法對於鼻咽癌患者來說是最好的。患者積極接受完整的治療,儘早治癒疾病,恢復健康。再加上鼻咽癌的飲食輔助治療,那麼疾病就可以早痊癒。
鼻咽癌的症狀
鼻咽癌是指發生於鼻咽腔頂部和側壁的惡性腫瘤。是我國高發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為耳鼻咽喉惡性腫瘤之首。常見臨床症狀為鼻塞、涕中帶血、耳悶堵感、聽力下降、復視及頭痛等。鼻咽癌大多對放射治療具有中度敏感性,放射治療是鼻咽癌的首選治療方法。但是對較高分化癌,病程較晚以及放療後復發的病例,手術切除和化學藥物治療亦屬於不可缺少的手段。.......
鼻咽癌的治療方法
1、放射治療
鼻咽癌首選的治療方法
目前發現放射治療是治療鼻咽癌的首選方法,原因是多數鼻咽癌為低分化癌,對放射線的敏感性高,並且原發灶和頸部淋巴引流區域容易包括在照射野內。自40年代起我國即開展了鼻咽癌的深部X線放療,50~60年代起又開展了60Co的外照射放療,並將鼻咽及頸部聯合大野照射改為小野照射,減少了放療反應並提高了生存率。
2、手術治療
(1)鼻咽癌原發灶切除術
適應症:分化較高的鼻咽癌,如腺癌,鱗癌I、Ⅱ級,惡性混合瘤的早期病例。
(2)頸淋巴結清除術
適應症:鼻咽原發癌病灶經過放療或化療後已被控制,全身狀況良好,僅遺留頸部殘餘灶或復發灶,範圍局限,活動,可考慮行頸淋巴結清除術。
(3)頸部淋巴結單純摘除術
對放療不敏感的頸部單個淋巴結或放療後有頸部孤立性淋巴結復發者可行單純切除術。局部浸潤性麻醉後,切開轉移灶表麵皮膚、皮下組織,將轉移灶連同周圍部分正常組織完整切除。術後傷口可稍加壓包紮。
3、化學治療
1、鼻咽癌化療的指徵
(1)Ⅳ期患者以及Ⅳ期有明顯淋巴轉移者;
(2)任何病人懷疑有遠處轉移者;
(3)頸部區域淋巴結巨大塊狀轉移,作放療前誘導性化療;
(4)作為放療前增敏作用的化療;
(5)作為放療或手術治療後輔助性化療。
2、常用聯合化療方案
3、區域動脈內插管灌注化療
治療鼻咽炎的療法對比
1、中藥含片:治標不治本,長期使用還會加重病情,不建議使用。
中藥含片治療咽炎的主要為清火、敗毒、清咽利喉類藥物,對於一般咽炎症狀具有緩解作用,對咽喉黏膜組織也不具有較強的破壞性。因此,在輕微性咽炎的治療中比較普遍。但由於中藥起效慢、難以改善病變組織環境,對於急性鼻咽炎、頑固性性鼻咽炎等重症起效甚微,不但不能治癒鼻咽炎,還會加重病情,所以,在治療鼻咽炎時,不建議採用。
2、手術治療:傳統手術創傷性大,逐漸摒棄,微創技術是首選方法。
傳統臨床治療上多採用藥物燒灼法、電凝固法、冷凍、雷射、微波及射頻治療法,手術創傷性大,出血多,病人痛苦。隨著微創技術的使用,這種傳統的手術已逐漸的被摒棄。
3、西藥治療:對人體組織細胞破壞性很強,具有耐藥性,禁止使用。
西藥治療咽炎的主要為抗生素類藥物,在急性期治療效果確切,但抗生素對人體組織細胞破壞性很強,同時抗生素還具有很強的抗藥性,使用頻次過多,會產生無效反應。這也是目前普遍呼籲禁止使用抗生素的原因。
鼻咽癌放射治療的副作用及預防方法
1、口乾舌燥:因治療破壞唾液腺,造成口水量漸漸減少,形成口乾症(xerostomia),此多在治療開始後的一周出現。這是會永久存在的後遺症,故應多補充水分、漱口或口含冰塊、維他命C片以促進唾液分泌,保持口腔溼潤。
2、皮膚炎:治療過程中皮膚會有發紅、發黑或脫皮的現象,此多在治療開始後的四、五周出現,並於治療完成一個月後會逐漸恢復。於治療中需注意的是照射部位的皮膚應減少刺激、避免日曬,並減少直接與衣領磨擦的機會。
3、口腔黏膜發炎、潰瘍:因放射治療會破壞口腔及咽喉內的黏膜,一般在治療開始後二、三周時出現,並會持續到治療完全結束後兩周才慢慢恢復正常。治療中應隨時保持口腔清潔、勤漱口,採溫和、易消化及避免刺激性的食物。
4、吞咽困難:因黏膜潰爛而造成吞咽疼痛,建議可採流質飲食,並配合使用止痛、消炎的藥物減輕不適。
5、味覺喪失:因治療會破壞舌上的味蕾,使對甜味感覺減弱,一般於治療結束後二至四個月可恢復,但也有些病人不能完全恢復。此時宜避免刺激性及過冷、過熱的食物。
6、中耳積水:因治療會破壞咽鼓管的功能,耳鼻喉醫師會給以藥物,或用細針抽出積水或裝置通氣管來控制症狀。
7、萎縮性鼻炎、鼻竇炎:因治療破壞鼻黏膜而產生鼻痂、流鼻血、膿鼻涕的症狀,故應養成自我清洗鼻咽腔的習慣,或者定時請耳鼻喉科醫生予以清除。
8、放射性齲齒:因治療會破壞唾液腺,使口水無法正常分泌,故很容易在牙根處形成環狀蛀牙或使原有的蛀牙加速損壞。由於治療主要的副作用會集中在口腔附近,故當確定需要接受放射治療後,必須先找專業牙醫師加以評估,若有牙結石應先全部清除,蛀牙則加以填補;若有殘根或因牙周病動搖之牙齒或智齒等,必須在治療開始前7到10天先拔除,傷口初步癒合後才可接受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後晚期的併發症 大多是在治療後數月到數年才發生的後遺症,這些症狀並非每個人都會有,但一旦出現,就是不容易恢復的了。
9、牙關緊閉、頸部僵硬:這是因為口腔的顳顎關節與咀嚼肌纖維化所致,預防的方法為在治療期間多做口腔咀嚼、張口及聳肩、轉頭的運動。為了防止牙關緊閉,在治療結束後兩周左右就開始作張口運動,您可以到藥房買壓舌板來幫助您。先將壓舌板一隻只疊起來用紗布綁牢(先用砂紙將邊緣磨平,以免刺傷口腔或舌頭),約跟上、下排牙齒所能張開的最大寬度相等。持續性的咬壓舌板,一天至少數小時,每兩、三天慢慢再加上一塊壓舌板,直到可以張口到三指寬為止,這種張口運動最好持續三到六個月。記得也不要太急,如果覺得咬一下就牙關酸痛就表示太過度了,應該立即減少壓舌板,以免造成傷害。
10、感音性耳聾:一般約是在治療結束一年後產生,症狀是不容易聽到高音頻率的聲音。
11、放射性骨壞死:是很少發生的,其主要原因是放射治療前未處理蛀牙問題,造成蛀牙部位感染而導致下頜骨壞死。因此當放射治療完畢後,每3-6個月定期讓牙醫師檢查口腔狀況是很重要的。
12、激素分泌失調:因放射治療照射部位的關係,有時會影響到腦垂體的功能,一般約在治療結束半年到一年後產生,其症狀有時並不明顯,如怕冷、容易累、食慾差、性慾減低等,只要給予一些激素補充,便會有顯著改善。
13、吞咽困難:放射治療照射的範圍相當廣泛,涵蓋了與吞咽運動有關的舌、咽部與喉部。而這些組織纖維化程度會隨著時間累積,導致部分的病人在治療五、六年後出現吞咽障礙;輕者只是食物會誤入鼻腔造成反嗆,重者則可能會引起吸入性肺炎。治療主要是靠吞咽鍛鍊,但對少數成效不佳的病人則建議捨棄以口進食,改採鼻胃管或胃管進食。
由於鼻咽癌患者受其疾病的影響,心理負擔重,食慾差,抵抗力低,所以要鼓勵患者進食,且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豆類、牛奶、木耳、胡蘿蔔等。告訴患者戒菸酒、忌生冷和硬食、忌辛辣、忌食黴變食物。同時要為患者創造一個清潔、舒適的進食環境,注意色香味,為患者提供可口的食品,為患者提供豐富的營養。.......
總結:不同的患者根據病情的不同,所採用的方法也就不同,但是鼻咽癌的治療關鍵在於早發現,早治療。治療鼻咽癌後要注意養成自我清洗鼻咽腔的習慣,並且應隨時保持口腔清潔、勤漱口,採溫和、易消化及避免刺激性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