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後腫瘤的症狀有哪些?腹膜後腫瘤五大術後併發症
2025-07-20 08:45:09
腹膜後腫瘤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但是人們對它卻知之甚少。腫瘤疾病在大家看來是一種很可怕的疾病,治療難度大,治癒時間長,不僅影響著身體健康,而且在心理上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那麼腹膜後腫瘤的治療手段有哪些呢?手術後的併發症有哪幾類?
什麼是腹膜後腫瘤
原發性腹膜後腫瘤(primary retroeritoneal tumors,PRPT)系發生在腹膜後間隙的腫瘤,是較少見的疾病。發病率較低,佔全身腫瘤的0.07%~0.2%,佔軟組織腫瘤的15%左右。腫瘤可為良性或惡性。多見於男性。PRPT的組織類型繁多,國內外報導惡性者居多且來源複雜。全身情況較差,腫瘤增長快、質硬而外形不規則者常為惡性;全身情況較好,腫瘤增長慢、邊緣光滑而呈囊性者常為良性。
腹膜後腫瘤生長常緩慢,且腹膜後間隙較大,腫瘤生長發展的空問較大,以致惡性腫瘤在相當時間內可無明顯症狀,一旦出現症狀,則病程常已不屬早期。腹膜後嗜鉻細胞瘤能分泌化學介質,產生明顯症狀,易被及時注意。腹膜後囊腫多為良性,如淋巴管囊腫、泌尿生殖道囊腫等。
腹膜後腫瘤的病因
腹膜後腫瘤可起源於腹膜後間隙的脂肪組織、結締組織、筋膜、肌肉、血管、神經、化學感受器、淋巴組織以及胚胎殘留組織等,不包括腎、腎上腺、胰、十二指腸降部和下部等器官。不包括腹膜後間隙的各器官腫瘤及腹膜後轉移腫瘤。70%~80%為惡性腫瘤,其中以淋巴瘤、脂肪肉瘤及纖維肉瘤較多見。良性腫瘤如脂肪瘤、平滑肌瘤及纖維瘤切除後也易復發及惡變。原發性腹膜後腫瘤兒童病例則以神經母細胞瘤、神經節瘤、畸胎瘤以及胚胎性肉瘤多見,未分化及不能定型者也不少見。腹膜後腫瘤最多見的是良性腫塊為淋巴結炎性病變、膿腫或血腫。
腹膜後腫瘤的組織類型繁多,國內外報導惡性者居多且來源複雜。可分為五類:①來源於中胚層的腫瘤;②來源於神經組織的腫瘤;③來源於泌尿生殖嵴的腫瘤;④來源於胚胎殘餘的腫瘤;⑤來源於腹膜後異位組織的腫瘤及來源不明,分化低、不能分類的腫瘤。
腹膜後腫瘤的症狀
1、腹部腫塊
早期多無症狀,在查體時或無意中發現,腹、背部不適或疼痛較為常見。多數患者先有腹部不適,晚期始有明顯腹痛,少數有背痛、腹股溝區痛,陰囊性至膝痛。隨腫瘤漸增大可出現相應的症狀,如在上腹部可有飽脹,甚至影響呼吸;下腹部易有墜脹感。腫瘤生長慢適應性較強,症狀就輕;腫瘤生長快,突然增大,有出血壞死,則出現脹痛或劇痛。
2、壓迫症狀
由於壓迫臟器而產生的刺激症狀,如刺激胃可有噁心、嘔吐;刺激壓迫直腸可出現排便次數增多或慢性腸梗症徵;刺激膀胱則出現尿頻、尿急;壓迫輸尿管則有腎盂積水;侵入腹腔神經叢可引起腰背疼痛、會陰部及下肢疼痛;壓迫靜脈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腫。
3、全身症狀
惡性腫瘤發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現體重減輕,發熱、乏力、食欲不振、甚至惡病質。如系嗜鉻細胞瘤,因其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可出現陣發性高血壓。如腫瘤壓迫胰腺可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出現低血糖。
除少數腹膜後腫瘤如嗜鉻細胞瘤能分泌化學介質產生明顯的臨床症狀易被早期發現外絕大多數腹膜後腫瘤初起時無症狀,當腫瘤逐漸長大產生壓迫症狀或被病人偶爾發現時始就醫檢查,最常見的的症狀是腹塊,腹痛以及相應臟器受壓迫和刺激所生的症狀。
腹膜後腫瘤的治療
1、手術治療
腹膜後腫瘤的外科治療方式主要是手術切除,它是患者獲得潛在治癒機會的最佳手段。手術切除的原則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行規範的根治切除(R0切除)。近年來,隨著認識的提高,更多的學者主張對腹膜後惡性腫瘤行間室切除(CompartmentResection),以達到更好的根治效果。文獻報導,採用此種更廣泛的切除,可以使切除後的5年復發率從50%降低到20%,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70%以上。
腹膜後腫瘤容易反覆局部復發,患者往往經歷過多次手術,並且復發間期逐漸縮短,直至最終無法再進行手術。因此,患者除需要重視第一次手術的根治性,也需要在復發出現時找尋合適的手術時機。
(1)有出血、梗阻等嚴重合併症時,需手術治療,甚至可考慮行姑息性切除以挽救生命;
(2)臨近重要臟器,瘤體繼續增大將導致不可切除或有嚴重後果者;
(3)腫瘤生物學行為差,惡性程度高、復發間期短、生長速度快(如超過0.9釐米/月)時,手術治療往往不能改變最終的生存時間,不宜進行手術幹預。
2、放射治療
術前、術中乃至術後放療,雖然顯示了一些前景,但是遠未達到共識。隨著放療設備和技術的不斷進展,特別是調強放射治療(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IMRT)及立體定向放療(Stereotacticbodyradiotherapy,SBRT)的應用,使位於身體深處、周圍有很多重要器官的腹膜後腫瘤有了更精確的治療靶區,從而提高了療效,降低了組織損傷。
3、介入治療
介入不僅能在手術前幫助了解腫瘤的血液供應,對於動脈血供豐富、瘤體較大的腹膜後腫瘤,也可行選擇性供血動脈栓塞治療,減少術中出血風險,或者促進側支循環的建立,減少移除腫物對血液動力學的影響,從而降低手術風險。當腹膜後腫瘤發生破裂出血,需緊急止血但又無法手術時,可試行腫瘤血管的介入栓塞或球囊阻斷,為進一步治療贏得時間和創造條件。
4、全身治療
除淋巴瘤等少數腹膜後腫瘤對化療敏感,多數的腹膜後腫瘤尚無有顯著療效的化療藥物。多柔比星、達卡巴嗪、吉西他濱等雖表現出一定的應用前景,但仍需要大樣本的臨床實驗。
5、多學科會診(multidisciplinaryteam,MDT)
由於腹膜後腫瘤在生物學特性、病理學類型等方面的特殊性,多學科協作的作用尤顯重要。在診治過程中,由外科、內科、放療、介入、影像及科研等多學科人員共同組成診療小組,對相關病例一同進行討論,整體規劃出最適合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從而讓患者獲得最合理治療。
腹膜後腫瘤術後併發症
一、術後出血
術後出血是腹膜後腫瘤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若不及時加以處理,可造成相當嚴重的後果。腹膜後腫瘤手術造成的創面常是很大的,手術結束前雖進行了徹底的止血,但這類病人的凝血機制往往存在一定的問題。嚴格觀察病人的血紅蛋白量的變化和腹腔引流液的性質和量。若病人的腹腔引流液呈較濃的血性,且量較多,加上血紅蛋白量持續下降,則應高度懷疑有腹腔內出血。經適當補充血液後,仍無好轉,就應考慮手術探查進行止血。再次手術多數見不到有明顯的血管出血,局部有較多的血凝塊。這種血凝塊可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術中將凝血塊清除,大量生理鹽水衝洗後,重新放置引流。輸入血小板或新鮮血液,加強凝血劑治療,一般都能達到止血的目的。
這類病人術前腹腔內容積很大,腫瘤切除後腹腔內容明顯縮小,就有產生負壓的做用,也可能是術後出血的一個因素。採用在腹壁上放置較多的厚敷料,做一定的加壓包紮,也能起到減少術後出血的做用。
二、靜脈血栓形成和栓子脫落栓塞
為一少見的併發症,對做了靜脈修補術的病人,術後應嚴密注意觀察,加強抗凝治療的量和時間。
三、腎功能障礙併發症
腹膜後腫瘤常合併一側腎切除,術中又可能存在較長時間的低血壓,加上手術創傷大,故術後就有可能出現腎功能障礙。因此,術後應嚴密觀察腎功能的變化。在抗生素的應用上要注意避免用對腎臟有毒副做用的藥物。液體補充要適當,可酌情用利尿劑。
四、消化道併發症
腹膜後腫瘤手術時間長,對腹腔內臟的騷擾較大。故術後腸功能的恢復較慢,腸麻痺的情況重,就可出現較嚴重的腹脹。故術後要進行較長時間的胃腸減壓。若術中做了部分小腸或結腸切除吻合術,則術後可能出現吻合口瘻的併發症。遇到這種情況,若無嚴重腹膜炎,局部引流通暢,可用胃腸外營養支持,多數病人能得到恢復。若有明顯腹膜炎現象,則應及早手術,根據情況做腸修補術或臨時造瘻術。若術中傷及胰腺或做胰腺部分切除術,則術後有可能出現胰瘻。這種病人術中一般應放置雙套引流管,術後應給予生長抑素等減少胰液分泌的藥物。要較長時間地用靜脈營養支持治療。
五、腹腔內感染或切口感染
這類併發症發生較少,和一般手術後感染的併發症無區別。
總之,腹膜後腫瘤的手術併發症,以術中的併發症為主要問題,若能了解腹膜後腫瘤的特點,嚴格按照上述提到的手術要點進行,很多手術併發症是可以避免的。術後的併發症,主要靠嚴密的觀察,及時發現問題,加以處理,一般也不至於造成嚴重後果。
腹膜後腫瘤飲食宜忌
1、【宜】
(1)宜多吃能縮小腫瘤的食物:海蜇、牡蠣、海馬、蟹、白花蛇、蛤、鱟、獼猴桃、無花果、核桃、山楂、木瓜、烏梅、甘蔗、杏仁、菱、銀耳、甜瓜、葫蘆、香菇、蘑菇、扁豆。
(2)腹痛宜吃鱟、鯊魚、芹菜、南瓜、韭菜、山楂、橘餅、豆豉、絲瓜。
(3)水腫尿少宜吃蔥白、金針菜、田螺、蝸牛、蚯蚓、杏仁、蟹、海帶、蛤蜊、裙帶菜、鱘魚、赤豆、鯽魚、萵苣、椰子漿、塘蝨。
(4)大便失常宜吃無花果、麥片、山楂、鯊魚、鰳魚、兔肉。
2、【忌】
(1)忌煙、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黴變、汙染、堅硬、粗糙、多纖維、油膩、粘滯不消化食物。
(3)忌煎炒、煙燻、醃製、生拌食物。
(4)忌大豆、豌豆、山芋等脹氣食物。
(5)忌暴飲暴食、硬撐硬塞。
總結:以上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腹膜後腫瘤的一些知識,患上這類疾病一定要儘早治療,平時在飲食方面也要特別注意,千萬要禁菸、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病情的加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