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是什麼?蒺藜的作用和藥用功效介紹
2025-07-20 10:34:14
蒺藜是一種中草藥,許多人對蒺藜可能都是比較陌生的,甚至大部分人還不確定怎麼讀蒺藜,其實蒺藜是一種很常見的草藥,有很好曉得活血祛風、明目和止癢的功能,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服用蒺藜也容易造成猩紅熱樣藥疹,所以一定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
蒺藜是什麼
蒺藜[jílí],又名白蒺藜、屈人等。莖平臥,無毛,被長柔毛或長硬毛。全國各地有分布。生於沙地、荒地、山坡、居民點附近等地。青鮮時可做飼料。果入藥能平肝明目,散風行血。果刺易粘附家畜毛間,有損皮毛質量。為草場有害植物。
蒺藜的作用和藥用功效
蒺藜的作用
平肝解鬱,活血祛風,明目,止癢,除溼,消癰。用於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閉乳癰,目赤翳障,風疹瘙癢。暑溼傷中;嘔吐洩瀉;鼻塞流涕;皮膚風癢;疥癬;癰腫。
蒺藜的藥用功效
1、蒺藜治身體風癢,燥澀頑痺:蒺藜四兩(帶刺炒,磨為末),胡麻仁二兩(泡湯去衣,搗如泥),葳蕤三兩,金銀花一兩(炒磨為末)。四味煉蜜為丸。早晚各服三錢,白湯下。(《方龍潭家秘》)
2、蒺藜治眼疾,翳障不明:蒺藜四兩(帶刺炒),葳蕤三兩(炒)。共為散。每早服食後三錢,白湯調服。(《方龍潭家秘》)
3、蒺藜治尿瘡:熟搗蒺藜葉,以水和塗,燥復易之。(《千金方》)
4、蒺藜治胸痺,膈中脹悶不通或作痛:蒺藜一斤,帶刺炒,磨為細末。每早、午、晚各服四錢,白湯調服。(《方龍潭家秘》)
5、蒺藜治癰腫:蒺黎蔓(淨洗)三寸截之,取得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納銅器中,煮取一升,納小器中,煎如稠糖,取塗瘡腫上。(《千金翼方》)
6、蒺藜治通身浮腫:杜蒺藜日日煎湯洗之。(《聖惠方》)
7、蒺藜治鼻塞多年,不聞香臭,水出不止:蒺藜苗二握。以水一大盞,煮取半盞,仰臥,充滿口含飯,以汁一合,灌入鼻中,不通再灌之,大嚏。(《聖惠方》灌鼻蒺藜汁)
8、蒺藜治奔豚疝瘕:蒺藜十兩(帶刺炒),小茴香三兩(炒),乳香、沒藥各五錢(瓦上焙出汗)。俱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服。(《方龍潭家秘》)
9、蒺藜行經:當歸、杜蒺藜各等分。上為末,米飲湯調服,食前。(《儒門事親》當歸散)
10、蒺藜治急引腰脊痛:搗蒺藜子末,蜜和丸。酒服如胡豆大二丸,日三服。(《外臺》)
11、蒺藜治乳脹不行,或乳巖作塊腫痛:蒺藜二、三斤,帶刺炒,為末。每早、午、晚,不拘時,白湯作糊調服。(《方龍潭家秘》)
12、蒺藜治氣腫痛:蒺藜子一升,熬令黃,為末,以麻油和之如泥,炒令焦黑,以敷故熟布上,如腫大小,勿開孔貼之。幹易之。(《千金方》蒺藜散)
蒺藜的食用方法有哪些
1、蒺藜湯
組成:蒺藜子(炒,去角)附子(炮裂,去皮、臍)山梔子仁各30克
用法:上三味,哎咀如麻豆。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
主治:陰疝,牽引小腹作痛,小便不利,手足逆冷,或腹脅悶痛。
來源:《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2、蒺藜兩地湯
組成:白蒺藜10克,沙蒺藜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麥冬10克,黨參10克,五味子10克,綠豆衣12克,元參12克,黃芪30克,山藥30克,石斛15克,天花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養血滋陰,生津降火,治血燥陰傷。
出處:施今墨方
3、蟬衣蒺藜湯
配方:蟬衣6克,白蔟藜9克,苦參9克,浮萍9克,火炭母15克,鳳尾草12克,茜草根12克。
製法:清水三碗至一碗溫服。
功效:祛風清熱。主治因風熱之邪而發疹的患者(發疹性為傳染性皮膚病)。
蒺藜的副作用
內服蒺藜可引起猩紅熱樣藥疹,有白癜風患者服白蒺藜2錢後1小時許,即感全身皮膚有扎刺感,隨後發現有針頭大紅色疹點,壓之退色,繼之皮膚普遍潮紅;翌晨略覺輕快,遂又服2錢,數分鐘後,上述症狀迅速加劇,並有皮膚瘙癢,已煩不安等症。當即停藥,大量飲水,給抗過敏治療而愈。不過正常情況下蒺藜沒有毒性,且副作用比較小,一般藥物大多是屬於的激素類的藥物。
總結:蒺藜雖好,可不要亂吃,雖然蒺藜跟許多中藥一樣都可以治療很多小病小痛,但是要是需要正確食用,保證自身安全才是首要任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