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製定量倍數分散系中分散質的直接測量方法
2023-11-12 06:19:47 2
專利名稱:配製定量倍數分散系中分散質的直接測量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直接使用帶專用刻度的量具,即可測量出配製一定質量一定倍數分散系中的分散質,特別是農用噴霧器中長期重複配製一定質量各種倍數藥液所需分散質藥劑的直接測量。
長期以來,配製某一倍數的分散系,都是根據分散系的質量、倍數計算分散質的質量,然後對固體分散質使用天平等儀器測量;對液體分散質,測其密度,計算出體積,再用量杯等儀器測量。液體分散質也可以用天平等測量,只是很少使用該方法。對於有一定知識,有工具的使用者來說,這樣計算操作並不困難。但由於目前農用噴霧器的使用者大多缺乏知識、工具,他們配製某一質量某一倍數的藥液所需藥劑的量多靠經驗估計取用,如固體藥劑用整體分份或靠眼力、手掂量估計取用;液體藥劑用盛裝的瓶蓋、其他工具或直接觀察藥劑瓶液面高低取用,誤差非常大。即使比較認真的使用者,一般情況固體藥劑也很少使用天平等比較精密的儀器稱量;液體也多用量杯按體積取用,每毫升估計成1克,事實上液體藥劑密度大多在0.700-1.400克/立方釐米之間,誤差也很大。再加上使用者的心理作用,致使病蟲害防治藥液濃度長期大大超出科學使用濃度。結果既造成很大浪費,也危及人畜安全,更為嚴重的是使棉鈴蟲等害蟲產生很強的抗藥性,小蟲成大患,給生產、社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為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有專門技術人員對每個時期防治對象,每種工具、每個廠家所生產的每種藥劑進行計算,使用測固體質量和液體體積的儀器測量,並對每個使用者認真指導。事實上,由於種種原因,目前很難做到這一點。
本發明的目的是要使多少有點文化知識的一般使用者都能比較準確地測量出配製一定質量一定倍數的分散系裡分散質的量。也可以是一定質量一定倍數的藥液中藥劑的量。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按分散質固體和液體兩種情況來說明。對固體分散質是將定量倍數分散系所需分散質的質量以該分散系倍數的形式標刻在測量工具質量刻度的對應位置上,測量時只須觀察指示標指在相應倍數刻度上,即可測出配製定量倍數分散系所需分散質的質量。對液體分散質,是在量杯、刻度吸管等液體測量工具中放入密度計,通過操作測出分散質密度;根據定量倍數分散系所需分散質的質量,計算出所需體積;將這種配製定量倍數分散系中所需分散質的密度、體積、質量、以及分散系倍數的相應關係以刻度的形式標刻在測量工具器壁的相應空間位置上,使用時,即可直接測出配製定量倍數分散系中分散質的量。不同質量的分散使用不同的量具。
本發明只在傳統的測量工具上增加其他功能刻度,幾乎不增加成本。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所畫附圖都是以配製16千克分散係為例設計的。
圖1是彈簧稱質量刻度、倍數刻度圖。
圖2是分段式彈簧稱質量刻度、倍數刻度圖。
圖3是分段式彈簧稱彈簧結構剖面示意圖。
圖4是放置密度計的量杯剖面圖。
圖5是圖4量杯外壁部分展開圖。
圖6是放置密度計的吸管剖面圖。
圖7是圖6中AB段外壁展開圖。
圖8是圖6中BC段外壁展開圖。
圖1所示為彈簧稱質量刻度、倍數刻度圖,以此為例說明固體分散質的測量。左邊的刻度為質量刻度,單位是克;右邊的刻度為倍數刻度,它是根據16千克分散系中某倍數的分散質質量,以該質量對應倍數為刻度和其數字標刻在和分散質質量一樣的左邊質量刻度的右邊。如配製16千克800倍分散系需分散質20克。即以800倍刻度線標刻在對應左邊20克刻度線位置的右邊。同時標刻上數字800。使用時只需看到指針(1)到800刻度線位置,所稱取的質量即是配製16千克800倍分散系所需分散質的質量。
圖2是分段式彈簧稱質量刻度、倍數刻度圖。對方便正常使用的彈簧稱,在倍數較高情況下,分散質質量較小,倍數刻度線密集,因此會產生一些誤差。如使用兩個以上彈簧,稱量時,先使彈性係數較小的彈簧先受力伸長,較小的質量可以使之伸長較長的距離,使倍數較高的區段刻度線密集的情況得到改善。彈性係數較小的彈簧末端(不固定端,以下同),伸長到彈性係數較大的彈簧末端時二者並聯一起伸長,以此為界,因彈性係數不同使刻度標準不同,使刻度分為上下兩段,這樣使倍數刻度線更為合理、實用。
圖3是反映圖2刻度圖的彈簧稱的內部彈簧結構剖面示意圖。稱量質量較小時,拉杆(2)向箭頭方向運動,彈性係數較小的內彈簧(3)伸長,質量逐漸增加時,內彈簧(3)末端與彈性係數較大的外彈簧(4)末端接觸發生並聯形成組合,彈性係數改變為二者之和,由於彈性係數改變使刻度標準改變,使刻度分為標準不同的刻度區段。對於壓縮彈簧也有類似情況。
圖4是量杯剖面圖。以此為例說明液體分散質的測量,密度計(6)下端在量杯(5)下部,上端卡放在固定於杯壁的弧形卡具(7)上。測密度時將密度計(6)取下按測密度要求測量,測量藥劑量時,密度計(6)固定於圖示位置或從杯中取出測量,這兩種情況區別只是量杯(5)外壁刻度位置不同。同時對於不同質量的分散系,規格不同的密度計(測分散質時固定於圖示位置),形狀不同的量杯,其外壁刻度系統也不相同。
圖5是圖4的量杯(5)部分外壁展開圖,按16千克分散系,測量分散質質量時密度計從量杯(5)中取出設計。圖中左邊為體積刻度,中部豎向刻度線為密度刻度線,與密度刻度線相交的斜線為倍數刻度線,根據分散質體積=配製分散系質量÷分散系倍數÷分散質密度,計算出對應某一倍數值不同密度的分散質所需體積,再根據左邊體積刻度或按幾何公式計算出該體積液面在外壁上的高和密度刻度線在外壁上定點,再把這些點用平滑的線連結,即為該倍數值刻度線。每一倍數對應一條倍數刻度線,這樣就組成如圖所示的網狀刻度系統。在使用時根據需要找出相應位置,使分散質液面和該處齊平即可。如需用25%馬拉硫磷藥劑配製16千克800倍藥液,先將適量馬拉硫磷藥劑注入量杯(5),使用密度計(6)測出藥劑密度為1.200,即在密度刻度線中找出密度為1.200的刻度線,再找出它和800倍刻度線的交點,就是藥劑液面高,液面和該處齊平的馬拉硫磷藥劑的量就是16千克800倍藥液中所需馬拉硫磷藥劑的量。對於刻度線之間部分則需要估計出具體位置。在右邊還標有克數刻度,它的刻度線是傾斜的,表示應該和倍數刻度線走向一致,不便一一標出,在實際使用中,不難找出對應不同密度藥劑克數的液面位置。通過以上說明可以知道,以密度為橋梁,可以把體積、密度、質量、倍數標刻在一個測量系統中。在該系統中,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刻度線精確程度。
圖6是吸管剖面圖,以此為例說明密度計在測量器具內液體分散質的測量情況。密度計(8)在吸管(9)內部、用來測量分散質密度,在吸管(9)使用中密度計(8)會按一定規律運動。但向下不會低於帶孔隔板(10)、防止有時擠壓橡皮球(11)時,密度計(8)向下運動,堵塞吸管,影響液體排出。
圖7,圖8是圖6吸管外壁展開圖,原理、使用方法與圖5說明大致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受密度計影響,倍數刻度線與不受密度計影響時的位置有些不同。另外在左邊體積刻度線上也附有密度因素,形成體積、密度刻度系統。測量某一液體體積時,觀察密度計是否漂浮,如不漂浮,按右邊0.7密度刻度線上所標體積刻度測量,如漂浮時需觀察密度計上的密度值,並找出體積密度刻度系統中該密度值刻度線,它與某一液體體積刻度線有一交點,使液面與該點齊平,吸管內液體體積即為某一液體體積。
權利要求
1.一種配製一定質量各種倍數分散系所需固體、液體分散質的直接測量方法,其特徵是將配製一定質量各種倍數分散系所需固體和液體分散質的量用刻度分別標刻在固體和液體測量工具的相應位置上,該刻度標上與這一分散質的量相對應的分散系倍數數值,並視為倍數刻度。在測量時根據這些倍數刻度直接測量出配製一定質量各種倍數分散系所需固體、液體分散質的量。
2.按權利要求1所述對於配製一定質量各種倍數分散系所需固體分散質的直接測量方法,其特徵是根據分散系的質量和分散系倍數計算出所需固體分散質的量。每一個倍數的定量分散系對應一個分散質的質量,這些質量值在固體質量測量工具的質量刻度的對應位置建立另一套等效質量刻度系統,這一系統不用質量單位標記,而是用每質量刻度的質量值對應的分散系倍數作標記,這一系統稱為倍數刻度。測量時,指針指在需配製分散系的倍數時(也同時指在測量工具質量刻度的相應分散質的質量刻度上)所稱量的固體物質,即為配製一定質量該倍數分散系所需固體分散質的質量。(例如說明書附圖1所示。)
3.按權利要求2所述,如用測量工具彈簧稱測量固體分散質,在通常情況下,某些分散質倍數刻度區段過於密集影響測量精度時或需要提高某些功能測量段精度時,可以使用分段式彈簧稱測量,其特徵是彈簧稱使用了末端(不固定端)有一定距離的彈簧套裝系統,使影響倍數刻度密集的區段或需要提高測量精度的區段的彈簧的彈性係數小一些,使較小的作用引起較大位移,該彈簧移動一段距離後和另外彈簧並聯運動,彈性係數改變。這樣使彈簧稱刻度線由於分度標準不同而分成不同區段,以改善倍數刻度的某些密集區段或提高某個區段的測量精度。(例如說明書附2、圖3。)
4.按權利要求1所述配製一定質量各種倍數分散系裡所需液體分散質的測量,其特徵是把密度計與液體測量工具相結合,根據需配製分散系的質量,分散系的倍數,再測出分散質的密度,計算出所需分散質的質量和體積。然後以密度為豎向刻度,分散系倍數和分散質的質量為斜向刻度,按它們的相互關係,在具體的液體測量工具器壁上,根據實際精度需要標刻上網狀刻度系統。使用該系統可以直接測量出配製一定質量、各種倍數分散系裡所需液體分散質的體積和質量。(例如說明書附4-圖8。)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測量方法,它在測量固體質量和液體體積的一般量具上,增加了倍數刻度,只要按倍數刻度直接測量固體和液體物質,即刻得到配製一定質量符合一定倍數關係的分散系中所需固體和液體的分散質。它對於長期反覆配製不同倍數的一定質量分散系中分散質的測量是非常方便的,幾乎不增加成本。
文檔編號G01G3/02GK1099133SQ9311646
公開日1995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1993年8月18日 優先權日1993年8月18日
發明者徐奉新 申請人:徐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