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型模塊式熱泵空調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4-02-21 09:54:15
多功能型模塊式熱泵空調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功能型模塊式熱泵空調系統,它包括第一壓縮機、第一換向裝置、第一用戶側換熱器、第一單向閥、第二單向閥、第三單向閥、第四單向閥、第五單向閥、第一熱力膨脹閥、第一環境側換熱器、第一熱水側換熱器、第一電磁閥和第二電磁閥;本實用新型採用模塊化設計,分裝打包,更方便配送,安裝時不受安裝空間限制,靈活度高,本實用新型可以降低製造成本,減少不同型號的庫存壓力,充分發揮了多功能模塊化的設計優勢。
【專利說明】多功能型模塊式熱泵空調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泵空調系統,本實用新型尤其是涉及一種多功能型模塊式熱泵空調系統,本實用新型屬於節能環保系統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熱水器和空調器已成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設施,這兩種生活設施通常也是家庭中能耗最大的設施。隨著能源與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人們開始研究新型的熱水器和空調器。把熱泵熱水器和空調器結合在一起構成空調熱水一體機成為一種趨勢。但這種設計會存在空調和熱水難以滿足不同用戶對空調和熱水的不同需求,造成選購、配送和安裝等方面的困擾。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可靈活選購、方便配送和安裝並能滿足不同用戶對空調和熱水的不同需求的多功能型模塊式熱泵空調系統。
[0004]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多功能型模塊式熱泵空調系統,它包括第一壓縮機、第一換向裝置、第一用戶側換熱器、第一單向閥、第二單向閥、第三單向閥、第四單向閥、第五單向閥、第一熱力膨脹閥、第一環境側換熱器、第一熱水側換熱器、第一電磁閥和第二電磁閥;所述第一壓縮機的出口接入第一換向裝置的入口,第一換向裝置的第一出口接入第一用戶側換熱器的入口,第一換向裝置的第二出口接入第一環境側換熱器的入口,第一換向裝置的第三出口接入第一熱水側換熱器的入口,第一換向裝置的第四出口接入第一壓縮機的入口,第一熱水側換熱器的出口接入第三單向閥的入口,第一熱力膨脹閥的第一出口接入第一電磁閥的入口,第一電磁閥的出口接入第四單向閥的入口,第四單向閥的出口接入第一環境側換熱器的出入口,第一環境側換熱器的出入口接入第二單向閥的入口,第一熱力膨脹閥的第二出口接入第二電磁閥的入口,第二電磁閥的出口接入第一單向閥的入口,第一單向閥的出口接入第一用戶側換熱器的出入口,第一用戶側換熱器的出入口接入第五單向閥的入口,第五單向閥的出口、第一單向閥的出口與第三單向閥的出口並聯接入第一熱力膨脹閥的入口。
[0005]還包括第二壓縮機、第二換向裝置、第二用戶側換熱器、第二熱力膨脹閥、第三熱力膨脹閥、第二環境側換熱器、第六單向閥與第七單向閥;所述第二壓縮機的出口接入第二換向裝置的入口,第二換向裝置的第一出口接入第二壓縮機的入口,第二換向裝置的第二出口接入第二用戶側換熱器的入口,第二換向裝置的第三出口接入第二環境側換熱器的入口,第二熱力膨脹閥的入口與第六單向閥的入口並聯接入第二用戶側換熱器的出口,第三熱力膨脹閥的入口與第七單向閥的入口並聯接入第二環境側換熱器的出口,第二熱力膨脹閥的出口與第六單向閥的出口並聯後接入第三熱力膨脹閥的出口與第七單向閥的並聯出口端,且第二用戶側換熱器與第一用戶側換熱器相接。
[0006]本實用新型中的模塊八和模塊8採用模塊化設計。用戶根據空調和熱水的需求量,自由匹配模塊八和模塊8的數量。由於本實用新型採用模塊化設計,分裝打包,更方便配送,安裝時不受安裝空間限制,靈活度高,本實用新型可以降低製造成本,減少不同型號的庫存壓力,充分發揮了多功能模塊化的設計優勢。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08]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0]實施例1
[0011]該多功能型模塊式熱泵空調系統,如圖1所示,它包括第一壓縮機第一換向裝置32、第一用戶側換熱器£13、第一單向閥£14、第二單向閥37、第三單向閥£19、第四單向閥£111、第五單向閥£113、第一熱力膨脹閥£15、第一環境側換熱器£16、第一熱水側換熱器£18、第一電磁閥40和第二電磁閥42,這些裝置組合構成模塊八;所述第一壓縮機4的出口接入第一換向裝置32的入口,第一換向裝置…的第一出口接入第一用戶側換熱器…的入口,第一換向裝置…的第二出口接入第一環境側換熱器%的入口,第一換向裝置…的第三出口接入第一熱水側換熱器#的入口,第一換向裝置…的第四出口接入第一壓縮機4的入口,第一熱水側換熱器必的出口接入第三單向閥£19的入口,第一熱力膨脹閥£15的第一出口接入第一電磁閥310的入口,第一電磁閥£110的出口接入第四單向閥£111的入口,第四單向閥£111的出口接入第一環境側換熱器£16的出入口,第一環境側換熱器£16的出入口接入第二單向閥…的入口,第一熱力膨脹閥£15的第二出口接入第二電磁閥312的入口,第二電磁閥312的出口接入第一單向閥4的入口,第一單向閥4的出口接入第一用戶側換熱器£13的出入口,第一用戶側換熱器£13的出入口接入第五單向閥£113的入口,第五單向閥£113的出口、第一單向閥£14的出口與第三單向閥£19的出口並聯接入第一熱力膨脹閥£15的入0。
[0012]所述第一壓縮機4的排氣口與第一換向裝置…的輸入端連接,第一換向裝置…的第一輸出端與第一用戶側換熱器…進口端連接,第一用戶側換熱器…的出口端與第一單向閥4連接;所述第一換向裝置…的第二輸出端與第一環境側換熱器%的進口連接,第一環境側換熱器£16的出氣口與第二單向閥£17連接;所述第一換向裝置£12的第三輸出端與第一熱水側換熱器必的上部進口端連接,第一熱水側換熱器必的底部出口端與第三單向閥的連接;所述第一換向裝置…的第四輸出端與第一壓縮機4的吸氣口連接。
[0013]所述熱力膨脹閥巧進口分別與第一單向閥4、第二單向閥…、第三單向閥的連接,熱力膨脹閥巧出口分別與第一電磁閥40和第二電磁閥42連接;所述第一電磁閥40和第四單向閥連接;所述第二電磁閥42和第五單向閥43連接。
[0014]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15]在製冷模式下,高溫高壓的製冷劑從第一壓縮機&1經第一換向裝置32,在第一環境側換熱器妨內冷卻降溫後經第二單向閥…進入熱力膨脹閥巧降壓節流,再經第二電磁閥42和第一單向閥34流入第一用戶側換熱器…蒸發吸熱,經過蒸發吸熱後的製冷劑通過第一換向裝置…進入第一壓縮機31吸氣口 ;通過上述循環達到用戶側製冷的目的。
[0016]在制熱模式下,高溫高壓的製冷劑從第一壓縮機4經第一換向裝置。,在第一用戶側換熱器3內冷卻降溫後經第二單向閥…進入熱力膨脹閥巧降壓節流,再經第一電磁閥40和第四單向閥流入第一環境側換熱器妨蒸發吸熱,經過蒸發吸熱後的製冷劑通過第一換向裝置…進入第一壓縮機4吸氣口 ;通過上述循環達到用戶側制熱的目的。
[0017]在制熱水模式下,高溫高壓的製冷劑從第一壓縮機&1經第一換向裝置32,在第一熱水側換熱器必內冷卻降溫後經第二單向閥…進入熱力膨脹閥巧降壓節流,再經第一電磁閥40和第四單向閥流入第一環境側換熱器妨蒸發吸熱,經過蒸發吸熱後的製冷劑通過第一換向裝置…進入第一壓縮機4吸氣口 ;通過上述循環達到熱水側制熱水的目的。
[0018]在製冷+制熱水模式下,高溫高壓的製冷劑從第一壓縮機&1經第一換向裝置…,在熱第一水側換熱器必內冷卻降溫後經第二單向閥…進入熱力膨脹閥巧降壓節流,再經第二電磁閥42和第一單向閥4流入第一用戶側換熱器…蒸發吸熱,經過蒸發吸熱後的製冷劑通過第一換向裝置…進入第一壓縮機4吸氣口 ;通過上述循環達到用戶側製冷+制熱水的目的。
[0019]實施例2
[0020]該實施例是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增加了第二壓縮機61、第二換向裝置62、第二用戶側換熱器…、第二熱力膨脹閥64、第三熱力膨脹閥66、第二環境側換熱器68、第六單向閥65與第七單向閥67,這些裝置組合構成模塊8 ;所述第二壓縮機61的出口接入第二換向裝置62的入口,第二換向裝置62的第一出口接入第二壓縮機61的入口,第二換向裝置62的第二出口接入第二用戶側換熱器…的入口,第二換向裝置62的第三出口接入第二環境側換熱器%的入口,第二熱力膨脹閥64的入口與第六單向閥65的入口並聯接入第二用戶側換熱器…的出口,第三熱力膨脹閥66的入口與第七單向閥67的入口並聯接入第二環境側換熱器%的出口,第二熱力膨脹閥64的出口與第六單向閥65的出口並聯後接入第三熱力膨脹閥66的出口與第七單向閥67的並聯出口端,且第二用戶側換熱器…與第一用戶側換熱器…相接。
[0021]所述第二壓縮機61的排氣口與第二換向裝置62的輸入端連接,第二換向裝置62的第一輸出端與第二用戶側換熱器…進口端連接,第二用戶側換熱器…的出口端與第二熱力膨脹閥64和第六單向閥65連接;所述第二換向裝置⑷的第二輸出端與第二環境側換熱器%的進口連接,第二環境側換熱器68的出氣口與第三熱力膨脹閥66和第七單向閥67連接;所述第二換向裝置…的第三輸出端與第二壓縮機£11的吸氣口連接。
[0022]實施例2中的實施例1部分的連接關係以及工作原理同上。
[0023]其工作原理如下:在製冷模式下,高溫高壓的製冷劑從第二壓縮機61經第二換向裝置62,在第二環境側換熱器%內冷卻降溫後經第七單向閥67進入第二熱力膨脹閥64降壓節流,流入第二用戶側換熱器…蒸發吸熱,經過蒸發吸熱後的製冷劑通過第二換向裝置1^2進入第二壓縮機化吸氣口 ;通過上述循環達到用戶側製冷的目的。
[0024]在制熱模式下,高溫高壓的製冷劑從第二壓縮機化經第二換向裝置62,在第二用戶側換熱器…內冷卻降溫後經第六單向閥65進入第三熱力膨脹閥66降壓節流,流入第二環境側換熱器%蒸發吸熱,經過蒸發吸熱後的製冷劑通過第二換向裝置62進入第二壓縮機化吸氣口 ;通過上述循環達到用戶側制熱的目的。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功能型模塊式熱泵空調系統,它包括第一壓縮機(al)、第一換向裝置(a2)、第一用戶側換熱器(a3)、第一單向閥(a4)、第二單向閥(a7)、第三單向閥(a9)、第四單向閥(all)、第五單向閥(al3)、第一熱力膨脹閥(a5)、第一環境側換熱器(a6)、第一熱水側換熱器(a8)、第一電磁閥(alO)和第二電磁閥(al2);其特徵是:所述第一壓縮機(al)的出口接入第一換向裝置(a2)的入口,第一換向裝置(a2)的第一出口接入第一用戶側換熱器(a3)的入口,第一換向裝置(a2)的第二出口接入第一環境側換熱器U6)的入口,第一換向裝置(a2)的第三出口接入第一熱水側換熱器(a8)的入口,第一換向裝置(a2)的第四出口接入第一壓縮機(al)的入口,第一熱水側換熱器(a8)的出口接入第三單向閥(a9)的入口,第一熱力膨脹閥(a5)的第一出口接入第一電磁閥(alO)的入口,第一電磁閥(alO)的出口接入第四單向閥(all)的入口,第四單向閥(all)的出口接入第一環境側換熱器(a6)的出入口,第一環境側換熱器(a6)的出入口接入第二單向閥(a7)的入口,第一熱力膨脹閥(a5)的第二出口接入第二電磁閥(al2)的入口,第二電磁閥(al2)的出口接入第一單向閥(a4)的入口,第一單向閥(a4)的出口接入第一用戶側換熱器(a3)的出入口,第一用戶側換熱器(a3)的出入口接入第五單向閥(al3)的入口,第五單向閥(al3)的出口、第一單向閥(a4)的出口與第三單向閥(a9)的出口並聯接入第一熱力膨脹閥(a5)的入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型模塊式熱泵空調系統,其特徵是:還包括第二壓縮機(bl)、第二換向裝置(b2)、第二用戶側換熱器(b3)、第二熱力膨脹閥(b4)、第三熱力膨脹閥(b6)、第二環境側換熱器(b8)、第六單向閥(b5)與第七單向閥(b7);所述第二壓縮機(bl)的出口接入第二換向裝置(b2)的入口,第二換向裝置(b2)的第一出口接入第二壓縮機(bl)的入口,第二換向裝置(b2)的第二出口接入第二用戶側換熱器(b3)的入口,第二換向裝置(b2)的第三出口接入第二環境側換熱器(b8)的入口,第二熱力膨脹閥(b4)的入口與第六單向閥(b5)的入口並聯接入第二用戶側換熱器(b3)的出口,第三熱力膨脹閥(b6)的入口與第七單向閥(b7)的入口並聯接入第二環境側換熱器(b8)的出口,第二熱力膨脹閥(b4)的出口與第六單向閥(b5)的出口並聯後接入第三熱力膨脹閥(b6)的出口與第七單向閥(b7)的並聯出口端,且第二用戶側換熱器(b3)與第一用戶側換熱器(a3)相接。
【文檔編號】F25B13/00GK204141883SQ201420644441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31日
【發明者】王洋, 顧衛平 申請人:無錫同方人工環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