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裡,為什麼旅長1955年是大將,而李雲龍卻只是少將?
2023-04-02 05:10:32 1
李三萬
摘要:在《亮劍》裡,李雲龍的頂頭上司旅長,原型人物是陳賡,1955年被授予大將,而只比旅長低一級的團長李雲龍卻只是被授予少將,在軍銜上差了三級?
在《亮劍》裡,李雲龍的頂頭上司旅長旅長是誰,原型人物是陳賡,1955年被授予大將,而只比旅長低一級的團長李雲龍卻只是被授予少將,在軍銜上差了三級?
這個問題裡有個關係沒搞清楚,陳賡這個旅長是有正規編制的旅長,而李雲龍的團長,無論是新一團還是獨立團,都是特殊時期、特殊情況下出現的,沒有得到國民政府認可,屬於無編制無番號的部隊,從當時的國家關係上說,只是鑽了個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人人都有守土抗戰義務的空子,這才得以成立。
蔣介石從內心肯定是不希望出現這一類部隊的。就是從大力培養壯大武裝的我黨我軍這方面講,李雲龍這樣的團長一抓一大把,就拿《亮劍》裡來說,晉西北鐵三角的三個團長都是這一類。當然李雲龍這個團長也是我黨正式任命的。可是陳大旅長手下的部隊,不還是有正規國民政府編制、番號,以及可以名正言順接受國民政府軍餉、裝備和補給的團級部隊嗎?
歷史上陳賡擔任旅長的386旅,下轄771團和772團,這兩個團就是有國民政府正式編制和番號的部隊。
這種響噹噹的團,李雲龍怎麼就沒撈著?也不要以為這種團跟李雲龍的新一團、獨立團差不多,或者稍微強一些,事實上當時我黨我軍最精銳的部隊,才是去向國民政府要正式編制和番號的部隊。不是說李雲龍差,但是這個層面上,他確實還不是最優秀的。畢竟陳旅長在黃埔軍校能夠混出三傑名號的時候,李雲龍還在黃麻鄉下編筐呢。泥腿子將軍在我軍早期當然是普遍現象,可是並不是說我軍真的就完全拿不出受過正規軍事教育的團級幹部。陳大將的386旅起初是下轄兩個團,後來擴成三個團,這才是我軍真正的精銳,雖然在《亮劍》裡沒有出場,要說他們其實不如李雲龍你們誰信?後來當上萬歲軍軍長梁興初,這時只是騎兵連連長,可是人家就是正規編制裡的騎兵連,後來跟李雲龍差不多時候升任軍長,1955年就被授予中將,比李雲龍高一級。
抗戰時期,紅軍改編成八路軍,最初有國民政府正式編制的是三師六旅十二個團,再加總部特務團和每個師的教導團,共十六個團,後來發展到了一百二十個團!李雲龍在裡面,真的只是普通一員,李雲龍原型王近山將軍,是有著很多傳奇的將領,可是話說回來,去掉主角光環之後,那時候八路軍、新四軍裡,當到團長職務的人,誰沒有傳奇?當然我也表示過個人的觀點,李雲龍孔捷丁偉後來授少將軍銜的主要原因,是和跟他們出身四方面軍有關,這種時也命也的事他們自己是沒法控制,但是非要說說陳大將的旅長職務,就沒意思了,陳大將當時擔任旅長,是這個位置合適,跟資歷、能力都沒有太大關係,屬於空降低配。這個旅長,也是特殊情況。單論資歷,陳旅長要是當時在蔣校長手下,中將軍長是妥妥的,李雲龍這時就算拿到國民政府正式編制,上校團長算是已經高配了。這就是區別,就光從團長旅長兩個職位講,任何軍隊裡,上校團長要想在跨入少將旅長這一步,都是最大一個門檻,這還只是普通意義上校晉升將官的坎,在戰爭年代相對容易跨越一點,但要與有共和國第一大將之稱的陳旅長比,李雲龍且得成長呢!
李雲龍這時也一直是軍事主官,在戰術方面很有天賦,而陳旅長這一時期,單獨放出去負責師級、軍級單位都毫無問題,而且他在我黨高層還能參與政治、軍事、情報、社會活動等戰略性質的運作,絕不是一個普通的旅長。只是湊巧需要他來擔任這個旅長職務,這才和李雲龍有所交集,實質上,兩人這時就早已經不是差一個等級的。
說到底旅長是誰,李雲龍只是一個「野雞」團團長,怎麼敢跟陳賡大將比?
先來說說陳賡大將。黃埔一期,徐向前、胡宗南、鄭洞國、黃維、宋希濂等人都是他的同學。論能力,老蔣都說「五個胡宗南也不抵一個陳賡啊」。陳賡在東徵時還救過蔣介石的命。陳賡從北伐、南昌起義、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一直打到韓戰,1955年評軍銜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所以被授予大將,而在大將之中,陳賡也只排到第四位。
李雲龍雖然在抗戰時也是團長,但是,他的團都是八路軍自己發展的部隊,不是正式編制。論地位,連772團的「程瞎子」都不如。程瞎子怎麼說也是有國民政府編制的正規團!
而李雲龍紅軍時期是紅9軍25師第171團團長,改編成八路軍時就是386旅772團的營長,當團長那是後來的事情。所以,以剛剛改編八路軍時來說,李雲龍比陳大旅長就已經差了兩級。
新中國成立之初,陳大旅長的職務是正兵團職,1955年授銜時,正兵團就是上將。那麼,陳大旅長怎麼又被授予了大將呢?原因其實並不複雜。因為1955年,陳賡已經擔任了副總參謀長!按照當時的標準,副總長授大將沒有一點問題。更重要的是,陳賡分管軍隊教育工作,為了與蘇聯方面接觸時能夠更加對等,也需要授大將。再就是資歷了,陳大旅長後來的職務雖然談不上有多高,但他的資歷在黨內卻是相當深的!1922年(建黨的第二年)入黨的老黨員,這個資歷一點都不輸給元帥。
既然旅長最低也起碼是被授予上將軍銜,那麼為什麼李雲龍作為直接下屬——團長,卻只被授予了少將軍銜呢?
第一,資歷不算太深。按照劇情中的人物設定,李雲龍是1927年「黃麻起義」前後參加革命,土地革命時期的最高職務是團長,這個資歷顯然不太深。1927年是紅軍部隊第一個爆炸式發展、擴編時期。換言之,在後來解放軍的高級將領中,與李雲龍資歷相當的太多太多,在資歷方面李雲龍並不佔什麼優勢。在土地革命時期,李雲龍的晉升也不算快,1927年參加革命,後來擔任紅軍師級指揮員、甚至更高職務者也不少見。
第二,職務晉升太慢。或許是因為劇情需要、為了能和楚雲飛「對等」,也為了能有更多在一線拼殺的機會,《亮劍》的編劇將李雲龍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職務人為地壓低了。抗戰時期,李雲龍的職務先是營長,之後一直都是團長。對比歷史原型,著名的「王瘋子」王近山將軍最初是772團副團長,後來一步步晉升為團長、旅副政委、旅長等職。很顯然,李雲龍的職務是被編劇給「壓低了」!直到解放戰爭爆發之後,李雲龍的職務也只是師長而已……新中國成立之後,李雲龍才擔任了軍長,而且還是代理軍長。說白了,就是扛著副軍長的級別、幹著軍長的活兒。從這一點而言,李雲龍的職務的確晉升太慢了!
第三,包袱太重。《亮劍》中曾經提到,李雲龍犯的錯和立的功幾乎可以持平!犯錯必然會受到處分,降級在所難免……這也嚴重影響了李雲龍後來職務的晉升。更重要的是,李雲龍出身四方面軍,而且還參加了西路軍!在西路軍兵敗河西走廊之後,四方面軍和西路軍幹部很多人都受到不公正待遇,李雲龍背負著四方面軍和西路軍兩個大包袱.所以,1955年以他的資歷能夠被授予少將,已然很不錯了。
紅軍改編成八路軍時,總部的總指揮朱德、副總指揮彭德懷、參謀長葉劍英1955年都被授予元帥軍銜,副參謀長左權犧牲了,如果不犧牲最起碼是大將軍銜。八路軍3個主力師的師長、副師長,都被授予元帥軍銜,除了唯一一個特例,第120師蕭克副師長,被授予上將,那是因為有特殊原因就不多說了。
八路軍的六個旅長,兩位在1955年前去世,陳賡、徐海東兩位授大將,王宏坤、陳伯鈞兩位授上將。政委、副旅長也大都是上將。
八路軍有正式編制的十六個團的團長,1955年授銜的13人中,上將6人,中將7人。
而李雲龍的獨立團,用李雲龍的原話來說,「就是後娘養的」,總部、師部、旅部,從來就不撥付軍餉和槍彈,全靠李雲龍這個團長自己想方設法地解決。新一團和獨立團,在386旅中的地位,與771團、772團這樣有正式編制的團,就不在一個檔次上。所以,李雲龍授予少將,也並不算太低。
最後這樣對照來看,陳賡在旅長中算資歷深的,軍銜稍高一點;李雲龍在團長裡,本來就是算二等的,資歷又不深,毛病還多,受處分也不少,軍銜低一點,也很正常。這樣一來一去,兩人的軍銜差了三級,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當然,《亮劍》說到底只是一部小說、一部電視劇,李雲龍這個人物在真實歷史上根本不存在!分析再多,其實也沒有太大意義……姑且隨便看看,別太較真兒。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