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背門逃生解鎖及關門輔助機構和車輛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23:25:4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後背門解鎖及關門機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後背門逃生解鎖及關門輔助機構。同時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設有該後背門逃生解鎖及關門輔助機構的車輛。
背景技術:
後背門作為車輛的啟閉件之一,在後背門鎖上一般設有緊急逃生裝置。現有SUV車型中,後背門逃生裝置結構為:車輛鈑金內側設有後背門內護板,在車輛鈑金與後背門內護板之間設有逃生鎖。為方便車內人員逃生,一般在後背門內護板上的逃生鎖蓋板位置處增加標識,並將蓋板增加開口以方便撬開後背門。該結構存在以下缺點:需要從車內撬開後背門內護板中的蓋板,才可對逃生鎖進行操作,緊急情況下身邊沒有合適的工具;同時逃生鎖需要用鑰匙等扁平硬物插入、旋轉進行解鎖,在緊急情況下手邊很難找到一字改錐、鑰匙等合適的工具打開逃生鎖,延誤車內人員逃生,增加危險。
同時現有SUV車型的底盤偏高,當打開後備門後,後背門離地面較高,在關閉後備門過程中,身材較矮或者中等身高女性伸手不易接觸後背門鈑金,造成後備門關閉困難。因此,現有技術中,通常在後背門內護板增加後備門關閉輔助拉手,方便輔助後背門關閉,如此導致車輛零部件增加,結構複雜。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後背門逃生解鎖及關門輔助機構,以克服現有裝置中逃生需要藉助輔助工具、以及不便於後背門關閉的不足。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後背門逃生解鎖及關門輔助機構,其包括:
輔助拉繩,一端置於後背門內,所述輔助拉繩的另一端具有於所述後背門外的延伸長度,並可隨所述後背門的開啟,而懸置於所述後背門的下方;
解鎖部,設於後背門內,並構成與所述後背門上的後背門鎖體總成間的傳動連接,所述輔助拉繩位於所述後背門內的一端與所述解鎖部相連,且於外力下,所述解鎖部因所述輔助拉繩的拉動,而能夠觸發所述後背門鎖體總成解鎖。
進一步地,在所述後背門內設有供所述輔助拉繩繞經、以改變所述輔助拉繩拉動方向的支架。
進一步地,還包括彈性回位部,設於所述後背門與所述解鎖部之間,所述彈性回位部隨所述解鎖部的觸發運動而彈性蓄能,以具有使所述解鎖部回位的彈性力。
進一步地,所述解鎖部包括轉動設於所述後背門上的彈勾,於所述彈勾上形成有沿所述彈勾的徑向外伸、並與所述後背門鎖體總成傳動連接的觸頭,所述輔助拉繩置於所述後背門內的一端連接有所述彈勾的一側,以可形成對所述彈勾的轉動驅使。
進一步地,於所述彈勾上連接有置於所述彈勾的一側,並具有沿所述彈勾周向的彎曲的拉鉤,所述輔助拉繩連接於所述拉鉤的自由端。
進一步地,所述拉鉤卡接於所述彈勾上。
進一步地,所述彈性回位部為套設於所述彈勾的轉軸上,且兩端分別與所述後背門及所述彈勾相連的扭簧。
進一步地,所述彈勾設於後背門鎖體總成上。
進一步地,在所述後背門鎖體總成上轉動設有多個依次傳動相連的傳動杆,所述彈勾通過所述傳動杆與所述後背門鎖體總成傳動相接,在所述觸頭的驅使下,各所述傳動杆相繼擺動,而形成對所述後背門鎖體總成的鎖鉤的解鎖。
相對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勢:
(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後背門逃生解鎖及關門輔助機構,通過拉動輔助拉繩,即可帶動解鎖部觸發後背門鎖體總成解鎖,不必打開後背門內護板,也不需要藉助輔助工具,操作方便;在打開後背門後,輔助拉繩懸置於後背門的下方,可降低與地面之間的高度距離,通過拉動輔助拉繩即可帶動後背門下降,從而方便後背門關閉操作,該結構將後背門關閉機構與解鎖機構設計為一體式,不需要設置後背門關閉輔助拉手,而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2)設置支架,可使輔助拉繩的拉力直接傳遞至後背門上,減小後背門關閉操作過程中施加的拉力。
(3)設置彈性回位部,可使解鎖部完成解鎖動作後自動回位,以便重複使用。
(4)在後背門上設置彈勾,並在彈勾上設置觸頭,便於解鎖部觸發後背門鎖體總成,結構簡單;輔助拉繩的一端與彈勾相連,可藉助輔助拉繩驅動彈勾解鎖,操作方便。
(5)設置具有沿彈勾周向的彎曲的拉鉤,便於觸發後背門鎖體總成解鎖。
(6)拉鉤卡接於彈勾上,拆裝方便。
(7)彈性回位部設為扭簧,結構簡單,便於實現彈勾的扭轉與回位。
(8)彈勾設於後背門鎖體總成上,結構緊湊,解鎖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出一種車輛,包括具有後背門的車身,於所述後背門上設有後背門鎖體總成,在所述後背門上還設有如上所述的後背門逃生解鎖及關門輔助機構。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車輛與前述的後背門逃生解鎖及關門輔助機構相對現有技術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所述的後背門逃生解鎖及關門輔助機構應用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去掉後背門內護板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所述的解鎖部及後背門鎖體總成裝配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所述的解鎖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所述的彈勾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3的後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所述的扭簧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所述的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所述的輔助拉繩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所述的後背門鎖體總成未裝配第三傳動杆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所述的後背門鎖體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後背門,2-彈勾,201-觸頭,202-腔體,203-通孔,3-拉鉤,301-彎頭,302-拉環,4-扭簧,5-支架,6-輔助拉繩,601-卡頭,7-後背門內護板,8-後背門鎖體總成,801-第一傳動杆,802-第二傳動杆,8021-第一凸起,8022-第二凸起,8023-第一轉軸,803-第三傳動杆,804-鎖鉤,8041-第二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下面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涉及一種後背門逃生解鎖及關門輔助機構,其主要包括輔助拉繩與解鎖部,其中,輔助拉繩的一端置於後背門內,另一端具有於後背門外的延伸長度,並且輔助拉繩可隨後背門的開啟,而懸置於後背門的下方;解鎖部設於後背門內,並與後背門上的後背門鎖體總成間構成傳動連接,輔助拉繩位於後背門內的一端與解鎖部相連,且於外力下,解鎖部因輔助拉繩的拉動,而能夠觸發後背門鎖體總成解鎖。
本實用新型的後背門逃生解鎖及關門輔助機構,通過拉動輔助拉繩,即可帶動解鎖部觸發後背門鎖體總成解鎖,不必打開後背門內護板,也不需要藉助輔助工具,操作方便;在打開後背門後,輔助拉繩懸置於後背門的下方,可降低與地面之間的高度距離,通過拉動輔助拉繩即可帶動後背門下降,從而方便後背門關閉操作,該結構將後背門關閉機構與解鎖機構設計為一體式,不需要設置後背門關閉輔助拉手,而有著很好的實用性。
基於如上的設計思想,本實施例的後背門逃生解鎖及關門輔助機構應用時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至圖3所示,在後背門1內側設有後背門內護板7,解鎖部及後背門鎖體總成8設於後背門1與後背門內護板7之間。
在具體結構上,前述的解鎖部的結構如圖4所示,其主要包括轉動設於後背門1上的彈勾2以及卡接於彈勾2上的拉鉤3。圖5示出了彈勾2的具體結構,於彈勾2上形成有沿彈勾2的徑向外伸、並與後背門鎖體總成8傳動連接的觸頭201。此外,在彈勾2上形成有腔體202,並且在彈勾2的側壁上形成有連通腔體202的通孔203,以便安裝拉鉤3。此處,彈勾2除了可設於後背門1上,還可設於後背門鎖體總成8上,結構布置緊湊,便於觸發後背門鎖體總成8解鎖。
具體地,拉鉤3位於彈勾2的一側,並具有沿彈勾2周向的彎曲的拉鉤3,仍參照圖3,拉鉤3由杆狀件一體彎折而成,於拉鉤3卡接於彈勾2內的一端形成有彎頭301,彎頭301穿過彈勾2的腔體202而卡置於腔體202內,相對於彎頭301,於拉鉤3的另一端形成有拉環302。
除此以外,本實施例中在後背門1與解鎖部之間還設有彈性回位部,彈性回位部隨解鎖部的觸發運動而彈性蓄能,以具有使解鎖部回位的彈性力。具體地,如圖6和圖7所示,在後背門鎖體總成8上形成有轉軸,前述的彈勾2通過腔體202套設於轉軸上,而彈性回位部則為置於腔體202內且套設於彈勾2的轉軸上的扭簧4,扭簧4的一端固定於彈勾2上,而另一端固定於後背門鎖體總成8上,如此使得彈勾2相對於後背門鎖體總成8繞轉軸轉動後,可在扭簧4的作用下復位。
另外,在後背門1上固設有支架5,其具體結構如圖8所示。支架5用以供輔助拉繩6繞經、並改變輔助拉繩6的拉力傳遞方向。參照圖9所示的輔助拉繩6的具體結構,在輔助拉繩6的一端形成有卡頭601,相對於卡頭601,輔助拉繩6的另一端先後穿過拉環302、支架5以及後背門內護板7上的通孔後穿出。此結構中,輔助拉繩6連接於拉鉤3的自由端,其置於後背門1內的一端連接於彈勾2的一側,以可形成對彈勾2的轉動驅使。此處,輔助拉繩6可不作用於拉鉤3,而將鎖緊部中的拉鉤3去掉,使輔助拉繩6直接作用於彈勾2。
前述的後背門鎖體總成8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0和圖11所示,在後背門鎖體總成8上轉動設有多個依次傳動相連的傳動杆,具體地,包括與彈勾2的觸頭201相抵接,並可在彈勾2轉動過程中繞軸轉動的第一傳動杆801;與第一傳動杆801垂直設置的可繞第一轉軸8023轉動的第二傳動杆802,於第二傳動杆802的一端設有可與第一傳動杆801傳動抵接的第一凸起8021,並且在第二傳動杆802的一側面上形成有第二凸起8022;於第二凸起8022上套設有可隨第二凸起8022轉動而轉動的第三傳動杆803;第三傳動杆803與鎖鉤804傳動抵接相連,且鎖鉤804可繞第二轉軸8041轉動。
上述結構即構成彈勾2通過傳動杆與後背門鎖體總成8傳動相接的結構,在觸頭201的驅使下,第一傳動杆801、第二傳動杆802和第三傳動杆803相繼擺動,從而可對後背門鎖體總成8的鎖鉤804的解鎖。此處,後背門鎖體總成8除了可為上述結構,還可為現有技術中的其他結構。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涉及一種車輛,包括具有後背門1的車身,於後背門1上設有後背門鎖體總成8,在後背門1上還設有如實施例一所述的後背門逃生解鎖及關門輔助機構。
本實施例的車輛,通過採用上述的後背門逃生解鎖及關門輔助機構,解鎖過程中不需要藉助任何輔助工具,拉動輔助拉繩6即可解鎖,操作方便,可為乘員提供較長的逃生時間,具有較好的實用性;關閉後背門1時也可拉動輔助拉繩6,不必設置後背門關閉輔助拉手,其結構簡單,而有著很好的實用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