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顯性三眠蠶基因M<sup>3</sup>選育家蠶三眠蠶新品種的方法
2023-12-10 01:51:26 2
專利名稱:利用顯性三眠蠶基因M3選育家蠶三眠蠶新品種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蠶種雜交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顯性三眠蠶M3選育家蠶三眠蠶新品種的方法。
背景技術:
三眠蠶基因(M3)為已知基因,基因符號為M3,位於家蠶第六染色體上,基因位點(6-3. O),M3相對於四眠蠶基因M4為顯性遺傳。該基因在「家蠶基因名稱」文獻資料可查詢到。養蠶業為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勞動力投入量較大,由於農村勞動力成本增長較快,勞動力因素成為制約蠶業生產的主要因素;現在生產上使用的家蠶品種為四眠蠶(幼蟲期蛻皮4次),存在著養殖時間過長的問題,而且養蠶時間越長,爆發蠶病的機會就越大,蠶農養香風險聞。而且四眠蠶生絲品質不高,製成生絲後纖度均方差大,勻度不好好,無法在航空、醫療領域及超細纖維編織物領域使用。因此,如何縮短家蠶的養殖時間、降低養蠶的風險及提高生絲品質成為家蠶行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顯性三眠蠶M3選育家蠶三眠蠶新品種的方法,解決現有的家香養殖時間長、風險聞及生絲品質不聞的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利用顯性三眠蠶M3選育家蠶三眠蠶新品種的方法,步驟如下( I)建立三眠蠶品系(a)將中系顯性三眠蠶基因純合個體(M3/M3)作為父本(幼蟲斑紋為素斑),現行家蠶生產品種的中系「洞、庭」(四眠蠶,幼蟲斑紋為限性普斑)分別作為母本進行雜交,建立三眠蠶中國品系301A (幼蟲斑紋為限性普斑)、301B (幼蟲斑紋為限性普斑);(b)將日系顯性三眠蠶基因純合個體(M3/M3)作為父本(幼蟲斑紋為素斑),現行家蠶生產品種的日系「碧、波」(四眠蠶,幼蟲斑紋為限性普斑)分別作為母本進行雜交,建立三眠蠶日本品系302A (幼蟲斑紋為限性普斑)、302B (幼蟲斑紋為限性普斑);(2)提純各品系顯性二眠香基因(a)對建立的四個三眠蠶品系301A、301B、302A、302B分別連續進行三代混蛾區飼育,每代留三眠個體,淘汰四眠個體,選留全繭量、繭層率指標最高的個體留種,交配方式均採取蛾區內自交;(b)從F3代開始,各品系實行單蛾育;F3代每個品系單蛾育12區,對當代發生四眠的蠶蛾區作整區淘汰,全部為三眠蠶的蛾區留養,交配方式採用蛾區內自交及與四眠蠶雜交(12蛾以上)兩種方式;F4代蛾區內自交的蠶種仍採用單蛾育12區,與四眠蠶雜交(12蛾以上)的蠶種全部混養一區,如混養區全部是三眠蠶,證明上一代蛾區內三眠蠶基因已提純;如混養區發生四眠蠶,證明上一代蛾區內顯性三眠蠶基因未提純,需對本代(F4)單蛾育蛾區繼續提純工作,處理方法同F3、F4代。進一步地,顯性三眠蠶基因提純後,繼續單蛾育,採取蛾區選擇與個體選擇相結合的方法,通過雜交後代分離,淘汰不良個體和蛾區,留養優良的三眠蠶個體和蛾區進行再選擇,直到優良性狀穩定;逐步提高品種各項生產經濟性狀。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I)全齡經過短,可節約勞動力成本,減小養蠶風險。(2)繭絲纖度細,可作航空、醫用及超細編織物特殊原料。(3)纖度均方差小,生絲越均勻,可提高生絲品位。
圖I為品系建立及二眠香基因提純的技術路線圖;圖2為生產經濟性狀提高及穩定的技術路線圖(以301A為例,其它三個品系方法同)。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建立三眠蠶品系(I)將中系顯性三眠蠶基因純合個體(M3/M3)作為父本(幼蟲斑紋為素斑),現行家蠶生產品種的中系「洞、庭」(四眠蠶,幼蟲斑紋為限性普斑)分別作為母本進行雜交,建立三眠蠶中國品系301A (幼蟲斑紋為限性普斑)、301B (幼蟲斑紋為限性普斑)。(2)將日系顯性三眠蠶基因純合個體(M3/M3)作為父本(幼蟲斑紋為素斑),現行家蠶生產品種的日系「碧、波」(四眠蠶,幼蟲斑紋為限性普斑)分別作為母本進行雜交,建立三眠蠶日本品系302A (幼蟲斑紋為限性普斑)、302B (幼蟲斑紋為限性普斑)。2、提純各品系二眠香基因(I)對建立的四個三眠蠶品系(301A、301B、302A、302B)分別連續進行三代混蛾區飼育,每代留三眠個體,淘汰四眠個體,選留全繭量、繭層率等指標最高的個體留種,交配方式均採取蛾區內自交。(2)從F3代開始,各品系實行單蛾育;F3代每個品系單蛾育12區,對當代發生四眠的蠶蛾區作整區淘汰,全部為三眠蠶的蛾區留養,交配方式採用蛾區內自交及與四眠蠶雜交(12蛾以上)兩種方式。F4代蛾區內自交的蠶種仍採用單蛾育12區,與四眠蠶雜交(12蛾以上)的蠶種全部混養一區,如混養區全部是三眠蠶,證明上一代蛾區內三眠蠶基因已提純;如混養區發生四眠蠶,證明上一代蛾區內顯性三眠蠶基因未提純,需對本代(F4)單蛾育蛾區繼續提純工作,處理方法同F3、F4代。3、利用家蠶常規育種手段提高三眠蠶品系生產經濟性狀顯性三眠蠶基因提純後,繼續單蛾育,採取蛾區選擇與個體選擇相結合的方法,通過雜交後代分離,淘汰不良個體和蛾區,留養優良的三眠蠶個體和蛾區進行再選擇,直到優良性狀穩定;逐步提聞品種各項生廣經濟性狀。(I)香卵選擇每季香種/[隹青時進打;選擇指標良卵量400 500粒,良卵率達95%以上,適用孵化率92%以上。(2)強健性選擇針對蛾區進行;選擇指標四齡結繭率(春季98%以上、秋季95%以上),蟲蛹統一生命率(春季96%以上、秋季92%以上)。蠶繭調查期間進行選擇。(3)蠶繭成績選擇蠶繭調查期間進行選擇;初期個體選擇,中後期個體選擇與蛾區選擇並舉,選擇方法及指標如下全苗量(春季中系I. 50g以上、日系I. 40g以上;秋季中系I. 40g以上、日系I. 35g 以上)。蟲層量(春季中系O. 345g以上、日系O. 322g以上;秋季中系O. 308g以上、日系
O.297g 以上)。繭層率(春季中系23. 00%以上、日系23. 00%以上;秋季中系22. 00%以上、日系22. 00% 以上)。4、雜交鑑定三眠蠶品種各品系成績穩定後,進行雜交種成績鑑定;雜交種鑑定區按中日正反交各四區(S卩 301A · 301BX302A · 302B 和 302A · 302BX301A · 301B 各 4 區),三齡滿一天後數蠶頭數,每區400頭。雜交種的養蠶成績和繭絲各項成績指標達到(I)良卵量400 500粒,良卵率達95%以上,適用孵化率95%以上。(2)四齡結繭率春季98%以上、秋季96%以上。(3)全繭量春季I. 65g以上。秋季I. 50g以上。(4)繭層量春季O. 380g以上,秋季中系O. 330g以上。(5)繭層率春季23. 00%以上,秋季中系22. 00%以上。(6)鮮繭出絲率春季16. 0%以上,秋季15. 5%以上。(7)繭絲長春季1100米以上,秋季1000米以上。(8)解舒率春季85. 0%以上,秋季83. 0%以上。(9)解舒絲長春季935米以上,秋季830米以上。(10)生絲纖度2. 100 2. 300但尼爾。(11)纖度均方差0· 250 O. 350但尼爾。三眠蠶品種選育方法技術路線詳見圖I和圖2:圖I為品系建立及三眠蠶基因提純的技術路線圖;圖2為生產經濟性狀提高及穩定的技術路線圖(以301A為例,其它三個品系方法同)。表I :三眠蠶品種主要改良成績比較
權利要求
1.利用顯性三眠蠶M3選育家蠶三眠蠶新品種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如下 (1)建立三眠蠶品系 Ca)將中系顯性三眠蠶基因純合個體(M3/M3)作為父本(幼蟲斑紋為素斑),現行家蠶生產品種的中系「洞、庭」(四眠蠶,幼蟲斑紋為限性普斑)分別作為母本進行雜交,建立三眠蠶中國品系301A (幼蟲斑紋為限性普斑)、301B (幼蟲斑紋為限性普斑); (b)將日系顯性三眠蠶基因純合個體(M3/M3)作為父本(幼蟲斑紋為素斑),現行家蠶生產品種的日系「碧、波」(四眠蠶,幼蟲斑紋為限性普斑)分別作為母本進行雜交,建立三眠蠶日本品系302A (幼蟲斑紋為限性普斑)、302B (幼蟲斑紋為限性普斑); (2)提純各品系顯性三眠蠶基因 Ca)對建立的四個三眠蠶品系301A、301B、302A、302B分別連續進行三代混蛾區飼育,每代留三眠個體,淘汰四眠個體,選留全繭量、繭層率指標最高的個體留種,交配方式均採取蛾區內自交; (b)從F3代開始,各品系實行單蛾育; F3代每個品系單蛾育12區,對當代發生四眠的蠶蛾區作整區淘汰,全部為三眠蠶的蛾區留養,交配方式採用蛾區內自交及與四眠蠶雜交(12蛾以上)兩種方式; F4代蛾區內自交的蠶種仍採用單蛾育12區,與四眠蠶雜交(12蛾以上)的蠶種全部混養一區,如混養區全部是三眠蠶,證明上一代蛾區內三眠蠶基因已提純;如混養區發生四眠蠶,證明上一代蛾區內顯性三眠蠶基因未提純,需對本代(F4)單蛾育蛾區繼續提純工作,處理方法同F3、F4代。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顯性三眠蠶M3選育家蠶三眠蠶新品種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顯性三眠蠶基因提純後,繼續單蛾育,採取蛾區選擇與個體選擇相結合的方法,通過雜交後代分離,淘汰不良個體和蛾區,留養優良的三眠蠶個體和蛾區進行再選擇,直到優良性狀穩定;逐步提聞品種各項生廣經濟性狀。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顯性三眠蠶基因M3選育家蠶三眠蠶新品種的方法,將中系顯性三眠蠶基因純合個體(M3/M3)作為父本與中系「洞、庭」分別進行雜交,建立三眠蠶中國品系301A、301B;將日系顯性三眠蠶基因純合個體(M3/M3)作為父本與日系「碧、波」進行雜交,建立三眠蠶日本品系302A、302B;對建立的四個三眠蠶品系分別連續進行三代混蛾區飼育,每代留三眠個體,淘汰四眠個體,交配方式均採取蛾區內自交;從F3代開始,各品系實行單蛾育。本方法培育的三眠蠶新品種全齡經過短,可節約勞動力成本,減小養蠶風險,繭絲纖度細,可作航空、醫用及超細編織物特殊原料,纖度均方差小,生絲越均勻,可提高生絲品位。
文檔編號A01K67/04GK102934626SQ201210468038
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9日
發明者楊忠生 申請人:四川省蘇稽蠶種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