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稻輸液施肥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07:32:11 1
一種水稻輸液施肥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稻輸液施肥系統,支架的上方固定安裝有盛水容器,在盛水容器的上方固定安裝有上部蓋板,上部蓋板的中心位置開設有中心孔,中心孔內活動安裝有旋轉攪拌軸,旋轉攪拌軸的上方與直流電機相連接,直流電機的一側設置有進料鬥,旋轉攪拌軸下方的盛水容器內部安裝有旋轉攪拌葉片,在盛水容器的底部設置有進水口和出水口,進水口通過進水管道與抽水泵相連接,出水口與出水管道相連接,在出水口與出水管道之間設置有控制閥門,本產品提高肥料利用率,避免大量使用肥料,汙染地下水源,減少人類疾病發生,並且也大大減輕了人類的勞動強度,為新式農民,實現中國夢,奪取農業豐收,打下牢固的基礎。
【專利說明】一種水稻輸液施肥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田施肥系統,具體涉及一種水稻輸液施肥系統。
【背景技術】
[0002]水稻原產亞洲熱帶,是人類的主食。在中國廣為栽種後,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所結稻粒去殼後稱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為食。水稻除可食用外,還可以釀酒、製糖作工業原料,稻殼、稻杆也有很多用處。我國水稻主產區主要是東北地區、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水稻在種植過程中施肥尤為重要。傳統的施肥方法是直接將肥料施入到水稻田中。這種傳統的施肥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資源,並且費工費時,工作效率低下,施肥效率低,大量施入肥料會對地下水造成汙染。並且,傳統的施肥方法肥料分散不均勻,肥力發揮效力不均衡,造成片狀分布,影響水稻的產量和成熟統一時間。
[0003]因此,生產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節省人力資源,節能環保,施肥效率高的水稻輸液施肥系統,具有廣泛的市場前景。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節省人力資源,節能環保,施肥效率高的水稻輸液施肥系統。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水稻輸液施肥系統,包括支架,所述的支架的上方固定安裝有盛水容器,在盛水容器的上方固定安裝有上部蓋板,上部蓋板的中心位置開設有中心孔,中心孔內活動安裝有旋轉攪拌軸,旋轉攪拌軸的上方與直流電機相連接,直流電機的一側設置有進料鬥,旋轉攪拌軸下方的盛水容器內部安裝有旋轉攪拌葉片,在盛水容器的底部設置有進水口和出水口,進水口通過進水管道與抽水泵相連接,出水口與出水管道相連接,在出水口與出水管道之間設置有控制閥門。
[0006]所述的盛水容器為圓缽狀筒體結構,盛水容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為平直面結構,盛水容器的中部為圓球狀結構,盛水容器的上部設置有開口,該開口的上方固定安裝有上部蓋板。
[0007]所述的直流電機通過電機支架固定安裝在上部蓋板的上方,所述的旋轉攪拌軸活動安裝在中心孔的中心位置。
[0008]所述的進料鬥的上部設置有進料口,進料鬥的下部與盛水容器相互連通,進料口通過進料鬥與盛水容器相互連通。
[0009]所述的旋轉攪拌軸的高度是盛水容器高度的二分之一,在旋轉攪拌軸的下方固定安裝有旋轉盤,旋轉攪拌葉片固定安裝在該旋轉盤上。
[0010]所述的支架為圓柱形杆狀結構,支架為四根,四根支架均等分布在盛水容器的下方,在盛水容器於支架之間固定安裝有加強支撐座。
[0011]所述的控制閥門為手動閥門或電磁閥。[0012]所述的進料口為上部開口大於下部開口的漏鬥狀結構,進料口通過螺栓與進料鬥固定連接,進料鬥通過鉚接的方式與上部蓋板固定連接。
[0013]所述的旋轉攪拌葉片為四片,四片旋轉攪拌葉片均等分布在旋轉攪拌軸下部的圓周方向上。
[0014]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積極的效果:本產品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本產品在使用時,可以根據水稻需肥特性和吸肥的特點,利用葉齡模式,確定水稻施肥時間,實行輸液法施月巴,提高肥料利用率,避免大量使用肥料,汙染地下水源,減少人類疾病發生,並且也大大減輕了人類的勞動強度,為新式農民,實現中國夢,奪取農業豐收,打下牢固的基礎;並且,本產品可以在灌溉的同時進行施肥,肥料提前通過進料鬥進入到盛水容器中,然後打開抽水泵,從農田灌溉渠中抽水到盛水容器中,然後利用直流電機帶動旋轉攪拌軸和旋轉攪拌葉片,將肥料和抽水泵抽進來的水充分混合,形成肥料溶液,將固體肥料充分溶解在水中,然後利用出水口和出水管道將溶液灌溉到水稻田中作輸液施肥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如圖1、2、3所示,一種水稻輸液施肥系統,包括支架1,所述的支架I的上方固定安裝有盛水容器3,在盛水容器3的上方固定安裝有上部蓋板4,上部蓋板4的中心位置開設有中心孔5,中心孔5內活動安裝有旋轉攪拌軸7,旋轉攪拌軸7的上方與直流電機6相連接,直流電機6的一側設置有進料鬥9,旋轉攪拌軸7下方的盛水容器3內部安裝有旋轉攪拌葉片16,在盛水容器3的底部設置有進水口 12和出水口 13,進水口 12通過進水管道11與抽水泵10相連接,出水口 13與出水管道15相連接,在出水口 13與出水管道15之間設置有控制閥門14。
[0019]所述的盛水容器3為圓缽狀筒體結構,盛水容器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為平直面結構,盛水容器3的中部為圓球狀結構,盛水容器3的上部設置有開口,該開口的上方固定安裝有上部蓋板4。所述的直流電機6通過電機支架8固定安裝在上部蓋板4的上方,所述的旋轉攪拌軸7活動安裝在中心孔5的中心位置。所述的進料鬥9的上部設置有進料口18,進料鬥9的下部與盛水容器3相互連通,進料口 18通過進料鬥9與盛水容器3相互連通。所述的旋轉攪拌軸7的高度是盛水容器3高度的二分之一,在旋轉攪拌軸7的下方固定安裝有旋轉盤,旋轉攪拌葉片16固定安裝在該旋轉盤上。所述的支架I為圓柱形杆狀結構,支架I為四根,四根支架I均等分布在盛水容器3的下方,在盛水容器3於支架I之間固定安裝有加強支撐座2。所述的控制閥門14為手動閥門或電磁閥。所述的進料口 18為上部開口大於下部開口的漏鬥狀結構,進料口 18通過螺栓與進料鬥9固定連接,進料鬥9通過鉚接的方式與上部蓋板4固定連接。所述的旋轉攪拌葉片16為四片,四片旋轉攪拌葉片16均等分布在旋轉攪拌軸7下部的圓周方向上。
[0020]本產品在使用時,盛水容器3可以設計盛水量500公斤左右,利用加強支撐座2支撐,然後利用支架I直接支撐在水稻灌溉渠19的上方,縮短抽水距離,支撐好盛水容器3後,利用人梯將固體肥料運送到盛水容器3的頂部,通過進料口 18和進料鬥9依次將固體肥料傾倒到盛水容器3中,然後將放置在水稻灌溉渠19底部的抽水泵10開機運行,將水稻灌溉渠19中的水通過抽水泵10和進水管道11以及進水口 12抽取到盛水容器3中,待水量抽取到設定位置後,抽水泵10停機,打開直流電機6,直流電機6帶動旋轉攪拌軸7旋轉作業,旋轉攪拌軸7帶動四片旋轉攪拌葉片16旋轉,旋轉攪拌葉片16在盛水容器3中將水和固體肥料充分攪拌均勻,利用攪拌功能將固體肥料充分溶解在水中。待混合充分後,打開控制閥門14,混合好的肥料溶液經過出水管道15輸出到水稻田17中。
[0021]本產品在使用時,根據水稻需肥特性和吸肥特點,利用葉齡模式,制定水稻施肥時間,利用本產品結合稻田灌水,輸入肥料混合溶液,快速高效,節能環保,節省了人力資源,提高了施肥效率。在水稻葉片為2.5張時,可以高效的施好斷奶肥,在水稻為3葉心時,可高效的施好分櫱肥,在水稻為4葉心時,可高效的施好營養轉換生殖生長肥,當水稻倒1.5到2.5張葉片時,可快速高效的施好穗粒肥。
【權利要求】
1.一種水稻輸液施肥系統,包括支架(1),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支架(I)的上方固定安裝有盛水容器(3),在盛水容器(3)的上方固定安裝有上部蓋板(4),上部蓋板(4)的中心位置開設有中心孔(5 ),中心孔(5 )內活動安裝有旋轉攪拌軸(7 ),旋轉攪拌軸(7 )的上方與直流電機(6)相連接,直流電機(6)的一側設置有進料鬥(9),旋轉攪拌軸(7)下方的盛水容器(3 )內部安裝有旋轉攪拌葉片(16 ),在盛水容器(3 )的底部設置有進水口( 12 )和出水口(13),進水口(12)通過進水管道(11)與抽水泵(10)相連接,出水口(13)與出水管道(15)相連接,在出水口( 13 )與出水管道(15 )之間設置有控制閥門(14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輸液施肥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盛水容器(3)為圓缽狀筒體結構,盛水容器(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為平直面結構,盛水容器(3)的中部為圓球狀結構,盛水容器(3)的上部設置有開口,該開口的上方固定安裝有上部蓋板(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輸液施肥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直流電機(6)通過電機支架(8)固定安裝在上部蓋板(4)的上方,所述的旋轉攪拌軸(7)活動安裝在中心孔(5)的中心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輸液施肥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進料鬥(9)的上部設置有進料口( 18 ),進料鬥(9 )的下部與盛水容器(3 )相互連通,進料口( 18 )通過進料鬥(9 )與盛水容器(3)相互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輸液施肥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旋轉攪拌軸(7)的高度是盛水容器(3)高度的二分之一,在旋轉攪拌軸(7)的下方固定安裝有旋轉盤,旋轉攪拌葉片(16)固定安裝在該旋轉盤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輸液施肥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支架(I)為圓柱形杆狀結構,支架(I)為四根,四根支架(I)均等分布在盛水容器(3)的下方,在盛水容器(3)於支架(I)之間固定安裝有加強支撐座(2 )。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輸液施肥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控制閥門(14)為手動閥門或電磁閥。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稻輸液施肥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進料口(18)為上部開口大於下部開口的漏鬥狀結構,進料口(18)通過螺栓與進料鬥(9)固定連接,進料鬥(9)通過鉚接的方式與上部蓋板(4)固定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水稻輸液施肥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旋轉攪拌葉片(16)為四片,四片旋轉攪拌葉片(16)均等分布在旋轉攪拌軸(7)下部的圓周方向上。
【文檔編號】A01C23/00GK203748239SQ201420183813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6日
【發明者】陳益樓 申請人:陳益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