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聖經》讀後感精選5篇

2023-10-04 04:35:39 1

  《聖經》是一部耶和華神應許和拯救其選民以色列人和全人類的記錄和預言,是關乎神與人類的傳記。下面是整理的讀後感,供大家參考。

  《聖經》讀後感_篇1

  1.驕傲與嫉妒私以為這個世界曾經欺騙了我:1)它告訴我沒有救世主,我就是主宰;一切都要靠我自己奮鬥,自己攫取。2)它告訴我我很出色,我還要繼續出色,to

  outsmart

  everybody.

  這兩條歸向的結果,就是驕傲,和嫉妒——我只談它的存在,不談程度。太愛自己了,太把自己當回事兒了,就容易看輕別人。太愛自己了,所以容不得自己的利益受一點兒侵害,或者容不得自己少得到什麼,於是就嫉妒。說白了,生命沒啥安全感。拼了命要自己給自己安全感,卻又時常牽絆於自己的匱乏和局限。有時嫉妒會產生一些動力,從而導向一些看起來很不錯的結果。但是一顆嫉妒的心,一定是上帝所厭棄的。嫉妒的表現方式可以有:我的不如誰,我嫉妒;我至少比誰誰強,我得到寬慰(引述自果子狸)。撒旦曾經是一位天使。是驕傲讓他墮落為魔鬼,如怒吼的雄獅,尋找可吞吃的人。再比如吃醋,是個很普遍的問題吧。我曾經覺得吃醋的女人才有女人的味道——找藉口,因為我就愛吃醋(祖籍山西)。可是事實真是這樣嗎?《聖經》裡說:愛是不嫉妒。嫉妒和吃醋,在英文裡都是一樣的。是不是我們也可以說:愛是不吃醋?哎喲,忒難了。《聊齋

  馬介甫》把一個嫉妒女人的醜態描繪到了極致。其實仔細想想,女人吃醋時的姿態,除了那幾分嬌嗔興許會惹男人憐愛,究其本質,還是一種扭曲。「愛是不嫉妒」,我背得可溜嗖了,可是真去實踐一把,仿佛就是要和本性執拗。上述兩條誑言,以現在的觀點,應該是:1)我知道誰掌管明天。神至愛我,我要用心靈和誠實去敬拜他。2)正如《聖經》上的教導: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學習耶穌基督的樣式,柔和謙卑。2.神之國  人之國上周坐飛機,我突然領悟到什麼是「信心」。每次空嫂們麻木的雙語安全教育仿佛都是在瞎耽誤功夫。其實氧氣面罩,救生衣,哪一樣不關鍵呢?可是誰又去認真聽呢?原因,就是乘客有信心。儘管不知道開飛機的是誰,不知道他怎麼開,不知道在天上會發生什麼,可是就是信他——想想看這信心可是夠大的。《聖經》上說,眼所看見的不是信心,「那沒有看見就相信的,有福了。」

  嘿,還真是這麼回事兒。今日的朝鮮,和《1984》裡寫的真有一拼。是不是當初哪個狐仙兒託夢告訴了奧威爾這些未來的境況?金色大太陽所為,說白了,就是在造神。希望人們向敬拜上帝一樣去敬拜他。有趣的是,當我們說「造神」這個詞時,就預設了一個神的概念。那麼倘若沒有神,這個概念,又是從何而來?許多人會說:「上帝在哪兒呢,給我出來看看,出來了,我看見了,我就信。」

  好傢夥,口氣夠大的。打個比方,有個人不相信我的存在,隨口一說:「這狐狸廝在哪兒呢?出來給我看看,看見了,我就信她存在」,我尚且不搭理他。我們暫且假設這位上帝就是創造了宇宙天地的那位主,這麼講話,是不是有僭越之嫌呢?神偏偏不顯神跡給這麼說話的人看。這是神之國。要你自己信。但是金大太陽怎麼幹的呢?他當真顯給你看。不管你想不想看,就是讓自己的形象充斥於你生活的每個角落。

  這樣不會再有人問:金太陽在哪兒呢?出來給我看看?——此曰人之國。人之國,貌似自信且有能力,但事實是,什麼驅使他那麼去做?可能是其背後的對於自卑和乏力的糾纏。竊以為,真正的自信與能力,不以做了什麼為強奪,為依附;卻表現在不強迫什麼,就自然吸引你來信,來交託。結尾點題,摘抄如下:《聖經》羅馬書1章20-23節: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將不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仿佛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聖經》希伯來書4章2節:因為有福音傳給我們,像傳給他們一樣,只是所聽見的道與他們無益,因為他們沒有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聖經》名言,約翰福音3章16節: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不論信與不信,在給《聖經》下結論之前,最謹慎的做法,是應該仔細去研讀它。共勉!

  《聖經》讀後感_篇2

  本人是共產黨員,尊重各宗教信眾信仰,但是本人從不相信任何宗教,也沒有加入過任何宗教團體。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是專業文章,如有漏誤敬請諒解。

  正文

  幾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弄到一本中文版《聖經》,閒暇之餘隨手翻翻,不知不覺幾個月後竟也讀了大半。很有些感想,非說不可。

  《聖經》分《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簡稱《舊約》《新約》下同)兩部分。《舊約》主要記載了上帝和古代猶太人的故事,也是猶太教的聖經。基督教各教派所採用的《舊約》版本略有不同。基督教新教用《舊約》凡39卷,與猶太教《標準猶太聖經》同,唯各卷排序略有差異;天主教用《舊約》凡46卷;而東正教用《舊約》凡50卷。各教派採用的《新約》版本大致相同,皆為27卷。《新約》主要記載了耶穌基督的身世、傳道、教訓、行神跡的故事及其門徒四方布道的經過,分福音書(4卷)、歷史紀事(1卷)、使徒書信(21卷)和啟示書(1卷)四大部分。

  《舊約》我是當歷史書來讀的。它記錄了公元前12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間猶太人及周圍各民族的人文、歷史資料,有神話傳說、戰爭、宗教、習俗、政治、法律、外交等,包羅萬象。《舊約》對猶太人的來歷及早期歷史闡述得很模糊,很多故事的敘述很「梗概」,情節一點也不豐滿。對一些細節的處理也顯得很隨意,尤其是先民的年齡,動輒幾百上千歲,一看就知道是神話傳說。不過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第一卷《創世紀》的前半部分,該卷後半部分的敘述逐漸明晰。到了第二卷《出埃及記》,對歷史事件的記載就非常詳盡了。《出埃及記》主要記述了摩西帶領猶太族人逃離埃及人的奴役,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上帝應允的「流著奶與蜜」的家園。在民族大遷徙的過程中,摩西還通過「十戒」等形式確立了族人對耶和華唯一真神的信仰,並初步建立了行政制度,為猶太民族之後的振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標誌著當時猶太人受周圍民族(很有可能就是埃及人)影響,文明逐漸開化。我猜人們就是在這一時期開始系統地收集古代資料並整理成《聖經》的。

  第三卷《利未記》記錄的主要是一些宗教內容。其中規定了各種崇拜和宗教儀式的規例,包括祭司在執行任務時應該遵循的細則。這些規例細則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類:宗教類,如「燔祭之例」「平安祭之例」;衛生類,如「檢驗大麻風病之例」「染疾之宅成潔之例」、倫理類,如「勿倫骨肉之親」和法律類,如「贖宅之例」「勿取貧者之利」。此外還規定了一些飲食上的禁忌,如「禁食血」「禁食地上爬行之物」等。類似的現象在摩西十誡中和第五卷《申命記》均有出現。可見,當時祭司階層除了承擔宗教任務之外,還擔當了醫療、司法還有一部分行政上的職責。大概因為此時猶太文明雖已啟蒙,但民智初開民眾尚未脫離蒙昧,再加上民族經歷太多磨難,人心浮躁,族群內部一盤散沙。以摩西為首的統治階級只能依靠神的權威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規範、管理才能團結領導所有族人。

  到了第六卷《約書亞記》所述時代,以色列人濟約旦、焚艾城、奴役基遍、擒殺五王,這是猶太民族的大發展時期。此後,猶太民族逐漸強大,並在所羅門王在位時達到鼎盛,終於成長為中東地區一支重要的力量。《聖經》往後的篇章記錄了以色列人由強而盛再由盛而衰的整個過程。生動地講述了以色列人歷代領袖、君王和王朝的故事,內容包括政治、軍事、外交、法制等史料翔實。

  我認為總的來說《舊約》更像是一本歷史書。其所述故事情節生動,人物性格豐滿,歷史資料詳細;脈絡清晰,內容連貫,文風質樸,流露出猶太人對盛世的懷念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相比之下《新約》各卷顯得更「宗教」,對耶穌基督的崇拜可謂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了。

  說老實話,《新約》我沒有通讀。讀完《使徒行傳》以後就再也不想往下讀了,一是因為這一卷很長,我讀的又是英文版,讀罷感覺很吃力;二是我沒有以前那麼多空閒時間和精力了。所以以下只對《新約》前五卷內容談體會,特此聲明,無誤他人。《新約》前四卷是四本福音書,記述了耶穌基督的身世、傳道經歷、行神跡以及最後升天的故事。四卷福音書內容多重複,沒什麼看頭。據說四本福音書裡面對耶穌列祖列宗的記載有出入,呵呵,不知道教會為什麼也會犯這樣的錯誤。不過我沒有考證過,我對《聖經》裡出現的動輒一大串一大串的人名很不感冒。

  《新約》前幾卷裡不斷重複、重複再重複地說明耶穌基督如何以自己的身體為人類一切的罪獻了祭,使人類在上帝面前重新成潔,因此人們必須信耶穌是基督(基督就是救世主的意思)。只有信靠耶穌的人才能在上帝那裡獲得寵愛,在最後審判日之後獲得永生;不信的人必將被神所拋棄,在最後審判日之後打入地獄。也就是說不管你生前如何積德行善,只要不信他們教死後就得下地獄(《聖經》裡就是這麼說的)。呵呵,大有攘臂而扔之之嫌,這也太霸道了吧?這與佛家歷來主張普度眾生,不管你信與不信我都要救你的原則大相逕庭。看來他們的上帝遠沒有我們佛陀境界高尚。再說了,人們等啊等了兩千年還沒等來最後的審判日,估計天上的那幫人也快急死了。

  關於耶穌的故事我想大概是這樣子的: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猶太教祭司階層趨於腐敗。有志青年耶穌看到了這種現象並想打破這種局面,但苦於報教無門,於是自稱「上帝之子」以圖擴大影響。此舉乃是雙刃劍,使新興教會在擴大影響的同時也遭到了保守集團的合力圍攻。最後,弱小的新興教會終於被保守集團擊潰,耶穌也被陷害繼而慷慨殉教。至此教會遭受致命打擊遂轉入地下,傳教工作進入低潮。為了繼續傳教,教會利用了耶穌殉教事件並宣揚耶穌以自己的身體為人類永遠的罪獻了祭,並已升天回到上帝身邊。好在基督教一直宣揚教眾應互助、有愛、均財,並且認為上帝愛所有的人而不是以往認為的只有以色列人才是上帝的選民。這樣的觀點滿足了廣大底層民眾的精神需要,所以雖然有政府打壓保守勢力排擠,基督教仍能夠迅速發展並最終成為羅馬帝國國教。當然,基督教裡面世界最終滅亡、最後審判日必將到來的悲觀思想可能也是當時人民對羅馬帝國日漸式微的悲觀預期的體現。

  總之,《聖經》寫得還是很精彩的。但個人認為裡面講述的道理遠沒有傳說的那麼神秘,都是一些很簡單粗淺的基本道德準則。與我們儒家倫理、道家哲學相比,有如雲泥。

  《聖經》讀後感_篇3

  本書主要講了人類與自然的區別與關係,人類的起源,人類的文明,人類的科學。主題有環境保護、古蹟保護、生命的作用和意義、科學精神。

  人類真正的光榮是科學。科學是什麼?科學應當是對自然事物的客觀反映,而不應該是自然的主宰,我們不能說:「自然正在按照科學的定律運行著。」科學禁止了人對科學以外的東西的認知。如果科學走向恆定,把科學以外的東西稱作偽科學,強迫自然符合科學,見到不符合的就閉上眼睛,裝作沒看見,那麼科學也要成為迷信。

  科學發明的動機是什麼?無論科學技術多麼發達,我們都不能否定,現在是我們發明機器的動機與原始人發明石器的動機並沒有什麼兩樣的,都是用來滿足人類不斷膨脹的享受欲望。因此,人類的文明對自然造成了破壞,科學技術越發達,破壞越嚴重。這種文明本身並不是要毀滅地球,它本應在人類的理性控制之下。但正如愛因斯坦所說:「除了我們的思維方式以外,一切都改變了。」人類把地球當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產,成了地球的統治者。

  我曾經看過一本書,叫做《人類曾經被毀滅》(聽說已經遭禁,為什麼不容假說呢?裡面的例子有許多都是被封鎖的,就是閉上眼睛。),整本書根據無數的例子、古代世界到處都相同的神話和科學的數據證明了下面這個科學假說:中國天神話中的「天」、甲骨文中的「天」與現在的天根本不是一回事。那是一個有形有體的天——它就是現在天空中的月亮。大約在15000多年以前,一艘來自宇宙深處的外星人飛船——月球宇宙飛船駛進了太陽系,並降臨地球近地軌道,懸浮在中國西北地區的上空,低得仿佛一踮腳就可以摸得著,傳說中的神降臨了地球。月球宇宙飛船上的高級生物降臨地球後,利用地球動物基因,通過剪切、拼接、重組,創造了人類。之後還教育了人類,有了人類的第一代文明。《周易》、中醫、金字塔都是這一代文明的遺留物。由於當時人的理解能力還不完善,所以高級生物只教給了方法,沒有講原理,這就造成我們現在對中醫的原理一無所知。後來月球飛船中爆發了駭人聽聞的戰爭。被擊傷的月球宇宙飛船被迫飛離地球,「天」與地發生分離,誘發了滔天的大洪水,吞沒了平原、谷地上的一切生靈。僥倖活下來的高山牧羊人沒有能力把第一代文明繼承下來,而是發展起我們今天的物質文明。

  在《聖經》當中,當上帝知道了夏娃帶領亞當偷吃了「知善惡果」後,十分震怒,他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上的果子吃,就永遠活著。」於是,上帝將他倆趕出了伊甸園。「知善惡果」在這裡代表一種知識、一種文明。不同的文明對善惡的看法相去甚遠,大洪水前文明的善惡標準肯定與今天物質文明的有所差別。上帝就是告誡後人應當延續大洪水前的文明模式,否則,人類社會將要遭遇意料之外的困難。本來,人們以為上帝自私,不讓人類發展如此好的物質文明:動物被駕奴了,沼澤被疏幹了,江河被防治了,森林被開發了,荒原被耕種了,時間被計算出來了,空間被測量出來了,天體運行被識破了,海洋被橫渡了,高山被跨越了,世界各地都被打上了人力的印記。但是近年來,環境保護的廣泛開展,掀起了對於發展物質文明的反思。另外,西方的科學主張「還原論」,即杯子由陶瓷做成,裡面有分子,分子裡有原子……而人原來都是具有「整體論」的思維模式的。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還原論」出現了許多弊端,許多學科已經開始向「整體論」轉化。人轉了一個大圈,最後回到了當初的起點。看來上帝是夠英明的,在人類初期,他了解物質文明將給人帶來的困難。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