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通訊設備的鋰電池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1-05 12:12:52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池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用於通訊設備的鋰電池裝置。
背景技術:
通訊設備包括對講機、電話、交換機或路由等,通訊設備是需要通過鋰電池裝置對其進行供電,方能使其正常運作,現有的鋰電池裝置一般是將充電電極通過模內注塑與鋰電池裝置的外殼做成一體,然而該製作方法使得鋰電池的製作成本高。並且,一般的充電電極是由五金材料製成,而由於充電電極與外殼被做成一體,使得一旦外殼出現損壞時,充電電極和外殼無法進行分離,導致充電電極只能和外殼一起做報廢處理,無法對充電電極進行重新利用。
此外,現有的鋰電池裝置由於充電電極與面蓋製成一體,使得在對鋰電池裝置進行組裝時,在對充電電極與電芯的排線進行焊接時,存在焊接空間不足、焊接操作困難等問題,不利於鋰電池裝置進行組裝。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製作成本低、便於對鋰電池裝置進行組裝且可對充電電極進行回收的鋰電池裝置。
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於通訊設備的鋰電池裝置,包括底蓋、面蓋、電芯和PCB基板,底蓋上設置有放電電極,面蓋與底蓋可拆卸地連接,面蓋與底蓋之間形成容納腔,電芯安裝在容納腔內,PCB基板連接在放電電極和電芯之間,其中,鋰電池裝置還包括鎳片和充電電極,鎳片位於容納腔內且鎳片與面蓋連接,鎳片與電芯的排線電連接,充電電極與面蓋可拆卸地連接,充電電極具有接觸部和與接觸部連接的連接部,接觸部的周向設置有兩個相對布置的開口,連接部穿過面蓋與鎳片連接,接觸部位於容納腔外。
進一步的方案是,鋰電池裝置還包括密封圈,密封圈連接在面蓋和充電電極之間。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面蓋朝向容納腔內壁設置有卡槽,鎳片安裝在卡槽內。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鎳片設置有凸起,凸起朝向容納腔內部延伸,充電電極與凸起連接。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面蓋相對設置的兩個側壁均設置有引導槽。
由上可見,本實用新型通過對鋰電池裝置的結構設計,使得該鋰電池裝置相比於現有的鋰電池裝置具有製作成本低的優點,並且,將充電電極與鋰電池裝置的面蓋設計成可拆卸地連接,使得充電電極與面蓋之間可以實現分離,防止當面蓋出現損壞時,充電電極能夠從面蓋上卸下並進行重複利用,並且,採用該連接方式能夠使得鋰電池裝置在進行組裝時更加方便快速。從而解決了現有的鋰電池裝置採用模內注塑的方式將充電電極與面蓋製成一體,而導致的鋰電池裝置組裝困難以及當面蓋損壞時充電電極難以回收並進行二次利用的問題。此外,在充電電極和面蓋之間設置密封圈,以增強鋰電池裝置的防水性能,避免由於充電電極與面蓋之間存在安裝縫隙,使得外部水源通過縫隙進入鋰電池裝置的內部,進而防止電芯與PCB基板燒毀。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鋰電池裝置實施例的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鋰電池裝置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鋰電池裝置實施例的面蓋的結構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鋰電池裝置實施例的省略部分組件後的結構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鋰電池裝置實施例的充電電極的結構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鋰電池裝置實施例的鎳片的結構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鋰電池裝置實施例的PCB基板和電芯的相對位置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和圖2,鋰電池裝置1包括底蓋2、面蓋3、電芯4、PCB基板5、鎳片6、充電電極7和密封圈8。
底蓋2上設置有放電電極21,放電電極21用於與通訊設備的本體的輸入電極進行電連接,電芯4通過放電電極21向通訊設備的本體供電。
面蓋3與底蓋2固定連接,並且,面蓋3與底蓋2之間形成容納腔,具體地,面蓋3上設置有環形凹槽33,底蓋2與面蓋3的連接面上設置有與環形凹槽33相匹配的環形凸起,環形凹槽33與環形凸起配合連接。環形凹槽33與環形凸起之間可以通過過盈配合連接,消除面蓋3與底蓋2之間的連接縫隙,防止外部水源通過縫隙進入容納腔內,對容納腔內的電子元件造成損壞。此外,環形凹槽33與環形凸起之間還可以通過間隙配合或過度配合進行連接,當環形凹槽33與環形凸起之間的連接為間隙配合連接或過度配合連接時,可以通過膠水對環形凹槽33和環形凸起進行膠接、固定,並起到防水的作用。
參照圖3和圖4,面蓋3的相對設置的兩個側壁均設置有引導槽32,當鋰電池裝置1需要進行充電時,通過引導槽32與充電器上的導向鍵進行配合連接,使得鋰電池裝置1能夠與充電器進行準確對位,具有防呆作用。
面蓋3朝向容納腔內壁設置有卡槽31,卡槽31內的相對設置的兩個槽壁均設置有限位塊311,鎳片6安裝在卡槽31內,並且,限位塊311對鎳片限位作用,防止安裝在卡槽31內的鎳片6出現翹曲,影響充電電極7與鎳片6的連接。
參照圖5和圖6,並結合圖2,充電電極7與面蓋3可拆卸地連接,並且充電電極7具有接觸部71和與接觸部72連接的連接部72,連接部72上設置有外螺紋。鎳片6上設置有凸起61,凸起61朝向容納腔內部延伸,凸起61的中部設置有內螺紋,充電電極7的連接部71穿過面蓋3與鎳片6的凸起61螺紋連接,充電電極7的接觸部位於容納腔外並與面蓋3鄰接,充電電極7用於與充電器的輸入電機進行電連接。此外,充電電極7的接觸部71沿接觸部71的周向設置有兩個相對設置的開口711,開口711便於在對鋰電池裝置1進行組裝時,為外部工具提供施力點,使得充電電極7的安裝更加方便。
密封圈8連接在面蓋3和充電電極7的接觸部之間,通過在充電電極7和面蓋3支架設置密封圈8,能夠對充電電極7與密封圈8之間的連接縫隙進行密封,以增強鋰電池裝置的防水性能,防止外部水源通過縫隙進入容納腔內,對容納腔內的電子元件造成損壞。
參照圖7並結合圖2,電芯4安裝在容納腔內,電芯4上設置有排線41,電芯4通過輸出端的排線41與PCB基板5進行電連接,並且,PCB基板5與放電電極21電連接,此外,電芯4的輸入端的排線41與鎳片6電連接。
在鋰電池裝置1進行組裝時,先將電芯4與底蓋2進行固定連接,並將鎳片6與電芯4的輸入端的排線41焊接在一起;接著,使底蓋2相對與面蓋3呈一定的傾斜角度與面蓋3接觸,並將鎳片6安裝到卡槽31內;接著,通過工具將充電電極7安裝到面蓋3上,並使充電電極7與鎳片6進行連接並對鎳片6進行鎖緊、固定;最後,使底蓋2與面蓋3完全貼合,並對底蓋2和面蓋3進行封裝。
由上可見,通過對本實用新型鋰電池裝置的結構設計,使得在對鋰電池裝置進行組裝時,充電電極與電芯的排線之間的連接更加方便快捷,且更有利於鋰電池裝置進行組裝,此外,本實用新型鋰電池裝置還具有製作成本低的優點。並且,將鋰電池裝置的將充電電極與面蓋、鎳片設計成可拆卸的連接方式,使得充電電極與面蓋、鎳片之間可以實現分離,防止當面蓋出現損壞時,能夠將充電電極從面蓋上卸下,進而對充電電極進行重複利用。從而解決了現有的鋰電池裝置採用模內注塑的方式將充電電極與面蓋製成一體,而導致的當面蓋損壞時充電電極難以回收並進行二次利用的問題。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變化和更改,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