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創乳頭牽引器的製作方法
2023-12-07 18:18:21 1
專利名稱:超微創乳頭牽引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用牽引器,特別是一種超微創乳頭牽引器。
技術背景所謂乳頭內陷,是指女性乳頭不突出於乳暈的表面,甚至凹陷沒於乳暈皮面以下, 局部如同火山口狀的種乳頭髮育異常的現象。中國女性的乳頭內陷發病率在2%左右。乳頭凹陷的程度因人而異,輕者僅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乳頭退縮,用手可擠出乳頭,或負壓吮吸使乳頭突出於乳暈表面。重者表現為完全淹沒於乳暈表面,無法被擠出,常呈反向生長。當然這些內陷乳頭即使擠出,一般來說也比較細小,且常無明顯的乳頭頸部。女性兩側乳頭內陷程度可不一致,即可兩則同時發生,亦可一側發生。乳頭內陷是一種常見的女性疾病,乳頭深陷於乳暈中,不僅外觀不美,而且由於凹陷可令乳頭積存汙垢或油脂,造成奇癢、溼疹或炎症,嚴重內陷則使嬰兒難以吸吮乳汁,造成哺乳障礙。現行乳頭內陷矯正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一是手法牽拉法。少女時期是乳房發育的重要時期,也是糾正乳頭內陷的最佳時期。經常牽拉乳頭,可以使雙乳突出、周圍皮膚支撐力增大,起到「定型」作用。每日數次, 時間長了,乳頭自然逐漸向外凸起。如果拉不出,可先將乳房近乳頭的皮膚向外推一推。此法僅適用於部分輕度乳頭內陷的患者。二是吸引療法。妊娠後,每日應用吸奶器吸引乳頭數次,利用其負壓促使乳頭膨出,此法亦適用於部分輕中度的患者。三是手術法。即使是通過外科手術的方法來矯治,使內陷乳頭恢復到正常的解剖位置。據文獻報導,矯正乳頭內陷的手術術式有100多種,其數量是心臟瓣膜手術術式的幾十倍,且尚無一種術式能達到微創傷、高療效、極安全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於克服背景技術之不足而提供一種微創、安全、舒適、高效的超微創乳頭牽引器。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超微創乳頭牽引器,包括採用抗菌材料製作的支架,保護罩,外調節環,內調節筒,緊定盤,軟墊,所述支架呈階梯式環狀結構,該支架最小直徑環結構的上方設有棘齒, 該支架的中間階梯段通過螺紋與保護罩連接,該支架下方支承有軟墊,所述棘齒與設有棘爪的外調節環連接,該外調節環與內調節筒外壁螺紋連接,該內調節筒的底部設有中央底孔和裂隙,該中央底孔所在的上平面上設有壓跡溝,所述壓跡溝內裝有配備的牽引針其兩端部,置於中央底孔內的牽引針上套裝有彈性護頸環,該內調節筒其底部上方的內壁與緊定盤螺紋連接。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乳頭僅用牽引針產生創傷,再無其他創傷;本牽引器屬於無張力安裝,不會對乳頭造成過度牽拉而發生醫療意外;與人體組織接觸的部分採用軟墊及彈性護頸環,觸感良好,適於在一段時期內佩戴;本牽引器能夠鬆緊攣縮,延長導管和再生支撐組織,且沒有附加損傷。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裂隙和中央底孔相貫通,該裂隙的數量為兩個,並位於同一條直線上。作為本實 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壓跡溝數量為四個,呈45度角間隔設置。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保護罩上設有觀察孔和通氣孔。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參考圖。圖3是支架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外調節環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內調節筒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護頸環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牽引針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詳述本實用新型一種超微創乳頭牽引器,參見附圖1至附圖5,圖中支架1,保護罩2,內調節筒3, 外調節環4,通氣孔5,觀察孔6,中間階梯段7,軟墊8,緊定盤9,中央底孔10,護頸環11,牽引針12,乳房13,棘爪14,棘齒15,凹槽16,壓跡溝17,裂隙18,徑向裂隙19,管狀孔20,刺部21,凹部22,尾部23。本實施例中的材料均採用抗菌材料製作,支架1呈階梯式環狀結構,支架1的最小直徑環結構的上方設有棘齒15,支架1的中間階梯段通過螺紋與保護罩2連接,支架1下方設有凹槽16,凹槽16內嵌裝支承有軟墊8的凸起部分,棘齒15與設有棘爪14的外調節環 4連接,外調節環4與內調節筒3外壁螺紋連接,內調節筒3的底部設有中央底孔10和裂隙18,中央底孔10所在的上平面上設有壓跡溝17,壓跡溝17內裝有配備的牽引針12其兩端部,牽引針12呈中間凹陷結構,如圖7所示;置於中央底孔10內的牽引針12上套裝有彈性護頸環11,彈性護頸環11上設有徑向裂隙19和管狀孔20,管狀孔20與徑向裂隙19相貫通,牽引針12的兩端嵌入管狀孔20內,內調節筒3其底部上方的內壁與緊定盤9螺紋連接。本實施例中,護頸環11上設有徑向裂隙19,徑向裂隙19與護頸環19上的管狀孔 20相通,管狀孔20套裝在置於中央底孔10內的牽引針12上。作為本實施例的一種優選結構,裂隙18和中央底孔10相貫通,裂隙18的數量為兩個,並位於同一條直線上。作為本實施例的一種優選結構,壓跡溝17數量為四個,呈45度角間隔設置。作為本實施例的一種優選結構,保護罩2上設有觀察孔6和通氣孔5。本實施例不限於上述列舉,可以在支架1的最大直徑外設有螺紋結構與保護罩1連接。本實施例的使用方法是牽引針12從乳頭一側的乳暈的皮面刺入,經乳頭根部從另側乳暈的皮面刺出,從而使牽引針12的刺部21和尾部23留置於乳暈的皮面,使凹部22留置於乳頭根部。將本實施例超微創乳頭牽引器座於穿好牽引針12的乳頭上,令乳頭從內調節筒3 底部的中央底孔10露出,同時使牽引針12的刺部21、尾部23對準內調節筒3的裂隙18, 向下輕壓乳房,使牽引針12的刺部21和尾部23從底部的裂隙18進入內調節筒3底部平通過裝卸器杆部伸入內調節筒3底部的中央底孔10,向下輕壓並旋轉,使其相反朝向的腳部分別鉤住一根牽引針12的刺部21及尾部23,然後輕輕上提,使之高於內調節筒3底部的平面,此時,旋轉初始組合45度,使兩根牽引針12的刺部21和尾部23分別搭在內調節筒3底部的壓跡溝17上。通過緊定器使緊定盤9通過螺紋與內調節筒3內下部相旋結,從而使牽引針12與超微創乳頭牽引器緊定在一起。將彈性護頸環11通過徑向裂隙19套裝在牽引針12上,向下輕壓,使乳頭與內調節筒3底部中央底孔10間裸露的牽引針12的刺部21和尾部23經徑向裂隙19進入進入管狀孔20,由於護頸環11採用極軟的材料製作,所以乳頭不會因磨擦造成損傷。術者可以一手持支架1的外緣,另外一手動外調節環4,使內調節筒3和牽引針12 牽動乳頭緩緩提升至預定高度。因外調節環4上的棘爪14與內調節筒上的棘齒15相配合後,構成了一種防迴旋結構,所以超微創乳頭牽引器的牽引力將得到持續的保持。此時,可將半球形的保護罩2旋定在支架1的中間階梯段7的螺紋上,手術結束。因半球形的保護罩上有觀察孔6,很便於及時觀察,通氣孔5及軟墊8,所以佩戴較為舒適,由於半球形的保護罩旋動非常方便,故可視情況隨時進行清潔節,若要卸除、消素及牽引力大小的調時,只需逆行上述步驟即可。
權利要求1.一種超微創乳頭牽引器,包括採用抗菌材料製作的支架,保護罩,外調節環,內調節筒,緊定盤,軟墊,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架呈階梯式環狀結構,該支架最小直徑環結構的上方設有棘齒,該支架的中間階梯段通過螺紋與保護罩連接,該支架下方支承有軟墊,所述棘齒與設有棘爪的外調節環連接,該外調節環與內調節筒外壁螺紋連接,該內調節筒的底部設有中央底孔和裂隙,該中央底孔所在的上平面上設有壓跡溝,所述壓跡溝內裝有配備的牽引針其兩端部,置於中央底孔內的牽引針上套裝有彈性護頸環,該內調節筒其底部上方的內壁與緊定盤螺紋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創乳頭牽引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裂隙和中央底孔相貫通,該裂隙的數量為兩個,並位於同一條直線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創乳頭牽引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壓跡溝數量為四個,呈 45度角間隔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創乳頭牽引器,其特徵在於所述保護罩上設有觀察孔和通氣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用牽引器,特別是一種超微創乳頭牽引器。它包括採用抗菌材料製作的支架,保護罩,支架呈階梯式環狀結構,支架最小直徑環結構的上方設有棘齒,支架的中間階梯段通過螺紋與保護罩連接,支架下方支承有軟墊,棘齒與設有棘爪的外調節環連接,外調節環與內調節筒外壁螺紋連接,內調節筒的底部設有中央底孔和裂隙,中央底孔所在的上平面上設有壓跡溝,壓跡溝內裝有配備的牽引針其兩端部,置於中央底孔內的牽引針上套裝有彈性護頸環,內調節筒其底部上方的內壁與緊定盤螺紋連接。乳頭僅用牽引針產生創傷,與人體組織接觸的部分採用軟墊及彈性護頸環,觸感良好;本牽引器能夠鬆緊攣縮,延長導管和再生支撐組織,且沒有附加損傷。
文檔編號A61B17/00GK201968724SQ20112002855
公開日2011年9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28日
發明者代金榮, 陳俊峰 申請人:代金榮, 陳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