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主治食積氣滯脘腹脹痛 水腫腳氣疾病腐結等病症
2025-07-20 09:22:08
檳榔樹在印度、斯裡蘭卡、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都有栽培。樹幹不分枝,高達12~15公尺。檳榔子是棕櫚科檳榔樹的種子。而檳榔葉是胡椒科蒟的葉。檳榔果略小於雞蛋,果皮纖維質,內含一粒種子,即檳榔子。胚乳堅硬,具灰褐色斑點。於8~11月果實完全成熟之前即予採收,去皮,煮沸,切成薄片曬乾,幹後呈深褐色或黑色。檳榔子是劣等兒茶(catechu)的原料,其主要生物鹼是檳榔鹼,獸醫用作驅蟲藥。說到檳榔,就不得不提臺灣的「檳榔西施」,「檳榔西施」最早出現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是檳榔經銷商為招攬顧客聘用年輕貌美的女孩子坐檯促銷檳榔的新招,被稱為「檳榔西施」。臺灣同胞歷來就有嚼檳榔的習慣,並且歷史悠久,在康熙年間首任臺灣知府蔣毓英所修之《臺灣府志·物產志》就有記載,吃的人多了,檳榔種植早已形成了農副業的支柱產業,臺灣地方政府,在上個世紀末曾經提出限制種植,也不提倡吃食檳榔,但遭到果農的抗議和反對。現在臺灣食檳榔的人很普遍,被譽為「紅唇族」。在臺灣問他們吃檳榔究竟有什麼好處,他們回答說有提神作用,其它的也說不上所以然,只是想吃而已。檳榔的功效與作用種子可入藥,是我國名貴的「四大南藥」之一,嚼吃起興奮作用。檳榔味苦、辛,性溫 。歸胃、大腸經。功效殺蟲,消積,下氣,行水。主治蟲積,如蛔蟲、絛蟲、蟯蟲、薑片蟲等,食積氣滯,脘腹脹痛,水腫,腳氣,瘧疾等病證。現代藥理實驗證明,檳榔有驅蟲、抗病毒、治痛風和抗真菌等作用。檳榔具有獨特的御瘴功能,是歷代醫家治病的藥果,又有「洗瘴丹」的別名。因為瘴癘之症,一般都同飲食不規律、氣滯積結有關,而檳榔卻能下氣、消食、祛痰,所以在藥用性能上被人們廣泛關注。檳榔的營養價值檳榔含水分、蛋白質、脂肪、生物鹼,其生物鹼主要為檳榔鹼。檳榔次鹼等;其脂肪106油中含月桂酸、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等;此外,還含有檳榔紅色素、兒茶精、花白素及其聚合物等。檳榔的選購乾燥種子呈圓錐形或扁圓球形,高1.5~3釐米,基部直徑2~3釐米,表面淡黃棕色或黃棕色,粗糙,有顏色較淺的網形凹紋,並偶有銀色斑片狀的內果皮附著。檳榔的存儲冷藏。檳榔的食用方法檳榔果可以食用,沾滷水咀嚼,初次咀嚼者會面紅,胸悶,屬於正常現象。檳榔久服則損真氣,多服則瀉至高之氣,故不宜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