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抓捕泥鰍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1-23 05:04:15 2

本實用新型涉及捕魚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抓捕泥鰍的裝置。
背景技術:
泥鰍(學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屬鰍科。形體小,細長,只有三、四寸。且它體形圓,身短,皮下有小鱗片,顏色青黑,渾身沾滿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膩無法握住。泥鰍廣泛分布於亞洲沿岸的中國、日本、朝鮮、俄羅斯及印度等地。在中國分布各地。南方分布較多,北方不常見。全年都可採收,夏季最多,泥鰍捕捉後,可鮮用或烘乾用。可食用、入藥。泥鰍被稱為「水中之參」,生活在湖池,是營養價值很高的一種魚,它和其它的魚不相同,無論外表,體形,生活習性都不同,是一種特殊的鰍類。目前泥鰍養殖場使用的泥鰍捕撈裝置,都是採用長條形網箱,網箱的一端敞開,底端封閉,使用誘餌引誘泥鰍進入網箱,然後收起網箱達到捕撈目的。這種方式捕撈泥鰍,捕撈時間長,效率不高,使用不方便,而且捕撈箱內的泥鰍一旦滿了長時間不取出,造成泥鰍死亡率高,經濟效益低。為此我們提出了一種抓捕泥鰍的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抓捕泥鰍的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抓捕泥鰍的裝置,包括抓捕箱和浮筒,所述浮筒頂部設有感應裝置,所述浮筒底部通過繩索連接有萬向環,所述抓捕箱頂端設有連接件和注水口,所述連接件頂端通過繩索與萬向環固定連接,所述注水口底端連通有注水管,所述主水管左右兩端連通有噴槍,所述抓捕箱左右兩側壁中部均開有泥鰍進入口,所述泥鰍進入口內側固定連接有彈性網,所述抓捕箱底端設有隔水板,且其左側壁設有底蓋。
優選的,所述浮筒的浮力大於抓捕箱注滿水時的重力,且小於抓捕箱盛滿泥鰍時的重力。
優選的,所述感應裝置外側塗有防水塗層,且其內置壓力傳感模塊數據處理模塊和無線通信模塊,所述壓力傳感模塊、數據處理模塊和無線通信模塊依次電性連接,所述無線通信模塊為無線信號發送器,且其與接收終端無線通信連接,所述接收終端94內包括中央處理器和報警器。
優選的,所述彈性網為兩端開口的錐形漁網,且其左右兩開口半徑均大於泥鰍截面半徑。
優選的,所述噴槍的位置與泥鰍進入口的位置相對應。
優選的,所述隔水板內設有出水孔,且呈矩陣排列在隔水板上。
優選的,所述連接件有四個,分別固定連接在抓捕箱頂端四個頂角上,且其中部開有連接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抓捕泥鰍的裝置,根據泥鰍喜逆流而上的習性,通過在抓捕箱內設有高壓噴槍,噴出的水流從泥鰍進入口流出,泥鰍會逆水流而從進入口進入抓捕箱內,通過在泥鰍進入口內安裝有尖嘴型漏網,使得泥鰍在進入後無法出去,通過在頂部設置一個浮筒,使其能夠漂浮在水面上,防止其沉入池地破壞生態環境,同時浮筒上設置有壓力傳感模塊,抓捕箱內的泥鰍過多時浮筒下沉,當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時漫過浮筒使壓力傳感器位於水面以下,由於處於水面以下壓力會明顯增大,通過數據分析器分析對比壓力數據,將其反饋到接收終端,並給予用戶報警,能夠提醒用戶抓捕箱已滿,使得泥鰍得以及時處理,減少了其死亡率,提高了經濟效益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圖;
圖4為本使用新型隔水板的俯視圖。
圖中:1抓捕箱、2隔水板、21,出水孔、3注水口、4連接件、5泥鰍進入口、51彈性網、6注水管、7噴槍、8浮筒、9感應裝置、91壓力傳感模塊、92數據處理模塊、93無線通信模塊、94接收終端,10萬向環、11繩索、12底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抓捕泥鰍的裝置,包括抓捕箱1和浮筒8,所述浮筒8頂部設有感應裝置9,所述感應裝置9外側塗有防水塗層,且其內置壓力傳感模塊91、數據處理模塊92和無線通信模塊93,所述壓力傳感模塊91、數據處理模塊92和無線通信模塊93依次電性連接,所述無線通信模塊93為無線信號發送器,且其與接收終端94無線通信連接,所述接收終端94內包括中央處理器和報警器,當抓捕箱1內的泥鰍未滿時,浮筒8頂端始終位於水面以上,感應裝置9內的壓力傳感器沒有感應到水壓,當抓捕箱1內的泥鰍裝滿時,浮筒8下沉,使其頂端的感應裝置9位於水面以下,其內的壓力傳感器感應到的水壓將通過數據處理模塊92進行信息處理後通過無線通信模塊93的無線信號發送器傳達給接收終端93,通過接收終端93內的中央處理器處理後控制報警器報警,提示使用者抓捕箱已滿。所述浮筒8底部通過繩索11連接有萬向環10,所述浮筒8的浮力大於抓捕箱1注滿水時的重力,且小於抓捕箱1盛滿泥鰍時的重力,在抓捕箱1內抓捕的泥鰍未滿時,在浮筒8的浮力作用下其會一直漂浮在水面上,當抓捕箱1抓捕的泥鰍已滿時浮筒8會下沉。所述抓捕箱1頂端設有連接件4和注水口3,所述連接件4頂端通過繩索11與萬向環10固定連接,所述連接件4有四個,分別固定連接在抓捕箱1頂端四個頂角上,且其中部開有連接孔,通過連接孔連接繩索11,抓捕箱1上連接的繩索11和浮筒8上連接的繩索11通過萬向環10連接,防止繩索11在長期水流的作用下發生擰向,從而導致連接處易損壞斷裂。所述注水口3底端連通有注水管6,所述主水管6左右兩端連通有噴槍7,所述抓捕箱1左右兩側壁中部均開有泥鰍進入口5,所述噴槍7的位置與泥鰍進入口5的位置相對應,由於泥鰍具有逆流而上的特性,故在水流的作用下,其會從泥鰍進入口5進入抓捕箱1,所述泥鰍進入口5內側固定連接有彈性網51,所述彈性網51為兩端開口的錐形漁網,且其左右兩開口半徑均大於泥鰍截面半徑,使得能泥鰍從泥鰍進入口5進來卻無法從其出去。所述抓捕箱1底端設有隔水板2,且其左側壁設有底蓋12,通過打開底蓋12能讓泥鰍從抓捕箱1底部滑出,避免了在傾倒過程中泥鰍受到傷害,減少了其死亡率,提高了經濟效益。所述隔水板2內設有出水孔21,且呈矩陣排列在隔水板2上,在將抓捕箱1從水面提出時,其底部的隔水板2會使其內的水從出水孔21流出,減輕了打撈重量,便於泥鰍傾倒,提高了工作效率。
工作原理:首先,連接完成整個裝置,將抓捕箱1放入水中,當抓捕箱1沉入水下時,使用水泵向注水口3內注水,水流將通過噴槍7向兩側的泥鰍進入口噴射水,由於泥鰍具有逆流而上的特性,其將會從抓捕箱1兩側的泥鰍進入口5進入抓捕箱1,由於彈性網51為錐形漁網,使得泥鰍只能進不能出,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抓捕箱1內的泥鰍盛滿了時,浮筒8的浮力將不能帶動抓捕箱1在水中懸浮,使其下沉,當浮筒8下沉水流沒過其頂端的感應裝置9時,其內的壓力傳感器感應到的水壓將通過數據處理模塊92進行信息處理後通過無線通信模塊93的無線信號發送器傳達給接收終端93,通過接收終端93內的中央處理器處理後控制報警器報警,提示使用者抓捕箱已滿。使用者將停止向抓捕箱1上的注水口3注水,同時將其提出水面,打開抓捕箱1底部的底蓋12,將泥鰍傾倒出來,完成泥鰍的抓捕。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