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有哪些藥用功效?黃芪和什麼搭配吃最好?
2025-07-20 10:52:09
黃芪可以說是我國中一種最早的藥用補品之一,性溫,對治療高血壓、保護肝臟、調節肺氣等等都有比較好的效果,人們常用黃芪來泡水喝,日常生活更有用來代替茶水的,可見黃芪還是很親民的,但其實也有一大部分人不適合食用黃芪,而且副作用還挺嚴重的,一起來看看。
什麼是黃芪
黃芪,又名綿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釐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稜,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釐米。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
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實邪盛,氣滯溼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
黃芪的功效和作用
黃芪的功效
補氣固表,利尿託毒,排膿,斂瘡生肌。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黃芪圓片,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黃芪的作用
1、增強免疫功能
2、對幹擾素的作用
3、增強機體耐缺氧及應激能力
4、促進機體代謝
5、改善心功能
6、降壓作用
7、保肝作用
8、調節血糖
9、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
10、激素樣作用
黃芪和什麼搭配最好
1、黃芪配乳鴿補氣定喘
材料:灸黃芪45克,乳鴿1隻,料酒,薑末,蔥花,精鹽各適量。
做法:先將灸黃芪洗淨切片,乳鴿宰殺後洗淨,和黃芪片放入燉盅裡,加入調料,隔水小火煨燉1.5小時,喝湯吃肉。
功效:補氣定喘,適宜於肺氣不足型支氣管哮喘患者食用。
2、黃芪配枳殼山楂補脾昇陽
材料:黃芪,枳殼各15克,山楂9克。
做法:將黃芪,枳殼,山楂一起浸泡半小時後,煎取汁液,共取汁兩次,兩次藥液合併。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
功效:補脾昇陽,行氣導滯,用於治療胃下垂,消化不良。
3、黃芪配茯苓補氣除溼
材料:茯苓,黃芪各30克,大米200克。
做法:將茯苓烘乾,打成細粉,黃芪洗淨,切片,大米淘洗乾淨。將大米放入鍋中,加水1000毫升,放入黃芪片,將鍋放置於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煮35分鐘,放入茯苓粉,煮沸5分鐘即可。每日一次,早餐食用。
功效:補氣除溼,適宜於輔助治療高血壓症狀。
黃芪的副作用有哪些
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迅速出現「上火」症狀,如面紅、心煩、睡眠差或失眠、咽痛、血壓升高或頭暈等,甚至使病情加重或逆轉病勢。臨床上,一般人經常單獨使用黃芪進補或一次性大量進補,那是沒病找病或加重疾病的危險行為。
使用黃芪進補,一般要由少逐漸增加,邊服邊觀察有無上火的表現或身上原有疾病有無加重或是否出現悶、痛的感覺,一旦有則應停用或配藥才能用;如果乏力、多汗或氣喘等症狀減輕,精神和體力改善而又無上述副作用,可增加用量。更安全的辦法則是先用黨參,有效而無副作用後再加用或改用黃芪,使用黃芪時採用逐步加量的辦法,以身體能耐受而無副作用為度。
什麼人不能吃黃芪
腎病屬陰虛,溼熱、熱毒熾盛者用黃芪一般會出現毒副作用,應禁用。因為黃芪性味甘、微溫,陰虛患者服用會助熱,易傷陰動血;而溼熱、熱毒熾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滯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須服用黃芪,一定要配伍運用。
陰虛的表現:有手足心熱、口咽乾燥、腰酸腰痛、潮熱盜汗、失眠多夢、舌質紅無苔、脈細數等。溼熱的表現:有口苦、口乾、舌苔黃膩等。熱毒熾盛的表現:有各種化膿性感染,如痤瘡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表現為滿面通紅、咽紅、咽幹、咽痛、口苦口乾、唇舌紅絳、舌苔黃燥、脈滑數等。
陰虛患者使用黃芪,必須配伍養陰藥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參、麥冬、天冬、玉竹等。溼熱患者必須配伍清利溼熱藥,如黃連、茵陳、黃芩等。熱毒熾盛的患者必須配伍清熱解毒藥,如黃連、梔子、大黃、敗醬草等。
總結:黃芪的保健讓許多人都選擇它來搭配補品,但是在食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黃芪的禁食人群有哪些,以免造成身體傷害。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