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陰道炎的病因 嬰幼兒陰道炎如何治療?
2025-07-21 22:19:12
嬰幼兒陰道炎是發生在10歲以下幼女身上的疾病,因為小孩還不是很懂的衛生,在上完衛生間以後常會出現不正確的用紙,導致陰道炎且伴有外陰發炎,所以被稱之為嬰幼兒陰道炎,因為幼兒的皮膚、免疫力都比較弱,不及時處理有可能對小孩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嬰幼兒陰道炎的病因
1、外陰局部衛生不佳
患兒家長不注意患兒外陰清潔,大便後處理不當,或用汙染的紙擦抹肛門,使腸道細菌侵入陰道,引起陰道炎。
2、異物塞入陰道
如花生米、豆類、髮夾、別針、小石頭等塞入陰道,由於異物造成陰道上皮損傷,而發生繼發性感染。
3、蟯蟲性外陰陰道炎
(1)腸道蟯蟲通過糞便傳入陰道,引起炎症。
(2)糞便處理不當通過人或物件等將蟯蟲卵汙染幼女外陰而引起炎症。
4、繼發性外陰、陰道炎
幼女在上呼吸道感染或泌尿道感染後,細菌通過灰塵直接傳入陰道而引起感染。
5、特異性陰道炎
滴蟲或黴菌性陰道炎在嬰幼兒罕見。可能是由於嬰幼兒的陰道pH呈鹼性,不適於黴菌繁殖。滴蟲是以糖原為食物,在此年齡的陰道糖原很少,故也不適於滴蟲生長。嗜血性陰道炎在嬰幼兒中極為少見。
嬰幼兒陰道炎症狀有哪些
主要症狀是外陰 陰道 癢,陰道分泌物增多,嬰幼兒因不能很正確地訴說症狀,常用手指搔抓外陰,通過手指及抓傷處,更進一步使 感染 擴散。外陰、尿道口、陰道口黏膜充血、水腫,有膿性分泌物。但也有可能在急性期被父母疏忽,或因症狀輕微,至急性期後造成小 陰唇 粘連,粘連時上方或下方留有小孔,尿由小孔流出。
嬰幼兒陰道炎如何治療
外陰可用1∶10000高錳酸鉀坐浴。陰道內異物,必須儘快取出。小陰唇粘連,可用小彎鉗沿著上邊或下邊小孔輕輕插入予以分離,這種分離手術容易進行,不需要麻醉。陰道用0.5~1%乳酸溶液,通過插入陰道的橡皮導尿管灌洗陰道,並可通過導尿管注入磺胺或抗生素乳劑,每天一次,5~7天為一療程。
局部使用雌激素軟膏,可促進炎症消退,應用含0.1mg乙烯雌酚軟膏,以小棉棒塗予陰道深處,每天一次,共2周,以後每3~4天一次,共治療4-6周。口服乙烯雌酚療效也好。0.1mg乙烯雌酚,每日一次,二周後改為每周2次,可連續用4~6周。用藥時間過久,可引起第二性徵發育。
嬰幼兒蟯蟲性陰道炎的治療,可用撲蟯靈(Pyrvinium Pamoate)。劑量按每公斤5mg,晚上一次服用;如有復發,可隔2~3周再服一次。該藥毒性低,少數患兒服後可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此藥能使大便染成紅色,可染汙衣服。撲蟯靈對殺滅蟯蟲作用顯著,為治療蟯蟲的首選藥物。
如何有效預防嬰幼兒陰道炎
1、穿著寬鬆合體的衣褲、裙子;不穿尼龍緊身衣或緊身牛仔褲。選擇白色棉質內褲,便於觀察分泌物顏色,經常更換內褲以吸收分泌物,內褲要經常換洗,洗內褲時要與成人內衣分開,以防汙染。
2、小便時兩腿儘可能分開、陰唇分離(可以「面向後」坐/面對坐便器),使反流至外陰部皮膚和陰道的尿量最少化。給孩子擦屁股時,應從前向後擦,防止大便汙染尿道口和陰道口。用廁紙擦拭陰部,因為過分柔軟的面巾紙或柔韌性差的再生紙吸水後易粘連在外陰可形成陰道異物,引起劇烈的排異反應。
3、嬰兒期每次大便後洗淨、擦乾,小便後要注意擦乾皮膚上尿漬;每早晚需清洗外陰;盆、毛巾要專用,水要清潔,不要使用洗臉、擦身後的汙水。一般每天用乾淨的溫水清洗陰部1~3次;偶需用肥皂,則用溫和無香肥皂,避免泡泡浴,以及在浴盆中使用香波洗髮;洗後注意保持乾燥。平日外陰有少許分泌物建議可用抗生素眼藥水滴陰道,一般要用1周左右。
總結:家長要教好自家小孩如何更衛生的上廁所,避免因為沒有使用好紙張而導致了嬰幼兒陰道炎的發生,小孩子還在發育的階段,這樣的疾病是有可能造成更嚴重傷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