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科技媒體Vs真實用戶 買MacBook聽誰的?

2024-04-02 03:37:07 2

    雖然有關蘋果新MacBook筆記本的報導不勝枚舉,而且相關體驗、評測、視頻甚至包括拆機在內的各類信息都已經擺在大家面前,儘管如此還是有身邊的朋友在詢問,這款至輕至薄、擁有三種色調的蘋果12英寸本本到底該不該買!

   對於這道必答題,我的答案是理性的說:「輕度辦公可以買,當工作機不建議買!」;感性的說:「有錢就買,沒錢就不買!」當然這樣的回答多少還是主觀了些,為了給大家一個更全面更權威的答案,讓我們來了解下國內外科技媒體與真實使用到真機的用戶給出的一句話體驗報告,說不定綜合來看就能碰撞出最真切的購買建議。

The Verge:

    「簡單的說,如果你完成的操作需要依賴處理器的性能,這款筆記本並不適合你。12寸 MacBook的性能感覺很像Chromebook。對於我需要完成的任務,70%的情況下還算比較快,不過要比我熟悉的Mac本本體驗慢一些。對於照片編輯等操作,MacBook的性能比較差,需要等待更長的處理時間。對於視頻編輯,以及處理容量超大的 iPhoto相冊,MacBook的處理器會很吃力。」

點評:Chromebook簡單看就是依賴於網絡+憑藉谷歌Chrome OS系統的上網本,對新MacBook有如此定義也不為過,而性能上的不堪才是整段話的重點。

Engadget:

    「雖然USB Type-C在未來的某一天會成為業界標準,不過現在獲得這種類型的外設還比較困難。在真實使用中,這意味著我無法使用MacBook為自己的手機充電,也無法使用之前的 USB設備進行播客和錄音。如果我想使用這些USB外設,我需要購買價值79美元的適配器。」

點評:這裡吐槽更多的是機身唯一的埠--USB Type-C,是否能成為業界標準真不好說,蘋果曾主導啟用了很多業界新接口,比如Thunderbolt (雷電) ,但都並未真正廣泛普及。

華爾街日報:

    「我認為全新MacBook會跟隨 MacBook Air 的腳步。在未來幾年內,MacBook會改進,並降低售價,成為未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不過現在,設備有很多不足。MacBook Air 依然是最好的日常電腦選擇,13寸Retina MacBook Pro是很好的升級,PC用戶可以選擇戴爾最新的XPS 13。」

點評:沒正面抨擊新MacBook的軟肋,只是通過MBA、MBP、XPS13來寓意其實大家有更好的選擇。

    看過,上面三家較為權威的科技媒體編輯的評價,是不是大家又開始糾結了呢?或許這些科技編輯由於體驗過太多高端的本本因此評判標準水漲船高,再或他們的內心太過理性;那真實用戶的體驗又如何呢?讓我們來看看近期在科技網站論壇中的真實貼以及本站同事真機體驗後的評述。

chiphell真實網友:

    「實際上用起來時沒有覺得任何卡頓,瀏覽網頁,下載,安裝程序,都是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使用Lightroom打開一張尼康D810的RAW文件,使用鏡頭矯正文件,原尺輸出3638萬像素的JPEG,耗時14秒。在移動滑塊時,也沒有感覺到有卡頓。在MacBook上處理照片沒有想像中的那麼不堪。使用Android Studio寫代碼,編譯速度比我PC機是會慢一點,但是也很快,程式設計師可以放心入手。」

(圖片來源chiphell論壇)

點評:這位網友是第一次入手Mac本,之前用的是某品牌工作站,但從實際體驗來看並沒有太大的速度落差感,還證實了程式設計師在編程時新MacBook的性能是可以接受的。

威鋒網論壇帖子:

    「一開始以為core M的CPU支持retina會卡,剛剛體驗來看,系統非常順暢。在裝Xcode 和iMove的同時瀏覽網頁看視頻,機器發熱量很小,沒有卡頓。超薄的機器,沒有風扇,還很流暢,真的很神奇。 只是用慣了i7,剛剛update系統時,安裝感覺稍慢了點。」

(圖片來源威鋒網論壇)

點評:這位網友是擁有多款蘋果設備,諸如iPad、MacBook Air、MacBook Pro 15都已經在手,最後這位網友的建議是:如果只有1臺筆記本設備的用戶不建議選擇新MacBook,畢竟高性能是不可或缺的。

本站筆記本編輯王普:

    」第一眼看到真機就是覺得外觀很薄,Retina屏幕色彩很棒,而且相當便攜。對於酷睿M的性能,之前也評測過幾乎同配置的Windows本,所以性能心中有底,不能苛求太多只是滿足輕辦公之需,最頭疼的鍵程太短,長時間碼字肯定不舒服。「

點評:雖然王普同學只是體驗了1個工作日的新MacBook,但他除了讚揚本子的輕薄、耐看、多彩機身外就是吐槽超短鍵程以及只有1個接口的設計。沒辦法,網編屬於中重度碼字需求職業~

    看過上述科技媒體編輯Vs真實用戶對於新MacBook的評價後,是不是感覺科技編輯更理性而真實用戶相對感性些。對於一款筆記本而言,或受到現如今技術性能瓶頸限制,輕薄與性能兩方面並行的需求是無法滿足的,因此無論廠商如何美化產品宣傳賣點,用戶自身都要有這個痛點的準備。

聽誰的?最懂你的人是你自己!

    回到題目中究竟聽誰的建議來買這款新MacBook的話題,個人建議還是親們先到身邊的蘋果實體店摸摸真機,特別是鍵盤的體驗。如果親身邊沒有實體店就將手指放到桌子上模擬打字狀敲擊一會,或者在觸屏PC上調出虛擬鍵盤實際敲擊一會,如果這樣網友朋友也能接受,那新MacBook短鍵程的問題就可解決了。

    此外科技媒體編輯或許是評測過太多高端PC機型,或者高強度的辦公(PS/碼字)需求讓他們對於一款筆記本的性能尤其看重,因此酷睿M處理器的性能在他們眼中是不能接受,但實際對於日常辦公(不經常PS圖片)來講還是可以接受的。對於只有1個USB-C接口的吐槽,個人覺得大可不必放心上,誰都知道買了蘋果的設備都是要再選購上1-2款線纜、轉接器的。

    各位看官心中有了科技媒體編輯的種種吐槽點後,再來看各種不同使用蘋果本經驗、需求的真實用戶體驗細節,因為他們的評述才最接近你的實際使用感受。然後你就會發現其實真實用戶還是可以接受新MacBook的處理性能,只是別指望它充當主力辦公機就好。而更完美的Retina屏幕、更有意思的觸控板以及多色彩機身版本可選都是讓人著迷的地方。

    林林總總說了這麼多新MacBook的槽點、痛點,你要是問我究竟適不適合入手,我還是那句話,理性的說:「輕度辦公可以買,當工作機不建議買!」;感性的說:「有錢就買,沒錢就不買!」讓我說的再明白些,那就請對比這科技媒體編輯體驗+真實用戶感受來決定是否適合你,因為最懂你的人是你自己!

    最後讓我們來談下既然大家對於蘋果新作MacBook有著如此之多的不滿,那這份情感又會促進哪些期盼呢?

12英寸的iPad Pro更受人期盼:

    12英寸是個神奇的尺寸,有人說新MacBook的出現是蘋果要在iPad與Mac筆記本間找到平衡點,而12英寸機身無疑是正確的選擇,這一點在微軟Surface Pro 3身上已經被印證。而Surface Pro 3勝就勝在這個鍵盤包括觸控筆都是可選配件,用戶可根據自身需求來選擇增配。此番新MacBook的鍵盤無疑是習慣打字輸入用戶最大的痛點,可試想,如果蘋果真推出了12英寸的iPad Pro後,用戶如何選擇一個自己舒服的輸入方式得到回歸,豈不是件快事。

    但期盼歸期盼,如果蘋果仍然讓iPad Pro運行iOS系統,那多少還是讓人有些失望了,與微軟全平臺統一系統的戰略不同,蘋果似乎比較固守平板就一定要運行iOS這條法則。

更理性的下一代新MacBook銷量會更好:

    雖然新MacBook距離發布才1個多月時間,還沒有確切的銷量數字,但外媒並不看好其市場佔有率。很多人都說蘋果新產品線的第一代產品都比較先天不足,所以不建議購買。似乎這款新MacBook也符合這個魔咒,因此蘋果下一代新MacBook應該會收集用戶各類反饋後給出改進方案。

    但大家都知道筆記本模具開發成本甚高,相信下一代新MacBook的鍵程短、只有1個接口的詬病仍然會存在。或許在硬體配置上會有所提升,然後價格應該會下降。

全文總結:

    遙想7、8年前曾經看到一句評價《讀者》、《青年文摘》這類雜誌編輯的話語--」他們就是一群拿著5000元工資告訴月收入3000元工資的人,那些月薪8000元一類人是如何生活的。「雖然字面有些複雜但不難看出,大家對於編輯公正性的理解有所懷疑。但還好我所處在的行業是網際網路媒體,所在部門是有實物摸得著的筆記本頻道,但提到一篇產品體驗文章是否就能真正解決用戶的各類需求,這真是相當難實現的。所以在這裡建議大家兼聽則明,最好自身親自體驗產品,再或者多了解下真實用戶的評述。

    說到幫人推薦筆記本,想來是筆記本編輯最頭疼的事比讓我們在Mac本上裝雙系統更頭疼。如果說按照預算來推薦,對方又說沒預算範疇,喜歡就行;如果按照用戶需求來推薦,對方又說最好輕薄又高性能;如果按照品牌來推薦,對方又覺得蘋果本逼格是高但Mac OS系統真心不會用。反正推薦筆記本是個相當難完成的任務,不要指望筆記本編輯能給出一個完美答案,最好自己先按照個人需求在京東等電商網站篩選幾個備選機型,再聽聽筆記本編輯的點評,綜合真實用戶的評價+留言,最後自己做決定才是正途!■

◆ 相關文章

    《》
    《》

同类文章
華為餘承東:MateBook將來會越來越好

華為餘承東:MateBook將來會越來越好

    華為在2016年2月21日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正式發布旗下首款二合一電腦,同樣隸屬於Mate商務系列的MateBook。這款二合一產品可單獨用作平板使用,還可連接鍵盤變成筆記本電腦,再配合MatePen一起使用能讓工作效率更加突出。發布會結束後,泡泡網對華為終端董事長餘承東先生進行了專訪,他非常

宏碁中國高管發布會專訪:以PC領域為主 努力探索VR內容

    7月14日,全球知名PC廠商Acer宏碁在北京舉行了盛大的年度新品發布會,發布了蜂鳥Swift 3、Swift1、Predator TRITON 700、Predator HELIOS 300、暗影騎士3 進階版、電競投影儀以及全新MR頭盔等大量耀眼新品。會後,筆者與多家國內科技媒體對四位宏
深度資源整合帶來另一種可能 量化派創始人周灝專訪

深度資源整合帶來另一種可能 量化派創始人周灝專訪

  如果你聽說過XPS 13,那你一定知道它那窄邊框的設計。其實不僅僅是消費級產品上,戴爾更是成功的將窄邊框的設計延續到了Latitude商用產品線上,擁有窄邊框的Latitude 7370不僅有較高的顏值,而且也是戴爾目前最小的13英寸企業級超極本。該機機身採用了碳纖維+鋁合金材質,堅固耐用,整機
開心麻花:藝術創作需要穩定高效的電腦

開心麻花:藝術創作需要穩定高效的電腦

    藝術領域是英特爾眼中下一個有爆發潛力的 PC 細分市場,最近英特爾與著名的開心麻花團隊達成了商業合作,開心麻花演員沈騰為英特爾拍攝了一支關於新時代 PC 的宣傳片,他本人以及開心麻花演出部技術主管謝彬在演出間隙接受了多家科技媒體的訪問,講述了藝術創作與 PC 之間的關係。設備是一場舞臺劇得以

聯想一直走在創新路上 專訪聯想馬朝春

    聯想近年來的創新大家有目共睹,從360度翻轉筆記本到表鏈式轉軸,從觸控操作的靈光鍵盤到遊戲本中的機械鍵盤,聯想近期的每一代產品都體現了聯想在創新方面的努力和進步。不久前我們有幸與聯想中國研發中心高級總監馬朝春坐下來聊了聊,看看身處聯想公司的他,是怎麼看待聯想與創新的。聯想的創新產品領先業界 
實打實兩周年 雷神科技玩轉遊戲新生態

實打實兩周年 雷神科技玩轉遊戲新生態

    12月19日上午,以「速度與激情Ⅷ」為主題的雷神科技兩周年品牌戰略暨新品發布會在青島如期舉行,雷神科技CEO路凱林於現場發布雷神科技品牌戰略導向,同時備受矚目的雷神裡程碑式年度旗艦新品17.3英寸全金屬遊戲本911GT正式問世。此外,雷神團隊將保時捷限量版918跑車、韓寒POLO戰車、法拉利
聯想趙泓:Think X1家族致力高端商務人群

聯想趙泓:Think X1家族致力高端商務人群

  昨天上午,聯想集團正式發布了Think X1家族新品,其中備受關注的2016款ThinkPad X1 Carbon價格僅8499元起,同時還有ThinkPad X1平板筆記本、ThinkPad X1 Yoga變形筆記本、ThinkCentre X1一體電腦,四款產品都有著極高的設計水準,深入體現
行業領頭羊再發力 FLEX 14D發布會專訪

行業領頭羊再發力 FLEX 14D發布會專訪

    泡泡網筆記本頻道12月13日 12月12日下午,AMD攜手聯想和蘇寧,在北京798藝術區格瑞斯餐廳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筆記本新品發布品鑑會。30餘位媒體記者和眾多蘇寧VIP用戶及數碼發燒友共同赴約,一同見證了聯想多模筆記本FLEX 14D的盛大發布。FLEX 14D是一款採用AMD經典四核A
解密華碩ROG G750 華碩電腦楊鑑文專訪

解密華碩ROG G750 華碩電腦楊鑑文專訪

    泡泡網筆記本頻道6月17日 華碩電腦在6月15日舉行的WGT2013電競大賽上正式發布了全新的安家國度G750JX專業遊戲本,全新Intel第四代Haswell i7四核處理器、NVIDIA GeForce GTX 770M系優異遊戲顯卡、最大支持32GB DDR3內存、大容量固態機械雙硬碟
呂再峰:聯想將深入發展軟體和用戶服務

呂再峰:聯想將深入發展軟體和用戶服務

    泡泡網筆記本頻道4月1日 3月31日,聯想服務「精武計劃」全國總決賽在青島圓滿閉幕。以「優質交付 技術為王 雙輪驅動誰與爭鋒」為主題,「精武計劃」致力於打造「專業、便捷、安全」的服務特質,提升工程師的專業能力,更好地服務客戶。經歷了10個月的層層選拔和今天現場答題、動手實驗的激烈角逐,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