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紮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18:47:54 2
專利名稱:結紮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用於結紮的器械。
背景技術:
專利號為99253488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結紮器,其主要由雙層套管,活塞,彈力結紮環,助推環組成。雙層套管由內外管組成,內外管之間為間隙,一端開放,一端封閉。封閉端有孔,連接進液管或進氣管。活塞為圓環形,安裝在內外套管間。助推環安裝在活塞前部,彈力結紮環安在助推環前面。
這種結構的結紮器,由於彈力結紮環在活塞的作用下,在內筒前端前移,到達端部後直接落在需要結紮的部位,由於彈力結紮環的快速收縮,立即落在被內筒吸住的需要結紮組織上,而無法達到被吸組織的根部,很可能造成病變部位不能被全部結紮,大大影響了結紮效果,甚至造成結紮的失敗。
另外,由於進液管或進氣管推動活塞的過程難以控制,因此彈力結紮環的套扎進度和數量難以控制,往往容易造成套扎結果不理想甚至有時需要矯正,給病人造成極大的痛苦。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套扎進度和數量容易控制的結紮器。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它包括套於外筒中的內筒,內筒和外筒在後端連為一體,內筒的前端可套裝彈力結紮環,內筒和外筒之間的空腔設置環形活塞,活塞與內、外筒的後端形成後腔,後腔與導液管連通,內筒前端外徑變小形成小頭部,小頭部的外周面設置氣囊,氣囊與導氣管連通。
導液管有一軟質部分,該部分在氣囊下通過;導氣管連通在氣囊的後部;導氣管與導液管形成雙腔導管;雙腔導管設置在內筒內腔中;導液管後端連通壓力施加裝置;導氣管後端連通氣壓裝置。
本實用新型結紮器由於在內筒狹小的前部設置了氣囊,且氣囊通過導氣管與外界氣壓裝置連通,因此彈力結紮環在活塞推動下不是直接落在被結紮組織上,而是先落在氣囊上,然後通過導氣管向氣囊充氣,氣囊膨脹將彈力結紮環彈出,同時彈力結紮環在氣囊的作用下直徑瞬間變大,產生向前的滾滑效應,直至落在被吸病變組織的根部位置收縮,實現結紮。因此本實用新型能夠有效地保證將彈力結紮環落在被吸病變組織的根部,大大地提高了結紮的質量及可靠性。
此外,本實用新型的結紮器,其導液管有軟質一部分在氣囊下通過,這樣當一個彈力結紮環落在氣囊上時,其收縮力將該處導液管壓扁,即將活塞移動的動力源切斷,使得活塞停止運動,從而避免了下一個彈力結紮環立刻落在氣囊上,防止兩個或更多的彈力結紮環同時落下,便於計算和控制彈力結紮環的使用數量。有效地控制了彈力結紮環的進度和數量,使結紮過程容易控制,保證了結紮過程的穩定。
還有由於導氣管連通在氣囊的後部,保證了氣囊膨脹是由後往前進行的,從而使得彈力結紮環能夠順利地被彈出。
圖1是本實用新型沿軸線方向的剖視圖;圖2是沿圖1所示A-A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如圖1所示,它包括套於外筒1中的內筒2,內筒2和外筒1在後端連為一體,內筒2的前端可套裝彈力結紮環t,內筒2和外筒1之間的空腔設置環形活塞3,活塞3與內、外筒的後端形成後腔4,後腔4可以通過導液管5與外部的壓力施加裝置連通,內筒2前端直徑變小形成小頭部7,小頭部7的外周面設置氣囊8,氣囊8可以通過導氣管9與外界氣壓裝置連通,導液管5有一部分在氣囊8下通過;導氣管9連通在氣囊8後部,導氣管9、導液管5套在內筒2內腔中。
實際工作時,先將彈力結紮環t套在內筒2上,再將結紮器安裝在內窺鏡前端,伸入到病變部位,將需要結紮的病變組織吸入到內筒2內腔,然後利用壓力施加裝置通過導液管5向後腔4內傳遞壓力,於是活塞3推動彈力結紮環t向前移動;當最前邊的一個彈力結紮環t落在小頭部7的氣囊8上時,其收縮力將該處的導液管5的軟質部分壓扁,即將活塞3移動的動力源切斷,使得活塞3停止運動,避免了下一個彈力結紮環t立刻落在氣囊8上,防止兩個或更多的彈力結紮環t同時落下;然後通過氣壓裝置導氣管9向氣囊8充氣,氣囊8在氣壓作用下,由近及遠地膨脹,將彈力結紮環t彈出,同時彈力結紮環t在氣囊8的作用下直徑瞬間變大,產生向前的滾滑效應,直至落在被吸病變組織的根部位置收縮,第一個彈力結紮環t結紮完畢;然後再次利用壓力施加裝置6通過導液管5向後腔4內傳遞壓力,至第二個彈力結紮環t落在氣囊8上,使活塞3停止,以與第一個同樣的方法將第二個彈力結紮環t彈到病變組織上緊靠第一個彈力結紮環t部位實現結紮,反覆重複上述動作,可將需要的若干彈力結紮環t依次實現結紮。
本使用新型結紮器的各部件均採用對人體無度無害的材料,各部件除了彈力結紮環有顏色外,其餘的均採用透明材料製作,內、外筒的軟硬適度,前端帶有圓角,導液管和導氣管可以是如圖所示的雙腔導管,也可以是分體的,其尺寸應保證能通過個中型號的內窺鏡活檢通道並留有空隙。
本實用新型的壓力施加裝置、氣壓裝置可以是注射器,也可以是任何可行的現有技術的類似裝置。
本實用新型能夠有效地保證將彈力結紮環落在被吸病變組織的根部,大大地提高了結紮的質量及可靠性,同時能夠有效地控制了彈力結紮環的進度和數量,使結紮過程容易控制,保證了結紮過程的穩定。
權利要求1.一種結紮器,它包括套於外筒中的內筒,內筒和外筒在後端連為一體,內筒的前端可套裝彈力結紮環,內筒和外筒之間的空腔設置環形活塞,活塞與內、外筒的後端形成後腔,後腔與導液管連通,其特徵在於內筒前端外徑變小形成小頭部,小頭部的外周面設置氣囊,氣囊與導氣管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紮器,其特徵在於導液管有一軟質部分,該部分在氣囊下通過。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結紮器,其特徵在於導氣管連通在氣囊的後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紮器,其特徵在於導氣管與導液管形成雙腔導管。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結紮器,其特徵在於雙腔導管設置在內筒內腔中。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結紮器,其特徵在於導液管後端連通壓力施加裝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結紮器,其特徵在於導氣管後端連通氣壓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外科器械,尤其涉及一種用於結紮的器械。它包括套於外筒中的內筒,內筒和外筒在後端連為一體,內筒的前端可套裝彈力結紮環,內筒和外筒之間的空腔設置環形活塞,活塞與內、外筒的後端形成後腔,後腔通過導液管與外部的壓力施加裝置連通,內筒前端直徑變小形成小頭部,小頭部的外周面設置氣囊,氣囊通過導氣管與外界氣壓裝置連通。本實用新型能夠有效地保證將彈力結紮環落在被吸病變組織的根部,大大地提高了結紮的質量及可靠性,同時能夠有效地控制了彈力結紮環的進度和數量,使結紮過程容易控制,保證了結紮過程的穩定。
文檔編號A61B17/12GK2749461SQ200420098888
公開日2006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04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04年11月12日
發明者耿長新 申請人:青島市市立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