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讀餘華的《活著》有感600字

2023-10-15 19:52:04

  我們為什麼而活著?不知道你是否思考過這個問題?讀完餘華的活著後你有什麼感觸呢?

  讀《活著》有感1:

  暑假裡,無意間看見書櫃裡一本並不起眼的書,當時的朋友對我說這樣的書的催淚性很強烈,我一直不大相信,我想可能這樣的書一般都是為了騙取不太理智的讀者的眼淚而使得他們浪費自己的感情和金錢的,因此,我也就一直沒有心情看這本書,直到這個暑假,終於有點屬於自己的空餘時間來閱讀這本本該早已閱讀的書。確實,此書的文學魅力很足,把我給感染了,不時見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

  《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的時候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的時候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作者利用一個地主少爺富貴一生的故事,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兒已經成了啞巴,母親也病了,家裡一點吃的也沒有。命運就是這樣的作弄人,這樣的令人無法琢磨,令人尷尬的無奈著,痛苦著。一次又一次戰亂和動蕩,這個家庭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在大躍進運動中,饑荒餓得福貴的妻子家珍駝了背。鄰居們為爭搶剩餘的發了黴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為救學校校長的老婆產後大出血,踴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都有我眼淚溼潤的感覺,壞運氣總是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說的最後,悲劇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在描述苦難時代的背景下,「福貴」老人也經歷了人生所有的痛苦,當他看著一個個親人離自己而去的時候,心底實際是在滴血,是在哭泣,但他仍然挺過來了,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著人生,在年近古稀之時,以一頭耕牛為伴,卻沒有一絲的沮喪,在他的臉上,你看不見生活有多麼的不好,看不到對世道的厭倦,有的只是歲月留下的滄桑,有的只是他帶給你的人生取向。

  其實餘華《活著》帶給我們很多的思考,一個人即使生活再困苦,我們還是可以像「福貴」一樣,很好地活著,可以無遺憾地對別人說,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自己周圍每一個對我關心的人,對得起自己曾經為了某個目標所做的努力,就可以了。於是,這樣的人生,我無悔,我想,這就足夠了。

  這就是我讀了本書的一點點感受,也是我成年的一次洗禮,它讓我變得更加成熟,讓我能更清晰地了解這個社會,了解人生的意義,不虛度人生。

  讀《活著》有感2: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餘華的《活著》是一部充滿血淚的小說。每當我掩卷之餘,都會甚感啟發,深感人生之無常,想到魯迅先生說過,人的悲歡是不相通的。

  書中主要人物是一個農民,名字很吉利,叫福貴,雖然名曰福貴,但一生所謂的「福貴」從未光臨到他身上。他的一生可謂是「黃蓮樹上掛苦膽,苦上加苦」,死亡的陰雲時刻籠罩在他家的上空,他活著的意義,仿佛只是在為了給自己最親近的人送行。福貴年輕時是一個百無一用的地主少爺,賭博輸光祖業後就從此一蹶不起,厄運頻頻。先是父親氣急攻心從糞缸上掉下來摔死,母親病死,接著兒子有慶被醫院抽血過多而死,女兒鳳霞產後大出血致死,妻子家珍病死,女婿二喜做工遇難橫死,外孫苦根吃豆子被撐死。從地主變成貧民,被國民黨抓壯丁,土改,大躍進,文革,分田到戶,最後看著一個個親人相繼離他而去,到晚年,年邁孤苦的福貴與一頭通人性的老牛相依為命……每讀一頁,都讓我止不住淚溼雙眼,生命裡難得的溫情總是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但是,面對這傷心而略有些荒唐的死亡,福貴並沒有對生活絕望,而是堅強地活下來了。

  從福貴能這樣活下來的經歷中,仿佛通過他的活著告訴人們,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活著,生命才有意義,不論你是以一種怎樣的姿態活著。有時候,苦難也是生命中的一種必然,不能輕易的放棄生命才是實質。書的最後寫了這樣的一段話:「我知道黃昏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的來臨。」想到《肖申克的救贖》裡的那句話,人活著只有兩件事,忙著生或者忙著死。這本身就是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結尾那個與富貴同行的老牛暗示一個另高貴的人難以接受的事實:其實人真的只是一種存在,它和萬物一樣並無意義。

  「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我之所以取名為雲淡風輕,只是嚮往句中那樣的頓悟及豁達,人生追求的一種境界,它讓我知道了從容的行走在這世間,是一種成熟與智慧的美。淡然,悠然的活著,它的力量不是用來吶喊,而是忍受。忍受是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與平庸。所以,無論「福貴」是否降臨於我,我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

  讀《活著》有感3:

  《活著》是一個名叫福貴的老人用一天時間對其一生苦難的敘述。在近四十年裡,他經歷整個中國的歷史進程:國民政府時的混亂與嫖娼;內戰時的壯丁;土革時分田;文化大革命運動;包產責任後……人間的很多苦難,一家四代人的生離死別。主人公敗家失去了父母,在人民公社中失去了了兒子,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失去了自己的親友,在後來的生活中他失去了自己的女兒、妻子、女婿、外孫,在他一個親手一個個埋葬掉這些他身邊親近的人後,他並沒有對自己的人生消沉。

  福貴原是徐家的大少爺,可他年輕時卻也是個敗家子,從而引出了他一生的悲慘,一生的孤單,一生的無奈和一生的成敗。

  在那個生存艱難的年代,活著,就是他們所有的夢想。他們不是為了使自己活著,便是為了使他人活著,有時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讓他人活著。活著,最為原始的要求,無限接近生命的底線的最低生存標準。福貴正是以自己的行為,講述了生命的意義:活著就是為了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事物而活著。

  在這部鋪滿眼淚與辛酸的小說中,講述了親人的離開,講述了人生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父親因為自己的兒子敗家而被氣死;母親在貧窮的歲月中悄然逝去;兒子有慶的死,是那個狠心的醫生一手導致,給縣長的女人輸血,確保縣長女人的安全,就完全不顧窮人孩子的死活,為了讓官太太活著,就犧牲一個才十三歲的陽光少年的健康和生命為代價;女兒鳳霞的死,是因為鳳霞在生產過程中拼命努力,為了孩子苦根的小生命,而油盡燈枯,失血過多而死在有慶死的那間病房裡。女婿萬二喜的死,是為了維持爺兒仨的生活,萬二喜不要命地工作,沒有避開危險,最終還是死在那間屋裡,用福貴自己的話說就是:「有慶、鳳霞都死在那間病房裡,沒想到二喜到頭來也死在了那裡,你想想,我這輩子三次看到那件躺死人的屋子,裡面三次躺過我的親人,我老了,受不住這些。」其妻子家珍的死,再沒來得及嘗到福貴為他住的最後一碗粥而全身躺在床上,逐漸失去溫度,福貴當時說:「家珍死的很好,死得平平安安、乾乾淨淨,死後一點是非都沒留下,不想村裡有些女人,死了還有人說閒話。」外孫苦根的死,更直接與貧窮的生活有關,苦根是被豆子撐死的。餘華在文章裡悲情地描述「苦根是吃豆子撐死的,這孩子不是嘴饞,是我家太窮……就是豆子,苦根也是難得能吃上」。在那個時代,活著,很難。努力地活著,基本上就是生活的全部內容。

  福貴是一個痛苦致極的人,他本應該死掉,可他活著,甚至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福貴的不死,讓人很是迷惑,可是他活著,有著自己存在的價值,有著自己活著的意義,有著自己的不死。

  在人生的苦難中,他們又在歌頌中華傳統中永恆的情懷——親情,當福貴為了給兒子讀書時,不惜送走了自己的女兒鳳霞;而當鳳霞第二次回家後,老漢福貴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情感,背著鳳霞就往家裡跑,還義無反顧的說「就算全家餓死,也不送鳳霞回去」,這是什麼?這是一種樸實而又偉大的親情。在苦難的歷程中,福貴一家沒有悲觀與失望過,在生活的艱苦中他們相濡以沫,一起共渡難關。在失去親人後的傷心絕望中,他們並沒有失去對生活的嚮往,即使在福貴埋掉所有的親人之後,他亦沒有忘記了他父親告訴他的話:「從前,我們徐家的老祖宗不過是養了一隻小雞,雞養大後變成了鵝,鵝大了變成了羊,再把羊養大,羊就變成了牛……」,所以他拿自己的積蓄買了一頭行將老邁的牛,那種牛的命運也似乎驗證福貴的命運,它也因此叫做「福貴」。

  「活著」這個詞,在我們中國的語言中充滿著力量,不在於吶喊咆哮,不在於熱情揮灑,而是一種承載力,對生命的承載,去忍受一切災難,去履行生命賦予我們的信任亦是一種責任。這部小說以中國歷史的進程為縮影,對生命的意義進行了廣泛的挖掘,在中國人千百年來最最普通的老百姓身上,在苦難的歷程中發掘出生命的意義。每每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們都為了泣下,感嘆命運對徐家的不公,但又對徐家人的友愛與承載力感到深深的欽佩。並不在於他有多麼的偉大,而在於字裡行間流露的樸實甘露。我想餘華正是對一個普通老百姓的身上挖掘到了中國人的所特有對生命的理解,他們在苦難的中的磨練,他們對生命的感受。

  我讀了《活著》,很感動,為故事裡的福貴悲慘而掉下了眼淚。餘華曾感嘆福貴是「這個世界上對生命最尊重的一個人。」同時餘華又表達了這樣的意思:《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一個個親人離他而去,從一個地主少爺到敗家子,被拉去做壯丁,九死一生回到了家,女兒卻因病變得又聾又啞,文革時候的飢餓歲月,之後兒子,妻子,女兒,女婿相繼離世,連小孫子也死了,一個老人和一頭老牛相依為伴。他承受了太多的不幸,但他卻沒失去對生活的熱誠,和他的福貴在夕陽中為活著勞作。

  餘華認為,活著,是基礎的基礎,如果生命的個體不存在,那麼,連猿猴都不會有,更不會有勞動,也不會有人,當然就不會有人類社會。從這層意義上說,餘華的《活著》,體現出了深刻哲學內涵,能加深讀者對生命本質的感知和讀解。

  一個完美的答案:生命因為存在而有意義,活著就有意義!不管發生什麼,也不為什麼,好好活著!

  「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著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

  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