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水循環增強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01:23:0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環保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河道水循環增強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城市都種植樹木,規劃河道,以創造更好的居住環境。
但是,現有的河道存在以下缺陷:
現有的河道一般只有一段,無法相互連通,導致水常年不流動,為死水,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等情況,使河水發臭。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河道水循環增強設備。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河道水循環增強設備,包括轉動結構及螺旋槳,所述轉動結構包括第二驅動件及固定於所述第二驅動件的轉軸,所述螺旋槳固定安裝於所述轉軸,所述河道水循環增強設備還包括底座及第一升降結構,所述第一升降結構固定安裝於所述底座,所述第二驅動件固定安裝於所述第一升降結構,所述第二驅動件帶動所述螺旋槳轉動使河道內的水流動,所述第一升降結構能夠調節所述螺旋槳的高度以適應不同水深的河道。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結構包括第一驅動件及一傳動件,所述河道水循環增強設備還包括固定板,所述第一驅動件固定於所述底座,所述傳動件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驅動件及所述固定板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驅動件為電機。
進一步地,所述傳動件為絲杆。
進一步地,所述河道水循環增強設備還包括防水罩,所述第一驅動件收容於所述防水罩。
進一步地,所述河道水循環增強設備還包括導流筒,所述導流筒固定安裝於所述底座,所述螺旋槳收容於所述導流筒。
進一步地,所述導流筒設有進水口及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直徑小於所述進水口的直徑。
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
第一升降結構固定安裝於底座,第二驅動件固定安裝於第一升降結構,第二驅動件帶動螺旋槳轉動使河道內的水流動,第一升降結構能夠調節螺旋槳的高度以適應不同水深的河道。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並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後。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河道水循環增強設備的側視圖;
圖2為圖1的河道水循環增強設備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中:100、河道水循環增強設備;10、底座;20、安裝部;30、第一升降結構;32、第一驅動件;34、傳動件;40、固定板;50、轉動結構;52、第二驅動件;54、轉軸;60、防水罩;70、螺旋槳;80、導流筒;82、進水口;84、出水口;90、第二升降結構;92、第三驅動件;94、齒輪;96、齒條;200、河岸;300、河水。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需要說明的是,當組件被稱為「固定於」另一個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組件。當一個組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組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組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組件。當一個組件被認為是「設置於」另一個組件,它可以是直接設置在另一個組件上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組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請參閱圖1-2,一種河道水循環增強設備100包括底座10、安裝部20、第一升降結構30、固定板40、轉動結構50、防水罩60、螺旋槳70、導流筒80及第二升降結構90。
第一升降結構30包括第一驅動件32及傳動件34。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驅動件32為電機,傳動件34為絲杆。轉動結構50包括第二驅動件52及轉軸54。轉軸54固定安裝於第二驅動件52。導流筒80設有進水口82及出水口84。進水口82直徑大於出水口84。
第二升降結構90包括第三驅動件92、固定安裝於第三驅動件92的齒輪94及齒條96。
組裝河道水循環增強設備100時,安裝部20固定於底座10。第三驅動件92固定安裝於安裝部20。第一驅動件32固定安裝於底座10內部。傳動件34兩端分別與固定板40及第一驅動件32連接。第二驅動件52固定安裝於固定板40。第二驅動件52收容於防水罩60。螺旋槳70固定於轉軸54末端。導流筒80固定於底座10,螺旋槳70收容於導流筒80內並位於進水口82處。
使用河道水循環增強設備100時,齒條96固定於河岸200,齒輪94與齒條96嚙合,第二驅動件52帶動轉軸54轉動,螺旋槳70帶動進水口82進入的水流動,並且由於進水口82直徑大於出水口84,有利於增加水流的流速。當河道水位變化時,第一升降結構30的第一驅動件32通過傳動件34帶動螺旋槳70在垂直於水平面的方向移動,以適應不同水位。當河道內需要船隻經過時,第三驅動件92驅使齒輪94沿齒條96移動,使整個河道水循環增強設備100上升至水面上方,以方便船隻過往。通過上述河道水循環增強設備100,使水道的水流動,以免水富營養化或發臭。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業的普通技術人員均可按說明書附圖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順暢地實施本實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範圍內,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術內容而做出的些許更動、修飾與演變的等同變化,均為本實用新型的等效實施例;同時,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實質技術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變化的更動、修飾與演變等,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