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提出性本惡的原因(荀子提出性本惡)
2023-10-16 10:25:07 1
人之初,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呢?
相信很多從小就讀《三字經》的朋友,會說「人之初,性本善」,但有些人並不認同這個觀點。
像荀子就提出了「性本惡」的觀點,這個觀點引發了很大的爭論,很多學者更是批鬥荀子的「性本惡」的觀點很荒唐。
那荀子說「性本惡」,是真的說錯了呢?
復旦哲學教授林宏星認為,荀子說「性本惡」並沒有錯。很多人由於沒領悟到荀子提出這個觀點背後的智慧,所以誤解了他。
那荀子提出的「性本惡」是想表達什麼呢?
這源自他發現了一種情況,那就是孟子提出的「性本善」理念經過廣泛傳播後,導致很多人都走了歪路。
因為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性本善」,天生就已經是很好的人,所以後天就沒有動力去改進自己了。正所謂「物極必反」,一旦人認為自己已經很完美了之後,往往就會得意忘形,從而放縱自我,只顧享受,不加節制自己的欲望,不守禮義,結果反而是在給社會添堵。
荀子在目睹這種情況後,認為「性本善」就像一個魔咒一樣,在毒害世人的思想。
有感於此,他提出了「性本惡」的觀點,這當中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荀子認為如果僅僅從人的天性來看,其實「性本無善惡」。但是,如果一個人後天不好好學習禮義這些知識,就會很容易被不好的東西所汙染,從而變成惡人,這也是他為什麼會寫《勸學》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
第二層意思,荀子認為從人性來看,人性都有比如「貪嗔痴慢疑」這些弱點。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還去提倡「性本善」,其實就是在誤導大家,讓大家以為自己沒有弱點。
人一旦覺得自己沒有弱點、不需要去改進任何東西之後,也就沒有了要「獨善其身」的追求,就會不知道自己這輩子活著是為了什麼。
這樣一來,人的價值觀就會很容易被扭曲,反而走向另一個極端,變成一個大惡人。
荀子正是因為目睹了很多這種走向反面極端的例子之後,深感「性本善」這種思想對人的毒害,所以他提出了相反的看法。
荀子認為,人如果能意識到自己生下來就有很多缺點,並通過後天學習慢慢改進這些不足,最終是有機會成為「至聖」的。
在他看來,以這種不斷改進自我的方式活著,才是人活著的最大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