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升降的嬰兒護理床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00:46:36 1
本發明涉及新生兒護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升降的嬰兒護理床。
背景技術:
由於新生兒身體柔弱,骨骼發育不成熟,對新生兒的護理需要大人隨時監護,產婦生育後,身體虛弱,但心牽孩子,往往會親力親為照顧新生兒,然而現有的醫用嬰兒床只能供嬰兒使用,護欄固定,無法對護欄的封閉或開口進行調節,產婦等監護人在對嬰兒護理時只能站在嬰兒床外隨時觀察,使監護人在護理新生兒時非常不便,容易產生勞累,腿疼、腰疼等不適,尤其對產婦的身體恢復非常不利,現有的新生兒護理床高度固定,監護人在護理時經常需要彎腰,容易對身體產生不適,且現有的護理床存在不可移動,佔地面積大等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嬰兒護理床高低不可調節,不可移動,只能供嬰兒使用,監護人對新生兒護理時非常勞累等缺陷,而提供一種可升降的嬰兒護理床,該護理床能夠實現升降來調節高度,且設置有護理座,便於監護人對新生兒進行護理,同時緩解勞累,此外,該護理床能夠移動,便於挪位,使佔地面積相對小,實用性較強。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可升降的嬰兒護理床,包括床體,所述床體的四周均設置有護欄,所述護欄上設置有百葉窗口,所述床體的下端設置有支撐套筒,所述支撐套筒內設置有氣動撐杆,所述支撐套筒的下端為外筒,所述支撐套筒上位於外筒的下端對稱水平設置有支撐杆,所述支撐杆的端部固定設置有護理座,所述支撐套筒的底部固定設置有底座,所述護理座的下端設置有支撐腿,所述支撐腿的底部與底座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床體的頂部設置有頂棚,所述頂棚為摺疊式頂棚。
優選的,所述床體兩側的上端設置有軌道,所述頂棚的兩邊套裝在軌道上,所述頂棚能夠沿軌道摺疊移動。
優選的,所述支撐套筒上端的內筒上設置有高度調節杆,所述高度調節杆與氣動撐杆的調節閥連接。
優選的,所述底座的下端設置有萬向輪,所述萬向輪為六個,在底座的下端四周均勻分布。
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升降的嬰兒護理床,護理床的護欄對嬰兒進行保護,百葉窗口便於透氣和觀察,嬰兒在睡覺時通過百葉窗口和摺疊頂棚進行避光,氣動撐杆使護理床實現升降從而調節高度,護理座便於監護人對新生兒進行護理,同時緩解勞累,同時底座下端設置的萬向輪使護理床能夠移動,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床體,2-護欄,3-支撐套筒,4-氣動撐杆,5-頂棚,6-高度調節杆,7-支撐杆,8-護理座,9-底座,10-支撐腿,11-萬向輪。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可升降的嬰兒護理床,如圖1所示,包括床體1,床體1的四周均設有護欄2,護欄2對嬰兒進行有效保護,防止嬰兒從床體1摔落,護欄2上設置有百葉窗口,可以通過百葉窗口使床體1的透氣性提高,並便於監護人觀察嬰兒的活動,及時發現危險,床體1的頂部設置有頂棚5,頂棚5為摺疊式頂棚,床體1兩側的上端設置有軌道,頂棚5的兩邊套裝在軌道上,頂棚5能夠沿軌道摺疊移動,從而實現摺疊。當嬰兒睡覺時,關閉百葉窗口即可實現床體四周避光,頂棚5伸開能夠使頂部避光,同時能夠透氣,使嬰兒的安全感增強,床體1的下端設置有支撐套筒3,支撐套筒3內設置有氣動撐杆4,支撐套筒3上端的內筒上設置有高度調節杆6,高度調節杆6與氣動撐杆4的調節閥連接,通過扳動高度調節杆6能夠實現床體1的升降,使床體1的高度進行調節。支撐套筒3的下端為外筒,支撐套筒3上位於外筒的下端對稱水平設置有支撐杆7,支撐杆7的端部固定設置有護理座8,便於監護人對嬰兒進行護理,同時能夠緩解疲勞,支撐套筒3的底部固定設置有底座9,護理座8的下端設置有支撐腿10,支撐腿10的底部與底座9固定連接,使護理座8固定更加牢固。底座9的下端設置有萬向輪11,萬向輪11為六個,在底座9的下端四周均勻分布,使床體1能夠移動。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涉及新生兒護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升降的嬰兒護理床,包括床體,所述床體的四周均設置有護欄,所述護欄上設置有百葉窗口,所述床體的下端設置有支撐套筒,所述支撐套筒內設置有氣動撐杆,所述支撐套筒的下端為外筒,所述支撐套筒上位於外筒的下端對稱水平設置有支撐杆,所述支撐杆的端部固定設置有護理座,所述支撐套筒的底部固定設置有底座,所述護理座的下端設置有支撐腿,所述支撐腿的底部與底座固定連接。該護理床能夠實現升降來調節高度,且設置有護理座,便於監護人對新生兒進行護理,同時緩解勞累,此外,該護理床能夠移動,便於挪位,使佔地面積相對小,實用性較強。
技術研發人員:黃紅霞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黃紅霞
技術研發日:2017.07.02
技術公布日:2017.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