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邪毒中髒證型七日風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2023-06-06 14:19:41 1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特別是一種治療邪毒中髒證型七日風的中藥。
背景技術:
七日風俗稱「臍帶風」,由於多在生後4-7天內發病,故名曰七日風。本病是因嬰兒出生後斷臍護理不當,為風冷水溼所傷而引起。以唇青口撮,牙關緊閉,苦笑面容,甚至抽搐,角弓反張為特徵。多見於出生後4-7天新生兒。發病欲早,抽搐頻繁,預後愈差。西醫稱為新生兒破傷風。本病病死率很高,必須及時救治,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控制病情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醫認為本病主要致病因素為感受風冷水溼穢毒之邪,因斷臍不當或臍帶結縛不妥,致外風侵入臍中,或用不潔鐵器斷臍為邪毒所侵,迅速沿經絡而入內臟。因此七日風證型主要有經絡閉阻、邪毒中髒等多種類型。本發明主要研究的是臨床常見的邪毒中髒證型七日風。中醫理論認為風冷水溼穢毒之邪侵入臍中,經脈咯隧受阻,營衛壅滯,氣血運行不暢,經絡為邪毒所閉,而致肝風內動,先有面肌痙攣,呈苦笑面容,繼而四肢抽搐,角弓反張;邪毒入髒,肝木乘脾則出現口噤,唇青,臍突腹緊,四肢軟癱,口吐白沫等證候,邪毒壅盛,氣機閉阻,故身熱汗出,痰湧氣促,舌黯紅,苔薄,指紋青紫均為邪毒中髒之象。目前,西醫對於該病應用抗病毒、抗生素、鎮靜藥物對症治療,副作用大,病癒時間長,完全恢復約需2-3個月,且病程中常並發肺炎和敗血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按照「治宜宣通經絡,祛風鎮痙」的治療原則,提供一種能治療邪毒中髒證型七日風的中藥,採用該中藥不僅治癒速度快,愈後不再復發,而且無任何副作用,對患者身體還有良好的調理作用。
為實現本發明的上述目的,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邪毒中髒證型七日風的中藥,其特徵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藥材製成的中藥製劑:五爪風6—9份,鉤藤6—9份,蛾螞蝗6—9份,蜈蚣 1—3份,絲瓜根6—9份,地丁6—9份,七葉一枝花1—3份。本發明的加工工藝為:將各種藥材粉磨成末,然後用常規方法「全成分」提取製成速溶中藥顆粒,按照每小袋10克進行分裝,密閉,於陰涼、乾燥處保存。每次1-1.5g,每隔3-6小時1次,乳汁化服或溫開水衝服。7天為一個療程。服藥期間,保持室內安靜,光線宜偏暗,儘量避免觸動患兒,抽搐時不宜服藥與餵奶。
本發明所採用的五爪風具有趕火趕風,舒筋活絡,行血止痛功效;鉤藤具有清熱平肝,熄風止痙功效;蛾螞蝗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解毒消腫功效;蜈蚣具有熄風止痙,攻毒散結,活絡止痛功效,性善走串,通達內外,搜風定抽力強;絲瓜根具有清熱解毒功效;地丁具有解毒消腫,清熱利溼功效;七葉一枝花具有清熱解毒,止痙,止痛功效。本發明將以上各種原料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各成分之間相互協調,相互作用,對邪毒中髒證型七日風病能夠標本兼治,且對身體有良好的調理作用。多年來,通過對100例此類患者的跟蹤調查統計,表明此藥方有效率達到100%,顯效率達到100%,治癒率達到98%。下面通過對有關數據的基本情況分析,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效果。
表一:患者人員結構情況
表二:療效情況
下面舉出三個典型病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效果:
1、王某之女,1998年出生,出生第三天出現面肌痙攣,呈苦笑面容,繼而四肢抽搐,角弓反張,口噤,唇青,臍突腹緊,指紋青紫,來我處就診為邪毒中髒證型七日風病。服用本藥方7天後,症狀明顯緩解,繼續服用7天後,症狀完全消失。
2、吳某之子,2000年出生,出生第五天,臍突腹緊,四肢軟癱,口吐白沫,身熱汗出,痰湧氣促,舌黯紅,苔薄,指紋青紫,來我處就診為邪毒中髒證型七日風病。服用本藥方7天後,症狀減輕,未再出現口吐白沫,繼續服用7天後,症狀進一步減輕。繼續服用15天,症狀完全消失。
3、劉某之子,2002年出生,出生第十天出現面肌痙攣,呈苦笑面容,繼而四肢抽搐,角弓反張,口噤,唇青,臍突腹緊,身熱汗出,痰湧氣促,指紋青紫來我處就診為邪毒中髒證型七日風病。服用本藥方15天後,症狀緩解,繼續服用60天,症狀完全消失。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發明,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實施例1:五爪風6g,鉤藤6g,蛾螞蝗6g,蜈蚣 1g,絲瓜根6g,地丁6g,七葉一枝花1g。將以上各種藥材粉磨成末,然後用常規方法「全成分」提取製成速溶中藥顆粒,按照每小袋10克進行分裝,密閉,於陰涼、乾燥處保存。
實施例2:五爪風9g,鉤藤9g,蛾螞蝗9g,蜈蚣 1g,絲瓜根9g,地丁9g,七葉一枝花1g。將以上各種藥材粉磨成末,然後用常規方法「全成分」提取製成速溶中藥顆粒,按照每小袋10克進行分裝,密閉,於陰涼、乾燥處保存。
實施例3:五爪風6g,鉤藤6g,蛾螞蝗9g,蜈蚣 3g,絲瓜根6g,地丁6g,七葉一枝花1g。將以上各種藥材粉磨成末,然後用常規方法「全成分」提取製成速溶中藥顆粒,按照每小袋10克進行分裝,密閉,於陰涼、乾燥處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