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的製備方法
2023-05-07 09:30:11 1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的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的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小陷胸湯是漢代張仲景《傷寒論》的經典名方,由黃連、半夏、瓜萎3味藥組成。原書謂「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痰熱內結,氣鬱不通,故胸脘痞悶,按之則痛。治宜清熱化痰,理氣散結。方中以瓜萎為君,清熱化痰,理氣寬胸,通胸膈之痺。以黃連、半夏為臣藥,取黃連之苦寒,清熱降火,開心下之痞;半夏之辛燥,降逆化痰,散心下之結。兩者合用,一苦一辛,辛開苦降,與瓜萎相伍,則潤燥相得,清熱滌痰,其散結開痞之功益著。方僅三藥,配伍精當,是為痰熱互結,胸脘痞痛之良劑。不僅用於傷寒之 小結胸病,而且內科雜證屬於痰熱互結者,亦甚有效。《張氏醫通》雲「凡咳嗽面赤胸腹脅常熱,惟手足有涼時,其脈洪者,熱痰在膈上也,小陷胸湯主之。」本方具清熱滌痰、寬胸開結之功效,用於小結胸症,痰熱互結,胸脘痞悶,按之則痛,成咳痰黃稠,舌苔黃膩,脈滑數者。凡遇因痰熱互結、氣鬱不通所致的胸脅脘腹痞滿、脹痛、吞酸、嘈雜、嘔吐、咳嗽、氣急等症者,均用小陷胸湯為主治療。現代臨床多用小陷胸湯治療滲出性胸膜炎、胃潰瘍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胃食管反流病、胃脘痛、肺大泡、慢性胃炎等病表現出的上述症狀取得顯著療效。目前,小陷胸湯在臨床上多以湯劑使用,在運輸和貯存中存在很多不便,且服用劑量大,不利於工廠化批量生產,給傳統經典方的使用帶來了很大局限。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要解決現有方法製備的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存在的運輸和貯存不方便,且服用劑量大,不利於工廠化批量生產的技術問題,從而提供了一種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的製備方法。本發明的一種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的製備方法是按以下步驟進行的一、按質量份數比稱取15 45份的瓜萎、10 20份的半夏、I 5份的黃連、7. 2 19. 5份的賦形劑和0. 8 2. 2份的矯味劑;二、將步驟一稱取的瓜萎加水浸泡30 40min,回流煎煮2次,過濾,合併煎煮液,得到提取液;其中第一次回流煎煮水的用量是瓜萎質量的12 16倍,回流煎煮時間為1. 5 3h,第二次回流煎煮水的用量是瓜萎質量的10 12倍,回流煎煮時間為I 2h ;三、將步驟一稱取的黃連、半夏加入步驟二得到的提取液中,回流煎煮0. 5 2h,過濾,將濾液在溫度為60 80°C條件下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20 1. 25g/cm3的清膏,然後減壓乾燥,冷卻,粉碎,加入步驟一稱取的賦形劑、矯味劑,混勻,用體積濃度為90%的乙醇製成軟材,以15目篩制顆粒,於60 80°C烘箱中乾燥,取出,放涼,15目篩整粒,即得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本發明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發明製備的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不但保留了原方的特點和優勢,且為顆粒齊U,易於運輸和貯存,更方便了患者臨床用藥,服用的劑量準確可控,利於工廠化批量生產;2、本發明製備的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是一種中藥複方顆粒製劑,療效確切,服用劑量小,作為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純中藥製劑,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3、本發明製備的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在存放6個月期間,在外觀性狀、鑑別、檢查、含量各項檢查指標均無明顯變化,符合臨床前藥品質量標準的各項規定,質量基本穩定。
具體實施例方式具體實施方式
一本發明的一種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的製備方法是按以下步驟進行的一、按質量份數比稱取15 45份的瓜萎、10 20份的半夏、I 5份的黃連、 7. 2 19. 5份的賦形劑和0. 8 2. 2份的矯味劑;二、將步驟一稱取的瓜萎加水浸泡30 40min,回流煎煮2次,過濾』合併煎煮液,得到提取液;其中第一次回流煎煮水的用量是瓜萎質量的12 16倍,回流煎煮時間為1. 5 3h,第二次回流煎煮水的用量是瓜萎質量的10 12倍,回流煎煮時間為I 2h ;三、將步驟一稱取的黃連、半夏加入步驟二得到的提取液中,回流煎煮0. 5 2h,過濾,將濾液在溫度為60 80°C條件下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20 1. 25g/cm3的清膏,然後減壓乾燥,冷卻,粉碎,加入步驟一稱取的賦形劑、矯味劑,混勻,用體積濃度為90%的乙醇製成軟材,以15目篩制顆粒,於60 80°C烘箱中乾燥,取出,放涼,15目篩整粒,即得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本實施方式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實施方式製備的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不但保留了原方的特點和優勢,且為顆粒劑,易於運輸和貯存,更方便了患者臨床用藥,服用的劑量準確可控,利於工廠化批量生產;2、本實施方式製備的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是一種中藥複方顆粒製劑,療效確切,服用劑量小,作為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純中藥製劑,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3、本實施方式製備的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在存放6個月期間,在外觀性狀、鑑別、檢查、含量各項檢查指標均無明顯變化,符合臨床前藥品質量標準的各項規定,質量基本穩定。
具體實施方式
二 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步驟一中按質量份數比稱取30份的瓜萎、12份的半夏、3份的黃連、13. 5份的賦形劑和1. 5份的矯味劑。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三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驟一中賦形劑為糊精、可溶性澱粉或羧甲基纖維素鈉。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或二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四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驟一中矯味劑為蔗糖、甜蜜素或阿斯帕坦。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五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驟二中第一次回流煎煮時間為1.5h。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六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驟二中第二次回流煎煮時間為lh。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七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驟三中回流煎煮0. 5h。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六之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八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步驟三中將濾液在溫度為80°C條件下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25g/cm3的清膏。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七之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
九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八之一不同的是步驟三中減壓乾燥的壓力為0. 05 0. 09Mpa,溫度為60 100°C。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
一至八之一相同。通過以下試驗驗證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試驗一本實驗的一種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的製備方法是按以下步驟實現一、按質量份數比稱取30g的瓜萎、12g的半夏、3g的黃連、13. 5g的賦形劑糊精和1. 5g的矯味劑甜蜜素;二、將步驟一稱取的瓜萎加水浸泡40min,回流煎煮2次,過濾,合併煎煮液,得到提取液;其中第一次回流煎煮水的用量是瓜萎質量的12倍,回流煎煮時間為1. 5h,第二次回流煎煮水的用量是瓜萎質量的10倍,回流煎煮時間為Ih ;三、將步驟一稱取的黃連、半夏加入步驟二得到的提取液中,回流煎煮0. 5h,過濾,將濾液在溫度為80°C條件下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25g/cm3的清膏,然後在壓力為0. OSMpa,溫度為70°C的條件下減壓乾燥,冷卻,粉碎,加入步驟一稱取的賦形劑糊精、矯味劑甜蜜素,混勻,用體積濃度為90%的乙醇製成軟材,以15目篩制顆粒,於80°C烘箱中乾燥,取出,放涼,15目篩整粒,即得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本試驗製備的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經測定總皂苷含量為230. 66mg,總生物鹼含量122. 84mg0本試驗製備的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為顆粒劑,易於運輸和貯存,更方便了患者臨床用藥,經多批樣品的自然屬性檢查,均為褐色至棕褐色顆粒,氣清香,味微苦、微甜,顆粒均勻,色澤一致,無吸潮、軟化、結塊等現象。本試驗製備的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在存放6個月期間,在外觀性狀、鑑別、檢查、含量各項檢查指標均無明顯變化,符合臨床前藥品質量標準的各項規定,質量基本穩定。本試驗一個處方生藥量為45g,幹膏粉量(出粉量約為31% )與加入輔料量配比為1: l.l,45g生藥製得顆粒30g(每袋10g),為一日服用量,分三次服用,說明本試驗製備的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的服用劑量小且服用劑量準確可控。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的製備方法是按以下步驟進行的一、按質量份數比稱取15 45份的瓜萎、10 20份的半夏、I 5份的黃連、7.2 19.5份的賦形劑和O. 8 2. 2份的矯味劑;二、將步驟一稱取的瓜萎加水浸泡30 40min,回流煎煮2次,過濾,合併煎煮液,得到提取液;其中第一次回流煎煮水的用量是瓜萎質量的12 16倍,回流煎煮時間為1. 5 3h,第二次回流煎煮水的用量是瓜萎質量的10 12倍,回流煎煮時間為I 2h ;三、將步驟一稱取的黃連、半夏加入步驟二得到的提取液中,回流煎煮O.5 2h,過濾, 將濾液在溫度為60 80°C條件下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20 1. 25g/cm3的清膏,然後減壓乾燥,冷卻,粉碎,加入步驟一稱取的賦形劑、矯味劑,混勻,用體積濃度為90%的乙醇製成軟材,以15目篩制顆粒,於60 80°C烘箱中乾燥,取出,放涼,15目篩整粒,即得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一中按質量份數比稱取30份的瓜萎、12份的半夏、3份的黃連、13. 5份的賦形劑和1. 5份的矯味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一中賦形劑為糊精、可溶性澱粉或羧甲基纖維素鈉。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一中矯味劑為蔗糖、甜蜜素或阿斯帕坦。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二中第一次回流煎煮時間為1. 5h。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二中第二次回流煎煮時間為lh。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三中回流煎煮O. 5h。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三中在溫度為80°C條件下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25g/cm3的清膏。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三中減壓乾燥的壓力為O. 05 O. 09Mpa,溫度為60 100°C。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的製備方法,涉及一種中藥的製備方法。本發明是要解決現有方法製備的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存在的運輸和貯存不方便,且服用劑量大,不利於工廠化批量生產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方法如下一、稱取瓜蔞、半夏、黃連、賦形劑和矯味劑;二、將瓜蔞回流煎煮2次,過濾,合併煎煮液,得到提取液;三、將黃連、半夏加入步驟二得到的提取液中,回流煎煮,過濾,將濾液濃縮,減壓乾燥,冷卻,粉碎,加入賦形劑、矯味劑,混勻,制軟材,過篩制顆粒,乾燥,取出,放涼,整粒,即得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本發明製備的治療小結胸病的中藥方便了患者臨床用藥,服用的劑量準確可控,利於工廠化批量生產,可應用於中藥的製備領域。
文檔編號A61K36/8888GK103006954SQ201310020219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8日
發明者尹蕊, 齊樂輝, 付蕾, 蘇慧, 劉敬陽, 田明 申請人:黑龍江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