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抽油泵採油舉升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02:27:32

本實用新型涉及油田採油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組合抽油泵採油舉升系統。
背景技術:
:
隨著油田開採的逐步深入,自噴井越來越少,機械採油已成為主要的開採方式。據統計,遊梁式抽油機是油田目前在用數量最多的設備。遊梁式抽油機具有結構簡單、製造容易、維護方便的優良特性,在國內油田得到了廣泛應用。遊梁式抽油機採油舉升系統主要由抽油泵、遊梁式抽油機和電動機三部分組成。但遊梁式抽油機系統目前還存在以下不足:
1、傳動效率低的問題,遊梁式抽油機傳動環節多,機械本身傳動能量損失達到28%,這是遊梁式抽油機效率低的原因之一。國內常規型的遊梁式抽油機系統效率在油田內一般平均只有12%-23%,最多只能達到30%左右。
2、遊梁式抽油機一般通過增大泵徑和加大衝程來提高排液量,增大衝程帶來的是減速箱扭矩成比例增大,另外,因受遊梁擺角限制,曲柄搖杆機構尺寸必然增大,從而引起抽油機外型尺寸重量大幅度增加。增大泵徑勢必增加載荷,必須採用大功率的電動機。
3、遊梁式抽油機採用平衡塊來平衡電機的運行,慣性載荷過大,也帶來安全隱患。據統計抽油機事故絕大多數發生在平衡塊這部分。
4、功率不匹配問題。在用工頻直接啟動的場合,遊梁式抽油機所需啟動力矩大約是正常工作的一倍以上,因而在設計的時候採用的電動機的功率都比較大。而在正常抽油時,負載變輕,所需的力矩又比較小,出現了抽油杆的負荷特性與電動機的機械特性不匹配的問題,增加了無功損耗,導致能源浪費嚴重。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組合抽油泵採油舉升系統,該裝置實現了在相同功率電機下,一個抽油機帶動兩個採油泵,增大排量,系統效率大幅提高,取消兩側的平衡塊,為了保持平衡,改遊梁上加裝平衡塊,操作簡單方便,系統運行安全可靠。克服了現有採油舉升系統採用一臺抽油機只帶一個抽油泵,只有活塞上行做有用功,載荷增大,而活塞下行,不做功,載荷變小,為了保證電機平穩運行,採用平衡塊來平衡電動機運行,工作效率低,無功損耗大,排液量小,慣性載荷過大,存在安全隱患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組合抽油泵採油舉升系統,包括連杆、抽油機底座、曲柄、皮帶和遊梁,抽油機底座上設有變速箱、抽油機支架和電動機;遊梁兩端分別設有前驢頭和後驢頭,遊梁上安裝有平衡塊,抽油機底座上設有定滑輪支架,定滑輪支架上端安裝有定滑輪組,前驢頭與外鋼絲繩一端連接,外鋼絲繩繞過定滑輪組,外鋼絲繩另一端連接外懸繩器,後驢頭與內鋼絲繩一端連接,內鋼絲繩繞過定滑輪組,內鋼絲繩另一端連接內懸繩器,內懸繩器連接內抽油杆,外懸繩器連接外抽油杆,外抽油杆是中空的,外抽油杆上端穿過外懸繩器與內抽油杆盤根盒相連接,內抽油杆下端穿過內抽油杆盤根盒穿入外抽油杆,內抽油杆上套裝有防偏磨環;組合抽油泵包括內抽油泵和外抽油泵,外抽油泵包括外泵活塞和外泵外套,內抽油泵置於外泵外套中心,在內抽油泵的內泵外套與外泵外套之間環空內安裝有外泵活塞,外泵活塞上開有能夠上下連通的通道,外泵活塞上下端分別設計有上活動室和下活動室,外泵上遊動凡爾安裝在上活動室內,外泵下遊動凡爾安裝在下活動室內,外泵上遊動凡爾座於上活動室底端基座上時封堵住外泵活塞上端通道,外泵下遊動凡爾座於下活動室底端基座上時封堵住外泵活塞下端通道,在外泵活塞下端的內泵外套與外泵外套之間設計有環形固定凡爾基座,外泵固定凡爾置於外泵活塞和環形固定凡爾基座之間並能夠坐封在環形固定凡爾基座上;內抽油杆通過內脫接器與內抽油泵相連接,外抽油杆通過外脫接器與外抽油泵相連接,外脫接器是中空的,內脫接器置於外抽油泵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在相同功率電機下,一個抽油機帶動兩個採油泵,增大排量,系統效率大幅提高,取消兩側的平衡塊,為了保持平衡,改遊梁上加裝平衡塊,操作簡單方便,系統運行安全可靠。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內懸繩器和外懸繩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組合抽油泵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所示,一種組合抽油泵採油舉升系統,包括連杆8、抽油機底座10、曲柄11、皮帶13和遊梁,抽油機底座10上設有變速箱4、抽油機支架9和電動機12;遊梁兩端分別設有前驢頭5和後驢頭7,遊梁上安裝有平衡塊1,抽油機底座10上設有定滑輪支架6,定滑輪支架6上端安裝有定滑輪組3,前驢頭5與外鋼絲繩2一端連接,外鋼絲繩2繞過定滑輪組3,外鋼絲繩2另一端連接外懸繩器18,後驢頭7與內鋼絲繩14一端連接,內鋼絲繩14繞過定滑輪組3,內鋼絲繩14另一端連接內懸繩器16,定滑輪組3垂下的鋼絲繩要與採油井口垂直對應,不能偏離。內懸繩器16連接內抽油杆15,外懸繩器18連接外抽油杆19,外抽油杆19是中空的,外抽油杆19上端穿過外懸繩器18與內抽油杆盤根盒17相連接,內抽油杆15下端穿過內抽油杆盤根盒17穿入外抽油杆19,內抽油杆15上套裝有防偏磨環;組合抽油泵包括內抽油泵22和外抽油泵,內抽油泵22包括內泵外套26、內泵活塞、內泵固定凡爾、內泵上遊動凡爾和內泵下遊動凡爾。內抽油泵置於組合抽油泵的中心。外抽油泵包括外泵活塞23和外泵外套20,內抽油泵22置於外泵外套20中心,在內抽油泵22的內泵外套26與外泵外套20之間環空內安裝有外泵活塞23,外泵活塞23上開有能夠上下連通的通道,外泵活塞23上下端分別設計有上活動室和下活動室,外泵上遊動凡爾21安裝在上活動室內,外泵下遊動凡爾24安裝在下活動室內,外泵上遊動凡爾21座於上活動室底端基座上時封堵住外泵活塞23上端通道,外泵下遊動凡爾24座於下活動室底端基座上時封堵住外泵活塞23下端通道,在外泵活塞23下端的內泵外套26與外泵外套20之間設計有環形固定凡爾基座,外泵固定凡爾25置於外泵活塞23和環形固定凡爾基座之間並能夠坐封在環形固定凡爾基座上;內抽油杆15通過內脫接器與內抽油泵22相連接,外抽油杆19通過外脫接器與外抽油泵相連接,外脫接器是中空的,內脫接器置於外抽油泵內。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關於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描述,僅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並非受限於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以達到相同的技術效果;只要滿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