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刷滑環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00:47:16 2
專利名稱:無刷滑環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一種為旋轉體連通、輸送能源與信號的電氣部件,具體涉及一種 190型號的專用無刷滑環。
背景技術:
近代,在工業設備的高端領域中,多有諸如公轉、自轉等多元相對運動的要求。 即機械設備360°連續旋轉運動的同時,旋轉體上還需要多元運動。有運動,就需要能源,如電能源、流體壓力能源等。有時,也需要控制信號源,如光纖信號、高頻信號等。任何相對連續旋轉360°的電氣部件之間需要傳輸功能電源、弱電信號、光信號、氣壓、水壓、油壓等不同能源介質,以確保電器在旋轉運動時還能自由運動的機電設備,都必須使用旋轉連通裝置。隨著現有技術的發展和市場上越來越大的需求,無刷滑環得到更廣泛的使用。無刷滑環相對於有刷滑環的區別在於無刷滑環的銅片上未設有碳刷,所以碳刷與轉子在相對運動的時候不會產生電火花,使用起來更加安全,其結構也更加的簡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標準化生產,零件更換方便,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絕緣性好的滑環,該實用新型滑環還具有安全性好,使轉子的各個部分接受能源相同。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無刷滑環包括滑環、銅片,所述滑環為兩個,兩個滑環並排連接,滑環通過連接槽連接,所述的滑環的外徑為39 40mm,內徑為20 21. 5mm,每個滑環上設有接觸銅片,接觸銅片以滑環的軸中心線對稱設置,滑環內部填充有絕緣的酚醛塑料。由於所述的滑環為兩個,兩個滑環並排連接,滑環通過連接槽連接,滑環的外徑為39 40mm,內徑為20 21. 5mm,這樣的尺寸不僅適合190型號的無刷滑環標準,就可以使產品成為一種標準件來生產,便於零件的更換。又由於所述的接觸銅片以滑環的軸中心線對稱設置。又由於每個滑環上設有接觸銅片,接觸銅片以滑環的軸中心線對稱設置,所以滑環在對轉子提供能源和調節頻率時使轉子各個地方得到的能源均勻,進而是轉子的旋轉平穩、勻速、均勻,又由於滑環內部填充有絕緣的酚醛塑料,所以滑環的絕緣性好。綜上所述可知此滑環的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進一步,所述的滑環的寬度為8 9mm。由於滑環的寬度為8 9mm,所以滑環的結構小巧,設計合理,節約了成本。進一步,所述的的連接槽為U形內凹的圓弧結構,其直徑為1.5mm。由於連接槽為 U形內凹的圓弧結構,其直徑為1.5mm,所以滑環受到外界的作用力更加分散從而保護了滑環不應變形,延長了花環的使用持久性,同時滑環的連接槽讓滑環之間連接得更加牢固。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90型號專用滑環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無刷滑環包括滑環、銅片,所述滑環3為兩個,兩個滑環3並排連接, 滑環3通過連接槽4連接,所述的滑環3的外徑為d2,d2的長度為39 40mm,內徑為d3, d3的長度為20 21. 5mm,滑環3的寬度為dl,dl的長度為8 9mm,每個滑環3上設有接觸銅片2,接觸銅片2以滑環3的軸中心線對稱設置,滑環3內部填充有絕緣的酚醛塑料1, 所述的的連接槽4為U形內凹的圓弧結構,其直徑為d4,d4的長度為1. 5mm, U形內凹的圓弧結構的沿面距離為7mm設計合理,節約成本。這樣的190型號的專用無刷滑環在上述的尺寸範圍內可以以標準件來生產,便於單個零件的更換,滑環內填充絕緣的酚醛塑料1使絕緣性更好,使用更加安全可靠。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
權利要求1.無刷滑環包括滑環、銅片,其特徵在於所述滑環為兩個,兩個滑環並排連接,滑環通過連接槽連接,所述的滑環的外徑為39 40mm,內徑為20 21. 5mm,每個滑環上設有接觸銅片,接觸銅片以滑環的軸中心線對稱設置,滑環內部填充有絕緣的酚醛塑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環,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每個滑環的寬度為8 9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環,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的連接槽為U形內凹的圓弧結構, 其直徑為1. 5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一種為旋轉體連通、輸送能源與信號的電氣部件,具體涉及一種190型號的專用無刷滑環。該無刷滑環包括滑環、銅片,所述滑環為兩個,兩個滑環並排連接,滑環通過連接槽連接,所述的滑環的外徑為39~40mm,內徑為20~21.5mm,每個滑環上設有銅片,銅片以滑環的軸中心線對稱設置,滑環內部填充有絕緣的酚醛塑料,所以該滑環可標準化生產,零件更換方便,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絕緣性好的滑環,還具有安全性好,使轉子的各個部分接受能源相同。
文檔編號H01R39/08GK202189992SQ201120247759
公開日2012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14日
發明者劉吉海, 艾治元, 艾純 申請人:重慶神馳機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