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茲文學獎小說類作品(普利茲小說獎圖書簡體中文版書單)
2023-06-08 09:06:56 4
整理作者秋男
普利茲小說獎是美國普立茲獎之一,與美國國家圖書獎並列為美國最權威的文學獎項。
截至目前,近二十二年(2000-2021)普利茲小說獎獲獎及入圍圖書共67本中,以下31本已有簡體中文版。其中,豆瓣評分8-9分20本,7-8分7本,6-7分3本,無評分1本。
本書單按當前豆瓣評分降序排列,如分數相同以新近出版者為先。
1
帝國瀑布
理察·拉索/著
四十多歲的邁爾斯·羅比是「帝國烤肉店」的經理,為鎮上的富婆法蘭辛·懷亭經營快餐店,並且從精神上受到這個女人的控制。妻子詹寧與他分居,不久和她的私通者結婚;女兒笛子上高二,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在繪畫方面表現出天賦。邁爾斯非常疼愛女兒,密切關注她的學校生活和交友。後來校園裡發生了槍擊案,邁爾斯帶著受驚嚇的女兒逃離了小鎮。邁爾斯去世的母親留下的那段美麗而憂傷的婚外情故事;那個陰鬱的男孩約翰·沃斯飽受虐待的童年以及分祖母的神秘失蹤;還有辛迪車禍背後的真相,都是懸在讀者腦際的謎……
2
基列家書
瑪麗蓮·羅賓遜/著
《基列家書》是基列三部曲的第一本。整本小說其實是年事已高的牧師約翰·埃姆斯給自己的幼子寫的家書,亦是一部濃縮的美國近代史。
在愛荷華州一個叫「基列」的小鎮,鰥居多年的牧師埃姆斯在禮拜日的教堂裡邂逅了現在的妻子萊拉,並在不可能生育的年紀擁有了一個兒子。在即將離開這個世界之前,為了向幼子解釋他從哪裡來,又將生活在怎樣的世界,埃姆斯借託這封書信回顧了自己的家族歷史:他身為牧師的祖父如何狂熱地參與美國南方如火如荼的廢奴運動,讓家庭陷入分裂和絕望,並與持和平立場的兒子至死無法和解;而埃姆斯自己又如何在漫長的孤獨歲月裡,調和自身的悲劇和對上帝的信仰的衝突。
《基列家書》是瑪麗蓮·羅賓遜最負盛名的作品,它用「父與子」的主題詮釋了一個屬於美國的悲傷的故事,雋永而平實地呈現了存在本身神秘而驚人的力量。
3
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
安東尼·多爾/著
法國少女瑪麗洛爾生活在巴黎,幼年失明後,父親保護她、訓練她,鼓勵她勇敢生活下去。1940年,德國入侵,她被迫離家,不久又與父親骨肉分離,以瘦削的肩膀抵抗納粹暴政。
德國少年維爾納從小失去雙親,與妹妹在礦區孤兒院相依為命。一心想擺脫底層命運的他,憑藉無線電天賦躋身納粹精英學校,本以為是命運的轉折,不料卻跌入另一個地獄。
戰爭碾碎了他們的希望,兩個陌生人的生命軌跡也意外交匯。當平靜的生活成為不可企及的黑暗之光,他們是否有勇氣,在死之前,活出生機?
4
奧麗芙·基特裡奇
伊莉莎白·斯特勞特/著
奧麗芙刻薄、暴躁,她拒絕道歉和一切無用的矯情。可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她也會不動聲色地流露出對周遭世界的關懷和善意。她會毫不客氣地戳穿偽善,也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
斯特勞特以罕有的優雅敘述,層層剝開尋常生活的龐雜與幽微,關照著每個被生活戳得千瘡百孔,卻仍心懷不舍的靈魂。
如果你也在這樣的瑣碎與希望中活著,那你又怎會不愛「奧麗芙」。
5
火車夢
丹尼斯·詹森/著
丹尼斯·詹森的《火車夢》是一部微型史詩,是他最動人、最悽美的小說之一。這是二十世紀之初那不平凡的時代,一個凡人羅伯特·格蘭尼爾的故事。他在美國西部以打零工為生。遭受喪失至親之痛,格蘭尼爾掙扎著尋找在這陌生的新世界活下去的意義。隨著故事的展開,我們看到他個人遭受的種種驚心動魄的苦難,也見證了他一生中美國的巨變。
小說仿佛讓讀者置身於美國西部豐富的歷史與風貌之中——那裡有奇異的動植物,有強健的伐木工和造橋工——捕捉到一種獨特的美國生活方式的消失過程。
6
同情者
阮清越/著
《同情者》集歷史、政治、間諜、驚悚等元素,講述了一個潛伏於南越的北越間諜的故事。故事背景設於1975年,越共佔領西貢,美軍大撤退,真實身份是越共的主人公也隨其南越「長官」逃難至美國,在美國繼續進行間諜工作,向北越匯報敵情。在此期間,他作為難民和間諜,身心經歷了非同尋常的折磨和掙扎。小說著重刻畫了他的「同情者」的特質和身份,對越南的同胞、北越的同志、南越的士兵、美國白人社會中弱勢的越南難民和其他少數族群,他都抱有深刻的同情。主人公背負雙重身份,感受和跨越兩種文化,由此發出困惑,在對自我和身份的探索中艱難行進,這也是文學的永恆的主題之一。作者以獨特的眼光,通過巧妙的情節設置,讓讀者深入主人公的自白,追蹤蛛絲馬跡,臨近尾聲才恍然大悟。
普立茲獎評審委員會將其歸納為「一個層次豐富的移民故事,一個雙面人的辛辣獨白,一個橫跨越南、美國兩個世界的聲音。」結合阮清越最新短篇小說集《難民》,讀者可以更直接地了解作者的成長經歷,尤其對中國讀者,讀阮清越的作品會生出一種獨特的歷史縱深感,跳出作品本身思考戰爭與和平、家庭與個人的命運。
7
鴿災
路易絲·厄德裡克/著
《鴿災》是美國當代著名作家路易絲·厄德裡克的一部力作,與《圓屋》《拉羅斯》並稱為「公正三部曲」,富有濃鬱的地域色彩和魔幻現實主義色彩。厄德裡克沿用她鍾愛的寫作模式,借四個不同族裔、不同年齡的敘述者之口,講述了美國北達科他州一個行將湮滅的小鎮和附近保留地近百年來印第安人與白人的衝突與融合。小說的中心情節是:白人洛克倫一家被殺,四個印第安人被認定為兇手並處以私刑。
8
別人的房間,別樣的景觀
達尼亞爾·穆伊努丁/著
《別人的房間,別樣的景觀》中的短篇小說《電工納瓦布丁》2007發表在《紐約客》上,被選入「2008年美國最佳短篇小說」;《我們的巴黎女士》2009年發表在《西洋景》雜誌上,入圍了「2009年美國國家雜誌獎」提名。在氣質上,《別人的房間,別樣的景觀》與喬伊斯的《都柏林人》頗有相似之處,也有讀者將之與契訶夫的小說作比。這部作品雖是一個短篇小說集,但這些小說又相互關聯,相互交織,呈現的是一個在現代與傳統夾縫中掙扎的當代巴基斯坦,曾入圍2009年美國國家圖書獎最終提名,入選2009年美國《時代》雜誌十佳英文小說。
9
糾正
喬納森·弗蘭岑/著
伊妮德·蘭伯特,當了五十年的妻子和母親之後,準備讓自己享受一下快樂。不幸的是,她的丈夫,艾爾弗雷德罹患帕金森症,逐漸精神失常。他們的孩子也早已飛出了家庭的小巢,奔向各自生活的悲劇。
大兒子加裡,銀行的投資經理、居家男人,正努力說服自己和家人他沒有臨床抑鬱症——儘管各方面證據相反;二兒子奇普,因性醜聞失去了高校的穩定工作,處於半失業狀態,指望著靠手頭的劇本賺錢;三女兒丹妮絲年輕美貌,逃離了慘澹的婚姻,成了紐約高級餐廳的主廚,卻與一位已婚男性有染——至少她母親如此懷疑。
儘管情勢看起來無比絕望,伊妮德卻意志堅定,她要糾正一切的錯誤,享受全家人的最後一次聖誕歡聚。
10
已知的世界
愛德華·P·瓊斯/著
《已知的世界》以美國十九世紀末一段令人難以置信的史實為基礎,敘述了一個黑人奴隸主匪夷所思的一生。
主人公亨利·湯森生為黑奴,用錢贖得自由身後,經營有方,在維吉尼亞買下了自己的種植園,蓄養起自家的三十三名黑奴。湯森喜讀彌爾頓的《失樂園》,卻像他從前的白人主子一樣,經常讓他的奴隸吃鞭子。湯森死後,他性格柔弱的寡妻難以為繼,種植園終於在內戰的前夜陷於大亂……
《已知的世界》被視為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間英語文學中無與倫比的史詩巨作。以宏大的氣魄,將個人的命運交疊成了歷史;以完美的小說技巧,再造了「一個世人自以為了解的非凡世界。」
11
大進軍
E·L·多克託羅/著
一八六四年,美國南北戰爭如火如荼。有「魔鬼將軍」之稱的謝爾曼將軍率領六萬北方大軍縱火焚燒亞特蘭大之後,揮師向東穿越喬治亞州,向大海進軍,再進入南、北卡羅來納州,最終結束了這場耗時四年的美國內戰。
一路上,這支大軍實行殘酷的「焦土政策」,就地取食,掠奪南方種植園,破壞城市,也出現了越來越多被解放的黑人和白人難民。這是一部氣勢磅礴的歷史小說巨作,有著宏大的歷史背景,也刻畫了眾多個性張揚、充滿張力的人物——彪悍好色的北軍將領,被解放的混血奴隸少女,陷入虛無的南軍戰士,冷靜執著的北軍軍醫,以及愛上他又離去的南方貴族姑娘……無數人被這場大進軍捲入浩蕩的國家暴力中。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自由」焦渴的呼喚,所有人在流浪,彷惶又堅定地邁向迷霧重重的明天。
《大進軍》是一部氣勢磅礴的歷史小說巨作,有著宏大的歷史背景,以美國南北戰爭的最後一年(1864年)為背景,刻畫了眾多個性張揚、命運跌宕的人物。
《大進軍》具有一種悲憫感人的情懷和令人震顫的敘事力量,它以史詩般的筆觸記錄了那些被戰爭捲入國家暴力的男男女女,令人近距離觸摸到自由的誕生及其血腥悲壯的代價。
這場大進軍,不僅僅是一個浮動的世界,一種流浪的意識,也是一種難忘的閱讀體驗。它預言了自由的誕生,也與我們的時代息息相關……
12
解說疾病的人
裘帕·拉希莉/著
小說集《解說疾病的人》收錄了九個獨特的故事,講述了那些在襲以成俗的祖先傳統與令人迷惑的新世界之間,被時代忽視的喁喁私語。
拉希莉的短篇小說曾三度入選《美國最佳短篇小說年鑑》(1999/2000/2002),被認為是繼承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麗絲·門羅和全美書評人協會獎得主巴拉蒂·慕克吉的文壇聲音。
13
當我們談論安妮·弗蘭克時我們談論什麼
內森·英格蘭德/著
這是一部勇敢挑戰傳統之書。會讓一些人不安但必將永存。八個故事,有些是喜劇經典,有些呈現了你可能會見到的最黑暗圖景,抓住了現代生活的一些重大問題。但作者在悲劇和喜劇之間取得了美麗的平衡,憑一己驚天才華,將美國短篇小說藝術推向新的高峰。
14
樹語
理察·鮑爾斯/著
如果這顆星球上的樹能說話,那它會告訴我們什麼?一部人類與自然的史詩,如同《瓦爾登湖》遇見《百年孤獨》,幾個世紀,不同種族國家的人物命運如同一棵樹,地下是家族傳統的文化歷史,地上是新世紀文明的枝杈,他們相遇,相識,共同為自然與生命而戰。
從布魯克林鄉間的慄子樹,到東方中國的扶桑傳說,從有語言障礙的科學家,到越戰中跌入樹中的美國飛行員,一個癱瘓的印度遊戲開發程式設計師,一個懷疑人性的心理學家,一個擁有神秘遺物聽過古老傳說的工程師,一個曾死去的女大學生。九個不同國家、不同時代背景的毫無關聯的故事,最終匯聚在一起。
15
斷背山
安妮·普魯/著
書中選收安妮·普魯短篇小說精華11篇。其中《半剝皮的閹牛》入選《1988年最佳美國短篇小說集》和《20世紀最佳美國短篇小說集》;《荒草天涯盡頭》入選《1999年最佳美國短篇小說集》;《身居地獄但求杯水》入選《2000年最佳美國短篇小說集》;《斷背山》不僅獲1998年歐·亨利短篇小說獎和全美雜誌獎,還被著名導演李安搬上銀幕,奪得多項國際電影大獎。所有故事均以懷俄明州為背景,講述了在蠻荒嚴酷、狂暴無常的自然環境中,牧場人生活的艱辛、兇險、孤寂與奮爭。
16
中性
傑弗裡·尤金尼德斯/著
主人公美籍希臘裔人史蒂芬尼德斯「出生」過兩次:第一次是1960年在底特律,那時她是個女嬰;第二次是1974年在密執安州,那時他成了個十四歲的男孩。按醫學報告,她/他是個罕見的「兩性人」,但是她/他的宿命,或者說人類共同的宿命是:必須選擇一種人生,或者是「他」,或者是「她」。
這是一本如同史詩一般氣勢恢弘的巨著,書中主角「卡利俄帕」與九位繆思女神之一同名,那位女神司掌的正是史詩。故事以一個希臘家庭三代人為背景,他們從小亞細亞一處能俯瞰奧林比斯山的小村落逃難到漫天煙塵的底特律,見證了這個汽車城的光輝歲月,經歷了1967年的種族暴動,最後來到密西根州一處名為格羅斯角的郊區。少女初長成的卡利俄帕,卻發現自己生理上的發育比其他女孩慢很多,醜小鴨遲遲未能變成天鵝。而且,卡利俄帕在情感上的偏好也是喜歡同性好友,難道這真的只是源於女校的同性情誼,或是有某種深層的原因,就像她體內潛藏著的番紅花一樣,正在蠢蠢欲動?一次意外事件解開了卡利俄帕的身體之謎,把「卡利俄帕」變成「卡爾」,也揭開了源自祖父母甚至更為久遠的家族秘密。
沿著家譜溯流而上,追尋橫亙在兩個大陸數百年的基因宿命,這個回溯,不僅是身體的、一個人的存在上的,也是文學上的。這一切令《中性》同時彰顯出男與女、悲劇與喜劇、古典與後現代的雙重面目。
以兩性人之特殊視角,以集大成之文學技巧,鋪陳一個希臘裔家庭在美國歷史長河裡的命運遭際,講述一位青春期少年艱難的自我身份認同過程,縱橫古今、纖毫畢見地探索人性玄機。
17
島上的人
亞當·哈斯特/著
一個有關愛與失去、孤獨與拯救的心靈故事,獻給每一個在孤獨旅程中渴望溫暖的人。那些在艱難時刻始終不離不棄的人,才是我們生命裡的光。
沒有痛苦,愛就一無所有。我堅信人們的承諾只是過眼雲煙,遲早有一天他們會棄我而去,讓我認識到孤獨才是人生的真諦。
無論你走到哪裡,生活都會跟著你,把你抓住,把你拐走。
人們無力面對真相,所以不願承認事實。事後,只剩下一片迷茫。
所有正在發生的事都會成為歷史。事發之時,你試圖追趕它;事過之後,你只能目送它遠去。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跟命運搏鬥,僅僅是為了能夠熬下去。
18
金翅雀
唐娜·塔特/著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發生爆炸,男孩西奧的母親喪命,十三歲的西奧奇蹟般倖存。但由於父親早已遺棄他們母子,西奧只能寄住在有錢的同學家。陌生的環境令他不知所措,嶄新的人際關係令他倍感挫折,但最令他難以忍受的是失去母親的傷痛。
但他意外擁有了博物館的名畫《金翅雀》。這幅畫是他在回憶起母親時的唯一慰藉,將他帶進了幽深黑暗的藝術世界……
成年後的西奧遊走在名人畫室和自己工作的古董店之間。他並未與這個世界變得親近,他愛上了一個女孩。他並不知道的是,自己處於一個正在逐漸縮小的危險的圓圈中心。
19
卡瓦利與克雷的神奇冒險
麥可·夏邦/著
猶太男孩喬·卡瓦利在魔術大師孔恩布魯的幫助下,躲藏在「魔像」棺材中,逃離了納粹佔領下的布拉格。之後,從戰亂的歐洲偷渡到日本,最終輾轉來到美國,與定居紐約的表弟山姆·克雷一家相會。
卡瓦利以驚人的畫技,與滿腦袋鬼點子的表弟克雷聯手,大膽向玩具公司提出一個超級英雄漫畫的創作計劃。在那個人心低迷的大蕭條時期,這無疑是一場空前的賭注!他們將各自的夢想、欲望和恐懼訴諸畫筆,結果令人沒有想到的是,二人創作的《逃脫俠》一炮而紅,由此美國漫畫黃金時代拉開序幕!
在夢想實現、名利雙收的同時,喬邂逅了一生摯愛羅莎,並且得知弟弟託馬斯也有機會乘坐難民船來到美國!而山米也遇見了英俊的廣播劇演員培根,二人感情逐漸升溫……
然而,傳奇的一頁才揭開,無情的時代卻給他們開了一個殘忍的玩笑……夏邦用生花妙筆講述了一個精彩難忘的有關成長、愛情和夢想的故事。
20
浮生如夢
喬伊斯·卡羅爾·歐茨/著
作為二十世紀第一性感明星,瑪麗蓮·夢露的出生是個難解之謎,她的紅顏早逝籠罩著一層薄霧;她的肉體和激情是一團包裹不住的火焰;她嚮往神聖與完美藝術的心靈阻止不了好萊塢把她推向商業片的濁流。她一生都在尋找父愛和愛情,卻不斷遭到男性力量的濫用和損害。她的三十六個春秋是如此美麗,又如此脆弱。
21
時間裡的痴人
珍妮弗·伊根/著
從1970年到2020年,一段橫跨50年的時間旅行。13個主角與13個精彩錯落的故事:盜竊成癮的女秘書,和她每天把金箔當「偉哥」吃的上司;因強姦未遂入獄八年的娛記,和妄圖東山再起的公關經理;中學時小有名氣,人到中年卻在掃大街的樂隊主唱;大半的內臟都被切除,卻想要開死亡巡迴演唱會的過氣搖滾巨星;他們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在紐約、舊金山、那不勒斯、非洲……揮霍著風流激越或迷茫的青春。
他們或許並不認識或熟知彼此,但你會發現,他們的人生有過一連串交集。時間仿佛才是穿梭於這些故事的主角,在它面前每個人都是匆匆過客,天真而平庸。
《時間裡的痴人》藉由一個音樂的世界,展開對時間、情感、記憶的反思。人生如同搖滾樂,會有突然而至的停頓。大起大落間,夢想會錯位,遺憾浮出水面。一切都沒有絕對的起點,亦沒有終點。
22
長路
科馬克·麥卡錫/著
美國當代文壇巨匠科馬克·麥卡錫經典作品,獻給全世界的優美輓歌。對末日的描寫從未如此讓人身歷其境。
人不會忘記嗎?會,人會忘了他想留住的,留住他想忘記的。
當末日來臨,最佳的生存之道是——拿上火炬朝著黑暗的長路走下去。
不知名的災難讓世界成了廢墟,舉目所見只有荒蕪、黑暗、風雪與灰燼。一對父子推著裝滿食物與生存裝備的手推車前行,往南方海岸尋找一線生路。在文明末日的長路上,人們為了生存爭奪殘存的資源,人性的防線已失守。路上危機四伏,前景未知,然而父親不斷提醒孩子,要記得那個曾經有光亮、有夢、有故事、有海洋綠樹的世界。
23
奧斯卡·瓦奧短暫而奇妙的一生
朱諾·迪亞斯/著
「沒有哪個多米尼加人到死還是處男。」
這句話成為奧斯卡·瓦奧擺脫不掉的詛咒。他身材臃腫、性情抑鬱,飽受冷落和譏笑,生活裡只有 《奧特曼》、《 星際旅行》和《神奇四俠》。他埋首紙堆,幻想成為多米尼加的J·R·R·託爾金——更重要的是,找個女朋友。
在特魯希略時代,這個受到詛咒的家族為了保護女兒免受暴君摧殘,家破人亡。時隔多年,尚未嘗過初吻滋味的奧斯卡,在那個失意的夏天重返多米尼加,意外找到了愛情並賭誓為此一擲乾坤。
24
修補匠
保羅·哈丁/著
修補匠喬治臨終時,他恍惚的神志擺脫了羈絆,開始在時光和記憶中遊弋。他跨越漫漫人生的荒原,重返童年時代,並走進了幾十年前突然出走的父親的生命。
小說以詩意的語言狀寫微妙的生命經驗和大自然在人心中的投影,它消融了讀者和作者心靈間的隔閡,就像破開一壇陳酒的泥封,撲面而來的是新鮮醇美的自然、時間、記憶和靈魂的氣息。
25
地下鐵道
科爾森·懷特黑德/著
《地下鐵道》講述少女科拉無家可歸,受到欺辱和強暴,過著沒有希望的生活。又一次殘忍的鞭打,讓她下定決心,逃出人間地獄,穿過沼澤的黑水和森林的幽暗,搭乘秘密的地下鐵道,一路向北,投奔自由。這是怎樣的旅程啊。她沿路看到社會的邪惡,法律的不公,暴力無處不在,善良的光卻是那麼脆弱 。好心人一個個倒下,但那身高兩米、冷酷無情的獵奴者仍緊追不捨。
26
馬奇
傑拉爾丁·布魯克斯/著
在這部榮獲2006年普立茲獎的小說中,作者布魯克斯通過大量研究,將歷史小說和傳記文學兩種合二為一,在美國文學經典《小婦人》的故事框架上,為讀者塑造了有血有肉的全新人物形象馬奇。
身為小婦人之父的馬奇,是深受愛默生和梭羅影響而滿腹理想情懷的廢奴主義者,戰爭將他置身於無數沒有人性的冷酷士兵和地主之間,親眼目睹了血腥暴力.種族歧視以及百姓、特別是黑奴所遭受的巨大痛苦。作者借馬奇之口闡釋了有關戰爭、自由及情愛的思考,為那遙遠的時代賦予了永恆的人類話題。
27
回聲製造者
理察·鮑爾斯/著
二十七歲的馬克在車禍後因腦部嚴重受傷重度昏迷,醒來後面對自己唯一的親人姐姐卡琳,卻認定她是個冒名頂替者。著名神經學專家韋博專程從紐約飛過來研究馬克。隨著故事向縱深發展,一切都指向沙丘鶴、韋博的婚姻的動力和卡琳日益加劇的對她自己的身份的懷疑。作者從生態學、神經學和身份的本質的千絲萬縷中編織出一部引人入勝、給人啟發又充滿柔情的偵探小說。
小說中的主要人物都苦苦掙扎於自我形象的消解與重組之中。人物自我發現的閒適節奏和大量技術與自然方面的細節有利於充分的探討。小說進而探索了人類自我和人類自身命運的多變性以及把人們與其他造物分開和相連的人的頭腦的不可靠性。
28
鱷魚女孩
凱倫·羅舒/著
沼澤深處,13歲的愛娃和她的家人以「鱷魚主題公園」為生。為了拯救家人,愛娃跟著驅鳥人踏上通往「冥府」的路。她帶著心愛的紅色鱷魚,這鱷魚是她重整家族事業的法寶。經過被廢棄的鬼村、曾經漂浮著黑人與棕色人的水域、吃小孩的野草媽媽的家,她來到世界的邊緣,進入「冥府」的地界。在這裡她沒有找到跟幽靈私奔的姐姐,卻讓自己陷入最危險的境地。幸好母親的幽靈仿佛在她身邊給她勇氣,讓她奮力脫離傷害她的人。然而心愛的紅色鱷魚,卻永遠留在了這片大沼澤深處。
29
煙樹
丹尼斯·詹森/著
有戰爭的地方就有CIA。越戰熾熱之際,軍人世家出身的CIA新科特工斯基普被派到了東南亞,協助他那人稱上校的叔叔對敵人開展心理戰,同時整理、維護上校那數萬張卡片組成的「煙樹」情報庫。
在東南亞叢林中,他遇到了未曾預料到的一切:屠戮,暗殺,無所不在的官僚政治,真假難辨的情報……最終,他選擇了逃離。但是他始終無法真正逃出這場戰爭,直至死亡來臨。
30
特權者
喬納森·迪/著
故事從主人公亞當和辛西婭的婚禮開始,這對魅力四射的年輕夫婦結婚後很快生兒育女建立了一個四口之家。夫婦倆鮮明、幽默的個性,以及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愛,構成了這部小說感人至深的基調。亞當作為一名對衝基金的經理通過風險投資發家致富,贏得了特權,又因為從事暗箱操作,將他的特權生活帶入險境,作者建構了一個真實可信的故事,使讀者摒棄聚光燈般的道德評判,對亞當身陷黑色交易的過程感到順理成章。涉身險境的不僅僅是亞當,也包括了他的子女,作者揭示了財富侵蝕下的麻木不仁所帶來的危機:亞當的女兒艾普瑞爾對窮奢極欲的生活感到厭倦而沉溺酒精和夜店。
本書的精彩之處在於塑造了兩代特權階層的人物形象。作為創業者的第一代特權者,從野心勃勃的青年,經歷驚心動魄的商戰磨練,最終成為行業大鱷;而坐享其成的年輕一代,在購物狂、夜店豪客、派對明星這些標籤的背後,也有他們不為人知的悲哀的內心世界。
31
賽馬
C·E·摩根/著
佛格家族是肯塔基州最古老、最自豪的家族之一,他們的土地和財富代代相傳,直到亨利·佛格希望將農場改造為養馬場來為家族創造新的歷史。他在女兒漢麗埃塔的陪伴下,在這片有悠久賽馬歷史傳統的土地上開始培育下一匹會成為「三冠王」的純血馬。在鄰近的一個小鎮上,非洲裔男孩阿爾蒙·肖內西跟隨他的母親在一個充斥著歧視和暴力的世界長大成人,而他的白人父親早早就將他們拋棄。幾年後,在監獄習得養馬經驗的阿爾蒙來到了佛格的馬場,決心要重塑自己的故事。他們各自的野心與種族偏見、欲望和暴力——來自家族和歷史的遺產——糾纏在一起,最終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