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非穩態反褶積的變q值求算方法
2023-05-20 08:50:51 2
基於非穩態反褶積的變q值求算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的一種基於非穩態反褶積的變Q值求算方法是,在對數域中充分利用並統計分析雙曲條帶內的能量關係,通過利用線性擬合的斜率信息建立了Q求算的基本技術思路,並且藉助迭代機制不斷壓制地震子波的不利影響從而增強Q值估算的縱橫向穩定性及實用性。本發明首次實現了利用能量統計關係求算Q值,與傳統方法相比,能更充分地利用整個時頻域的數據,信息量充足,估算結果更可靠,與地質背景吻合情況更好。強調利用迭代線性擬合的思路不斷壓制地震子波影響,進而實現對地下Q值的精度逼近。
【專利說明】基於非穩態反褶積的變Q值求算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屬於地球物理勘探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於非穩態反褶積的變Q值求算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非穩態特徵是地震資料處理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研究方面。現行的大多數反褶積均建立在經典的Robinson褶積模型的基礎之上,然而此褶積模型近似地認為地震子波不隨時間變化,對地震信號固有的非穩態性特徵認識不足,因此這類反褶積又稱作靜態反褶積,其實用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不同於靜態反褶積技術,Gabor反褶積以非穩態褶積模型為基礎,重點考慮了吸收衰減影響,通過同時移除吸收衰減與震源子波(即傳播子波)的方式移除地震信號的非穩態特徵,以此Gabor反褶積又稱作非穩態反褶積。在過去十年中,大量學者與研究人員對Gabor反褶積的諸多技術方面進行了改善,增強其穩定性和可靠性,內容包括時窗函數,時頻譜估計,相位校正以及更合理的平滑方法。這些技術層面也鞏固了 Gabor反裙積在地震資料處理領域中的地位和領域。
[0003]與傳統靜態反褶積不同,Gabor反褶積能夠解決由吸收衰減所造成的非穩態特徵。根據使用最為廣泛的Q理論,吸收衰減表現為隨時間和頻率增加,振幅呈指數衰減
[0004]a (t, f)=e^tf/(MHUtf/Q) (I)
[0005]其中,
[0006]t,f分別代表時間與頻率;
[0007]Q代表地層品質因子;
[0008]H 為 Hi Ibert 變換。
[0009]一般認為,吸收衰減具有最小相位性質,所以上式中的虛部提供最小相位信息,H則代表Hilbert變換。實質上,非平穩地震道s (t)是在吸收衰減a (t, f)與反射係數r(t)
動態褶積的基礎上,再與震源子波>.?』(/)進行靜態褶積的結果,即
【權利要求】
1.一種基於非穩態反褶積的變Q值求算方法,其特徵在於:在對數域中分析雙曲條帶內的能量統計關係,建立線性擬合方程,從獲得的斜率信息實現對Q值的求算,並且利用去野值、插值、平滑及直方圖校正等手段增強Q值估算的縱橫向穩定性及實用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於非穩態反褶積的變Q值求算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步驟如下: 步驟1:在對未進行衰減補償的地震道進行Gabor變換的基礎上取對數,進入對數時頻域; 步驟2:在對數時頻域沿時間方向按實際情況確定時窗,在時窗劃分雙曲條帶並統計其能量關係,形成衰減曲線; 步驟3:對衰減曲線進行的主要部分進行線性擬合,根據擬合斜率確定該分析時窗中心處的Q值; 步驟4:按地震道分時窗逐次進行估算Q大小; 步驟5:在獲取Q成果的基礎上,剔除野值、插值、平滑並根據已知信息進行直方圖校正,形成Q值估算結果。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於非穩態反褶積的變Q值求算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2中,在對數時頻域分析時窗內,由各雙曲條帶形成的衰減曲線實現對由吸收衰減所引起非穩態特徵的定量化表示,其線性關係實際上體現了時窗內Q值信息的綜合體現。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於非穩態反褶積的變Q值求算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3中利用最佳線性擬合方式實現對Q值的估計,該方法本身是一種統計學分析手段,利用了更多的時頻信息,獲得的Q值估算結果更加穩定。
【文檔編號】G01V1/36GK104076396SQ201410151541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6日
【發明者】孫學凱, 孫贊東, 韓劍發 申請人:孫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