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臭氧發生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09:28:51 2
專利名稱:微型臭氧發生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生成臭氧的微型臭氧發生器。
技術背景
臭氧發生器在現代社會中有著廣泛應用,其中,微型臭氧發生器 既可作為獨立的產品使用,又可安裝在飲水機、洗衣機、冰箱等產品 上作為部件使用,非常方便。但是,從目前市場上見到的微型臭氧發 生器來看,尚存在結構不緊湊、體積大、安裝不方便、成本偏高等缺 點,有必要予以進一步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於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而提供 一種新的微型臭氧發生器,它具有結構緊湊、體積小、安裝方便、成 本較低的特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包括一個由上殼體和下殼體構成的 外殼,外殼內設有供氣裝置、電路板倉、以及臭氧腔,外殼外設有與 臭氧腔相連的臭氧出氣嘴,所述的臭氧腔豎直排布於外殼內的一側, 電路板倉以及供氣裝置則位於外殼內另一側的上下兩端。
所述的電路板倉和臭氧腔是由下殼體內側的筋向外殼內端延伸 構成,臭氧出氣嘴則是由下殼體外側的筋向外殼外端延伸而構成。所述的供氣裝置由線圈、磁鐵、擺臂、螺母、螺釘、彈簧墊圈、 氣囊、密封片、進氣閥片構成,其中,線圈固定在下殼體的底面上, 並與磁鐵配合,擺臂後端與磁鐵相連,前端則位於氣囊上方,螺母、 螺釘、以及彈簧墊圈固定在擺臂中部,密封片和進氣閥片位於氣囊的 空氣壓縮倉下端兩側;另外,空氣壓縮倉具有空氣進氣口、壓縮空氣 通道、以及與臭氧腔相連的壓縮空氣出口。
所述的臭氧腔內設有臭氧發生管,其上端由蓋板和密封膠封閉。 所述的上殼體和下殼體通過卡扣結構扣合在一起。 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後,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由於臭氧腔 以豎直型式排布在外殼內一側,電路板倉以及供氣裝置則位於外殼內 另一側的上下兩端,節省了空間,使得整機結構緊湊、體積減小、安 裝使用更為方便,同時也降低了生產成本。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去掉上殼體後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附圖1的A-A向剖視圖; 附圖3為附圖1的B-B向剖視圖; 附圖4為附圖1的C-C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不因此而限定本實用 新型的保護範圍。
見附圖1至附圖4所示它包括一個由上殼體11和下殼體12通過卡扣結構扣合後構成的外殼10,外殼10內設有供氣裝置、電路板 倉13、以及臭氧腔M,外殼10外設有與臭氧腔14相連的臭氧出氣 嘴15。其中,臭氧腔14豎直排布於外殼10內的一側,電路板倉14 以及供氣裝置則位於外殼10內另一側的上下兩端。
電路板倉13和臭氧腔14是由下殼體12內側的筋向外殼10內端 延伸構成,其內設有臭氧發生管31,臭氧腔14上端由蓋板32和密 封膠33封閉;臭氧出氣嘴15則是由下殼體12外側的筋向外殼10外 端延伸而構成。
供氣裝置由線圈21、磁鐵22、擺臂23、螺母24、螺釘25、彈簧 墊圈26、氣囊27、密封片28、進氣閥片29構成,其中,線圈21固 定在下殼體12的底面上,並與磁鐵22配合,擺臂23後端與磁鐵22 相連,前端則位於氣囊27上方,螺母24、螺釘25、以及彈簧墊圈 26固定在擺臂23中部,密封片28和進氣閥片29位於氣囊27的空 氣壓縮倉下端兩側;另外,空氣壓縮倉具有空氣進氣口271、壓縮空 氣通道272、以及與臭氧腔14相連的壓縮空氣出口 273。
本實用新型既可作為獨立的產品使用,也可通過外殼10外端的 固定耳101安裝在飲水機、洗衣機、冰箱等產品上作為部件使用。
臭氧發生器通電後,供氣裝置的線圈21通過電磁感應的方式驅 動由磁鐵22、擺臂23、螺母24、螺釘25、彈簧墊圈26、氣囊27構 成的氣囊擺臂裝置產生上下往復運動,當氣囊擺臂裝置往上運動時, 進氣閥片29打開,同時密封片28將壓縮空氣出口 273封閉,外部的 空氣即通過空氣進氣口 271進入空氣壓縮倉內;當氣囊擺臂裝置往下運動時,進氣閥片29關閉,同時密封片28將壓縮空氣出口 273打開, 壓縮後的空氣即經由壓縮空氣通道272、以及壓縮空氣出口 273進入 臭氧腔.14內,形成氣流;臭氧腔14的臭氧發生管31由通過固定螺 釘132固定在電路板倉13內的電路板131提供高頻高壓電流,臭氧 發生管31利用高壓放電原理將臭氧腔14內的氣流轉變為臭氧,最後 通過臭氧出氣嘴15排出外殼10外端。
權利要求1.微型臭氧發生器,它包括一個由上殼體(11)和下殼體(12)構成的外殼(10),外殼(10)內設有供氣裝置、電路板倉(13)、以及臭氧腔(14),外殼(10)外設有與臭氧腔(14)相連的臭氧出氣嘴(15),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臭氧腔(14)豎直排布於外殼(10)內的一側,電路板倉(14)以及供氣裝置則位於外殼(10)內另一側的上下兩端。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發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電路 板倉(13)和臭氧腔(14)是由下殼體(12)內側的筋向外殼(10) 內端延伸構成,臭氧出氣嘴(15)則是由下殼體(12)外側的筋向外 殼(10)外端延伸而構成。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臭氧發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供氣 裝置由線圈(21)、磁鐵(22)、擺臂(23)、螺母(24)、螺釘(25)、 彈簧墊圈(26)、氣囊(27)、密封片(28)、進氣閥片(29)構成, 其中,線圈(21)固定在下殼體(12)的底面上,並與磁鐵(22)配 合,擺臂(23)後端與磁鐵(22)相連,前端則位於氣囊(27)上方, 螺母(24)、螺釘(25)、以及彈簧墊圈(26)固定在擺臂(23)中部, 密封片(28)和進氣閥片(29)位於氣囊(27)的空氣壓縮倉下端兩 側;另外,空氣壓縮倉具有進氣口 (271)、壓縮空氣通道(272)、以 及與臭氧腔(14)相連的壓縮空氣出口 (273)。
4. 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臭氧發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臭氧腔(14)內設有臭氧發生管(31),其上端由蓋板(32) 和密封膠(33)封閉。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臭氧發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上殼 體(11)和下殼體(12)通過卡扣結構扣合在一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微型臭氧發生器,它包括一個由上殼體和下殼體構成的外殼,外殼內設有供氣裝置、電路板倉、以及臭氧腔,外殼外設有與臭氧腔相連的臭氧出氣嘴,所述的臭氧腔豎直排布於外殼內的一側,電路板倉以及供氣裝置則位於外殼內另一側的上下兩端。由於臭氧腔以豎直型式排布在外殼內一側,電路板倉以及供氣裝置則位於外殼內另一側的上下兩端,節省了空間,使得整機結構緊湊、體積減小、安裝使用更為方便,同時也降低了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C01B13/11GK201132766SQ20072005837
公開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17日 優先權日2007年10月17日
發明者馮厚初, 梁錦滔 申請人:梁錦滔;馮厚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