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冷凝器繼管的製作方法
2023-05-21 18:21:1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繼管,具體涉及一種冷凝器繼管,屬於空調部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冷凝器是空調上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已證明,冷凝效率和介質流動的情況密切相關,一般在層流時的傳熱效率比在湍流時的傳熱效率低,這是因為在湍流流動的情況下,流體主流流速快,其中漩渦叢生,流體各部分相互混合,故熱阻很小,從而在和流體流動方向垂直的截面上,湍流中心區各點流體之間的溫度趨於一致;但在緊靠壁面處,總有一層流體膜(層流底層)順著壁面作速度較慢的層流流動,而熱量在傳入冷流體主體之前,必須先以導熱的方式通過層流底層,故層流底層雖薄卻是對流傳熱的主要熱阻,溫度降主要集中在層流底層中。所以目前市面上的冷凝器繼管普遍存在著冷凝效果不甚理想的問題,為此,我們提出一種冷凝器繼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一種冷凝器繼管,整體結構簡單,設計巧妙,接口圓整、平齊、無毛刺,耐較大的溫差和壓差,提升了熱轉換效率,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冷凝器繼管,包括第一彎管、第一直管、第二直管、第三直管、接口和第二彎管,所述第一彎管一端連接有第一直管以及連接在第一直管另一端的第二直管,所述第二直管另一端連接有第三直管以及與第三直管另一端相連的第二彎管,所述第二彎管與第一彎管埠處均設置有接口,所述接口可插入型號為φ9.25mm*0.7mm的銅管。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該冷凝器繼管彎曲半徑為15mm,並且整體長度為396mm。
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一種冷凝器繼管,由於冷凝器繼管彎曲中心變形率≤20%,且彎曲半徑為15mm,能夠耐較大的溫差和壓差,提升了熱轉換效率,該冷凝器繼管,整體結構簡單,設計巧妙,接口圓整、平齊、無毛刺,耐較大的溫差和壓差,提升了熱轉換效率,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並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冷凝器繼管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冷凝器繼管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1、第一彎管;2、第一直管;3、第二直管;4、第三直管;5、接口;6、第二彎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於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一種冷凝器繼管,包括第一彎管1、第一直管2、第二直管3、第三直管4、接口5和第二彎管6,所述第一彎管1一端連接有第一直管2以及連接在第一直管2另一端的第二直管3,所述第二直管3另一端連接有第三直管4以及與第三直管4另一端相連的第二彎管6,所述第二彎管6與第一彎管1埠處均設置有接口5,所述接口5可插入型號為φ9.25mm*0.7mm的銅管,該冷凝器繼管彎曲中心變形率≤20%。
該冷凝器繼管彎曲半徑為15mm,並且整體長度為396mm,由於冷凝器繼管彎曲中心變形率≤20%,且彎曲半徑為15mm,能夠耐較大的溫差和壓差,提升了熱轉換效率,該冷凝器繼管,整體結構簡單,設計巧妙,接口圓整、平齊、無毛刺,耐較大的溫差和壓差,提升了熱轉換效率,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冷凝器繼管,工作時,將第一彎管1、第一直管2、第二直管3、第三直管4和第二彎管6依次組裝在一起,在第一彎管1和第二彎管6埠處製作出一個可插入型號為φ9.25mm*0.7mm銅管的接口5,並且要保證接口5圓整、平齊、無毛刺。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