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鼻竇炎的藥物的製作方法
2023-05-19 06:49:21 1
專利名稱:治療鼻竇炎的藥物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成藥,特別是一種治療鼻竇炎的中成藥。
二、現有技術鼻竇炎是一種常見、多發疾病,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更易罹患,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尤其影響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和學習生活。目前在臨床上常常應用足量抗生素並不能完全控制病情、手術及穿刺後也易於復發。中醫藥治療本病有較好療效,但其劑型及療效需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總結傳統醫學理論的基礎上,利用現代藥理分析手段,提出一種治療鼻竇炎的新的中成藥。治療鼻竇炎的藥物主要包括麻黃、桂枝、乾薑、徐長卿、防風、五味子、烏梅、白芍、姜半夏、細辛和桑白皮。還包括黃芩、地龍、川椒和甘草。上述藥物以重量計的份數是,麻黃10-30、桂枝10-15、乾薑10-15、徐長卿5-15、防風5-15、五味子10-20、烏梅10-15、白芍10-20、姜半夏10-15、細辛3-10、桑白皮10-20、黃芩10-15、地龍10-15、川椒3-8和甘草3-8。其份數以重量計的最佳配方是麻黃20、桂枝12、乾薑12、徐長卿10、防風10、五味子15、烏梅12、白芍15、姜半夏12、細辛5、桑白皮15、黃芩12、地龍12、川椒5和甘草5。採用上述技術方案製成的藥物,具有疏風祛邪、宣肺通竅、化濁透膿、消腫散結的功能,可用於治療各種副鼻竇炎。臨床應用表明對於上頜竇、蝶竇、額竇、篩竇炎症的急性期、化膿期、慢性期以及形成囊腫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既能消散炎症、排除膿液也可以促使囊腫的吸收。
四、具體實施例實施例1,麻黃20、桂枝12、乾薑12、徐長卿10、防風10、五味子15、烏梅12、白芍15、姜半夏12、細辛5、桑白皮15、黃芩12、地龍12、川椒5和甘草5幹品,粉碎為粗末,過5-10篩。紗布作袋,裝藥封口。將上袋藥放砂鍋或煎藥機內,加水浸泡2小時以上,然後煮沸20-30分鐘取汁,二煎煮沸15-20分鐘取汁,兩煎混勻,2次分服。服藥最好在飯後半小時服,服後保暖微汗出為佳。避免受風著涼。
實施例2麻黃10、桂枝10、乾薑10、徐長卿5、防風5、五味子10、烏梅10、白芍10、姜半夏10、細辛3、桑白皮10、黃芩10、地龍10、川椒3甘草3,幹品粉碎為粗末,過5-10篩。紗布作袋,裝藥封口。將上袋藥放砂鍋或煎藥機內,加水浸泡2小時以上,然後煮沸20-30分鐘取汁,二煎煮沸15-20分鐘取汁,兩煎混勻,2次分服。服藥最好在飯後半小時服,服後保暖微汗出為佳。避免受風著涼。
實施例3麻黃30、桂枝15、乾薑15、徐長卿15、防風15、五味子20、烏梅15、白芍20、姜半夏15、細辛10、桑白皮20、黃芩15、地龍15、川椒8甘草8,幹品粉碎為粗末,過5-10篩。紗布作袋,裝藥封口。將上袋藥放砂鍋或煎藥機內,加水浸泡2小時以上,然後煮沸20-30分鐘取汁,二煎煮沸15-20分鐘取汁,兩煎混勻,2次分服。服藥最好在飯後半小時服,服後保暖微汗出為佳。避免受風著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鼻竇炎的藥物,其特徵在於主要包括麻黃、桂枝、乾薑、徐長卿、防風、五味子、烏梅、白芍、姜半夏、細辛和桑白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鼻竇炎的藥物,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黃芩、地龍、川椒和甘草。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治療鼻竇炎的藥物,其特徵在於上述藥物以重量計的份數是,麻黃10-30、桂枝10-15、乾薑10-15、徐長卿5-15、防風5-15、五味子10-20、烏梅10-15、白芍10-20、姜半夏10-15、細辛3-10、桑白皮10-20、黃芩10-15、地龍10-15、川椒3-8和甘草3-8。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治療鼻竇炎的藥物,其特徵在於其份數以重量計的最佳配方是麻黃20、桂枝12、乾薑12、徐長卿10、防風10、五味子15、烏梅12、白芍15、姜半夏12、細辛5、桑白皮15、黃芩12、地龍12、川椒5和甘草5。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成藥,特別是一種治療鼻竇炎的中成藥。治療鼻竇炎的藥物主要包括麻黃、桂枝、乾薑、徐長卿、防風、五味子、烏梅、白芍、姜半夏、細辛和桑白皮。還包括黃芩、地龍、川椒和甘草。採用上述技術方案製成的藥物,具有疏風祛邪、宣肺通竅、化濁透膿、消腫散結的功能,可用於治療各種副鼻竇炎。臨床應用表明對於上頜竇、蝶竇、額竇、篩竇炎症的急性期、化膿期、慢性期以及形成囊腫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既能消散炎症、排除膿液也可以促使囊腫的吸收。
文檔編號A61P11/02GK101028501SQ200710014129
公開日2007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2007年3月29日
發明者張金學 申請人:張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