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緣型高空作業車絕緣平臺轉臂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2 01:03: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轉臂裝置,特別是一種絕緣型高空作業車絕緣平臺轉臂裝置,用於高空作業車。
背景技術:
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絕緣型高空作業車在電力系統帶電作作業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絕緣型高空作業車絕緣平臺一般都是採用絕緣平臺迴轉支架和立柱直接相連的結構形式,這種結構簡單可靠,無論從設計還是製造都相對簡單。但是從實際應用上講,不能簡單便捷地使絕緣平臺移動到指定目標,需要重複調整作業車轉臺和工作臂的動作才能使平臺到達理想的位置;遇到類似電線桿的障礙物時也很難繞開。用戶使用後對此有不少的反饋意見,都表示這種結構比較笨拙,使用時不夠機動靈活。
中國專利201220427305.7公布了一種挖掘機的工作臂,該工作臂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但是仍然需要進一步改進。
如何設計出一種絕緣型高空作業車絕緣平臺轉臂裝置,克服上述缺點,成為我們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的絕緣型高空作業車絕緣平臺轉臂裝置,該轉臂裝置動作更加機動靈活。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絕緣型高空作業車絕緣平臺轉臂裝置,包括平臺迴轉支架和立柱,其特徵在於:所述轉臂裝置還包括轉臂,平臺迴轉支架和立柱通過轉臂連接。該設計不僅增大的作業範圍,而且也使得絕緣平臺動作更加機動靈活,同時也具有了一定的穿越障礙的能力。
本實用新型所述轉臂裝置還包括與立柱或者平臺迴轉支架連接的蝸輪蝸杆機構和馬達,蝸輪蝸杆機構和馬達相互連接。轉臂通過蝸輪蝸杆機構分別與平臺迴轉支架和立柱相連,其連接處均通過馬達來提供迴轉動力。
本實用新型所述立柱上安裝有蝸輪蝸杆機構,轉臂上安裝有馬達,或者,立柱上安裝有馬達,轉臂上安裝有蝸輪蝸杆機構。該結構增加了立柱與轉臂之間的轉動副。
本實用新型所述平臺迴轉支架上安裝有蝸輪蝸杆機構,轉臂上安裝有馬達,或者,平臺迴轉支架上安裝有馬達,轉臂上安裝有蝸輪蝸杆機構。該結構增加了平臺迴轉支架與轉臂之間的轉動副。
上述結構實現了轉臂對立柱和平臺迴轉支架的單獨控制。
本實用新型所述平臺迴轉支架設置有與絕緣平臺相連的結構,轉臂裝置還包括臂頭和工作臂,立柱與工作臂通過臂頭相連。
相比現有技術平臺迴轉支架和立柱直接連接在一起,本實用新型通過轉臂將二者之間拉開一件轉臂的長度,實現如下優點:若工作臂長度不變,可增大作業範圍;若作業範圍不變,可減小工作臂的長度;絕緣平臺動作更加機動靈活。小範圍內調整絕緣平臺的位置,
不需要操作轉臺和工作臂,只需操作轉臂即可;絕緣平臺具有一定的穿越障礙的能力,可轉動轉臂使絕緣平臺繞過電線桿等類似的障礙物。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註如下:絕緣平臺1、平臺迴轉支架2、左馬達3、左蝸輪蝸杆機構4、轉臂5、右馬達6、立柱7、右蝸輪蝸杆機構8、臂頭9、工作臂1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並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1。
參見圖1,本實施例為一種絕緣型高空作業車絕緣平臺轉臂裝置使用圖,包括絕緣平臺1、平臺迴轉支架2、馬達、蝸輪蝸杆機構、轉臂5、立柱7、臂頭9、工作臂10。絕緣平臺1與平臺迴轉支架2相連,平臺迴轉支架2通過轉臂5與立柱7相連,立柱7通過臂頭9與工作臂10相連。該結構設計下若工作臂長度不變,可增大作業範圍;若作業範圍不變,可減小工作臂的長度; 絕緣平臺動作更加機動靈活。小範圍內調整絕緣平臺的位置,不需要操作轉臺和工作臂,只需操作轉臂即可;絕緣平臺具有一定的穿越障礙的能力,可轉動轉臂使絕緣平臺繞過電線桿等類似的障礙物。
作為優選,馬達選用兩個,分別為左馬達3和右馬達6。
作為優選,蝸輪蝸杆機構選用兩個,分別為左蝸輪蝸杆機構4和右蝸輪蝸杆機構8。
左馬達3和左蝸輪蝸杆機構4相互連接,左馬達3為左蝸輪蝸杆機構4提供驅動力。左馬達3和平臺迴轉支架2相互連接,左蝸輪蝸杆機構4和轉臂5相互連接。
右馬達6和右蝸輪蝸杆機構8相互連接,右馬達6為右蝸輪蝸杆機構8提供驅動力。右蝸輪蝸杆機構8和立柱7相互連接,右馬達6和轉臂5相互連接。
本實施例只對轉臂作業部分做詳細介紹,高空作業車動作前的一些基本操作不作介紹。此處設定一個作業場景:要將絕緣平臺送至附近有障礙物(例如:電線桿)的一個目標位置做帶電作業。
先將工作臂10調整到大致的位置,使絕緣平臺1接近目標位置,最好使絕緣平臺1高度大致到達目標位置的高度,此時通過平臺上的操作手柄分別控制左馬達3和右馬達6,這樣左馬達3帶左蝸輪蝸杆機構4轉動,右馬達6就會分別和右蝸輪蝸杆機構8轉動。當左馬達3工作時,可控制平臺迴轉支架2作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當右馬達6工作時,可控制轉臂5作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這樣便可以在不操作工作臂10的情況下,使絕緣平臺1轉到目標位置。
從機械原理上來說,現有技術中平臺迴轉支架2和立柱7直接連接的結構構成一個轉動副;本實施例中轉臂5分別和平臺迴轉支架2形成了一個轉動副、和立柱7之間形成了一個轉動副,這樣相比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轉動副,使得絕緣平臺1水平方向的移動更加機動靈活,轉臂裝置與原來相比有了很大改進。
實施例2。
本實施例為一種絕緣型高空作業車絕緣平臺轉臂裝置使用圖,包括絕緣平臺1、平臺迴轉支架2、馬達、蝸輪蝸杆機構、轉臂5、立柱7、臂頭9、工作臂10。絕緣平臺1與平臺迴轉支架2相連,平臺迴轉支架2通過轉臂5與立柱7相連,立柱7通過臂頭9與工作臂10相連。該結構設計下若工作臂長度不變,可增大作業範圍;若作業範圍不變,可減小工作臂的長度; 絕緣平臺動作更加機動靈活。小範圍內調整絕緣平臺的位置,不需要操作轉臺和工作臂,只需操作轉臂即可;絕緣平臺具有一定的穿越障礙的能力,可轉動轉臂使絕緣平臺繞過電線桿等類似的障礙物。
作為優選,馬達選用兩個,分別為左馬達3和右馬達6。
作為優選,蝸輪蝸杆機構選用兩個,分別為左蝸輪蝸杆機構4和右蝸輪蝸杆機構8。
左馬達和左蝸輪蝸杆機構相互連接,左馬達為左蝸輪蝸杆機構提供驅動力。左蝸輪蝸杆機構和平臺迴轉支架2相互連接,左馬達和轉臂5相互連接。
右馬達和右蝸輪蝸杆機構相互連接,右馬達為右蝸輪蝸杆機構提供驅動力。右蝸輪蝸杆機構和立柱7相互連接,右馬達和轉臂5相互連接。
本實施例只對轉臂作業部分做詳細介紹,高空作業車動作前的一些基本操作不作介紹。此處設定一個作業場景:要將絕緣平臺送至附近有障礙物(例如:電線桿)的一個目標位置做帶電作業。
先將工作臂10調整到大致的位置,使絕緣平臺1接近目標位置,最好使絕緣平臺1高度大致到達目標位置的高度,此時通過平臺上的操作手柄分別控制左馬達3和右馬達6,這樣左馬達3帶左蝸輪蝸杆機構4轉動,右馬達6就會分別和右蝸輪蝸杆機構8轉動。當左馬達3工作時,可控制平臺迴轉支架2作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當右馬達6工作時,可控制轉臂5作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這樣便可以在不操作工作臂10的情況下,使絕緣平臺1轉到目標位置。
從機械原理上來說,現有技術中平臺迴轉支架2和立柱7直接連接的結構構成一個轉動副;本實施例中轉臂5分別和平臺迴轉支架2形成了一個轉動副、和立柱7之間形成了一個轉動副,這樣相比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轉動副,使得絕緣平臺1水平方向的移動更加機動靈活,轉臂裝置與原來相比有了很大改進。
實施例3。
本實施例為一種絕緣型高空作業車絕緣平臺轉臂裝置使用圖,包括絕緣平臺1、平臺迴轉支架2、馬達、蝸輪蝸杆機構、轉臂5、立柱7、臂頭9、工作臂10。絕緣平臺1與平臺迴轉支架2相連,平臺迴轉支架2通過轉臂5與立柱7相連,立柱7通過臂頭9與工作臂10相連。該結構設計下若工作臂長度不變,可增大作業範圍;若作業範圍不變,可減小工作臂的長度; 絕緣平臺動作更加機動靈活。小範圍內調整絕緣平臺的位置,不需要操作轉臺和工作臂,只需操作轉臂即可;絕緣平臺具有一定的穿越障礙的能力,可轉動轉臂使絕緣平臺繞過電線桿等類似的障礙物。
作為優選,馬達選用兩個,分別為左馬達3和右馬達6。
作為優選,蝸輪蝸杆機構選用兩個,分別為左蝸輪蝸杆機構4和右蝸輪蝸杆機構8。
左馬達和左蝸輪蝸杆機構相互連接,左馬達為左蝸輪蝸杆機構提供驅動力。左馬達和平臺迴轉支架2相互連接,左蝸輪蝸杆機構和轉臂5相互連接。
右馬達和右蝸輪蝸杆機構相互連接,右馬達為右蝸輪蝸杆機構提供驅動力。右馬達和立柱7相互連接,右蝸輪蝸杆機構和轉臂5相互連接。
本實施例只對轉臂作業部分做詳細介紹,高空作業車動作前的一些基本操作不作介紹。此處設定一個作業場景:要將絕緣平臺送至附近有障礙物(例如:電線桿)的一個目標位置做帶電作業。
先將工作臂10調整到大致的位置,使絕緣平臺1接近目標位置,最好使絕緣平臺1高度大致到達目標位置的高度,此時通過平臺上的操作手柄分別控制左馬達3和右馬達6,這樣左馬達3帶左蝸輪蝸杆機構4轉動,右馬達6就會分別和右蝸輪蝸杆機構8轉動。當左馬達3工作時,可控制平臺迴轉支架2作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當右馬達6工作時,可控制轉臂5作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這樣便可以在不操作工作臂10的情況下,使絕緣平臺1轉到目標位置。
從機械原理上來說,現有技術中平臺迴轉支架2和立柱7直接連接的結構構成一個轉動副;本實施例中轉臂5分別和平臺迴轉支架2形成了一個轉動副、和立柱7之間形成了一個轉動副,這樣相比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轉動副,使得絕緣平臺1水平方向的移動更加機動靈活,轉臂裝置與原來相比有了很大改進。
實施例4。
本實施例為一種絕緣型高空作業車絕緣平臺轉臂裝置使用圖,包括絕緣平臺1、平臺迴轉支架2、馬達、蝸輪蝸杆機構、轉臂5、立柱7、臂頭9、工作臂10。絕緣平臺1與平臺迴轉支架2相連,平臺迴轉支架2通過轉臂5與立柱7相連,立柱7通過臂頭9與工作臂10相連。該結構設計下若工作臂長度不變,可增大作業範圍;若作業範圍不變,可減小工作臂的長度; 絕緣平臺動作更加機動靈活。小範圍內調整絕緣平臺的位置,不需要操作轉臺和工作臂,只需操作轉臂即可;絕緣平臺具有一定的穿越障礙的能力,可轉動轉臂使絕緣平臺繞過電線桿等類似的障礙物。
作為優選,馬達選用兩個,分別為左馬達3和右馬達6。
作為優選,蝸輪蝸杆機構選用兩個,分別為左蝸輪蝸杆機構4和右蝸輪蝸杆機構8。
左馬達和左蝸輪蝸杆機構相互連接,左馬達為左蝸輪蝸杆機構提供驅動力。左蝸輪蝸杆機構和平臺迴轉支架2相互連接,左馬達和轉臂5相互連接。
右馬達和右蝸輪蝸杆機構相互連接,右馬達為右蝸輪蝸杆機構提供驅動力。右馬達和立柱7相互連接,右蝸輪蝸杆機構和轉臂5相互連接。
本實施例只對轉臂作業部分做詳細介紹,高空作業車動作前的一些基本操作不作介紹。此處設定一個作業場景:要將絕緣平臺送至附近有障礙物(例如:電線桿)的一個目標位置做帶電作業。
先將工作臂10調整到大致的位置,使絕緣平臺1接近目標位置,最好使絕緣平臺1高度大致到達目標位置的高度,此時通過平臺上的操作手柄分別控制左馬達3和右馬達6,這樣左馬達3帶左蝸輪蝸杆機構4轉動,右馬達6就會分別和右蝸輪蝸杆機構8轉動。當左馬達3工作時,可控制平臺迴轉支架2作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當右馬達6工作時,可控制轉臂5作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這樣便可以在不操作工作臂10的情況下,使絕緣平臺1轉到目標位置。
從機械原理上來說,現有技術中平臺迴轉支架2和立柱7直接連接的結構構成一個轉動副;本實施例中轉臂5分別和平臺迴轉支架2形成了一個轉動副、和立柱7之間形成了一個轉動副,這樣相比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轉動副,使得絕緣平臺1水平方向的移動更加機動靈活,轉臂裝置與原來相比有了很大改進。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狀、所取名稱等可以不同,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結構所作的舉例說明。凡依據本實用新型專利構思所述的構造、特徵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者簡單變化,均包括於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範圍內。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