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出藥管的混藥用輸液袋的製作方法
2023-05-19 15:18:06 2
專利名稱:帶出藥管的混藥用輸液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醫藥用包裝材料,具體涉及混藥用輸液袋的結構改進。
背景技術:
現有混藥用輸液袋如圖3所示由袋子1、接管2、出藥嘴3、帶穿刺功能的混藥嘴4及在輸液時防止藥液從混藥嘴4倒出的夾子5及接管6組成。使用時將混藥嘴4的針筒插入裝有需配藥的西林瓶中,將藥混好並吸入袋子1後,將夾子5鎖住接管6以防止藥液流入西林瓶中。輸液時,將輸液器插入出藥嘴3中,藥液經接管2,出藥嘴3流到輸液器中。這種結構的配藥用輸液袋的出藥通道是由接管2及出藥嘴3組成。制袋時需先將接管2與袋子1焊接在一起,灌裝完藥後,再將出藥嘴3塞入接管2中。這種結構使輸液袋的成本高,且生產設備及工藝複雜。且出藥嘴3是通過接管4內壁的粘接層在一定的溫度下緊密粘接在一起的。由於粘接層為酸性材料,故影響藥液的PH值。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同時生產設備及工藝也較為簡單的帶出藥管的混藥用輸液袋。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出藥管的混藥用輸液袋,包括袋子、混藥嘴、夾子和接管,接管連接於袋子上,夾子夾於接管上,混藥嘴與接管相連,其特徵在於在袋子上連接有出藥管。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出藥管包括管體,在管體的內腔中設置有密封層,在管體的出口處設置有保護膜。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採用一出藥管代替現有技術中的接管及出藥嘴,使輸液袋結構簡化,成本降低,同時生產設備及工藝也相對簡單。且出藥通道內壁無酸性粘接層、不影響藥液的PH值。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出藥管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現有技術的混藥用輸液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各標號表示1、袋子 2、接管 3、出藥嘴4、混藥嘴5、夾子 6、接管7、出藥管71、密封層 72、保護膜
73、管體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帶出藥管的混藥用輸液袋,包括袋子1、混藥嘴4、夾子5、接管6,接管6連接於袋子1上,夾子5夾於接管6上,混藥嘴4與接管6相連,在袋子1上還連接有出藥管7。
如圖2所示,出藥管7包括管體73,在管體73的內腔中設置有密封層71,在管體73的出口處設置有保護膜72。
使用時,將出藥管7出口處的保護膜72撕掉,將輸液器刺穿出藥管7上的密封層71,則袋子1中的藥液即可經出藥管7通過輸液器輸出。
權利要求1.一種帶出藥管的混藥用輸液袋,包括袋子(1)、混藥嘴(4)、夾子(5)和接管(6),接管(6)連接於袋子(1)上,夾子(5)夾於接管(6)上,混藥嘴(4)與接管(6)相連,其特徵在於在袋子(1)上連接有出藥管(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出藥管的混藥用輸液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出藥管(7)包括管體(73),在管體(73)的內腔中設置有密封層(71),在管體(73)的出口處設置有保護膜(7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出藥管的混藥用輸液袋,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同時生產設備及工藝也較為簡單的混藥用輸液袋,本實用新型包括袋子(1)、混藥嘴(4)、夾子(5)和接管(6),接管(6)連接於袋子(1)上,夾子(5)夾於接管(6)上,混藥嘴(4)與接管(6)相連,在袋子(1)上連接有出藥管(7)。
文檔編號A61M5/14GK2705154SQ20042003622
公開日2005年6月22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18日 優先權日2004年6月18日
發明者劉祥華, 彭勳德 申請人:湖南千山製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