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控可調音準的胡琴的製作方法
2023-05-12 01:51:21 1
專利名稱:內控可調音準的胡琴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各種胡琴的皮面和琴筒的組成結構,屬於中國民族樂器以皮面作發音的樂器類。
目前市場見到的各種胡琴,都是用鰾膠將蟒皮或蛇皮等粘於胡琴筒一端,作為發音部件。其存有以下缺點1.胡琴皮面易受氣候影響變化大,潮溼天氣皮面鬆軟發音不好,過於乾燥天氣,皮面過緊發音噪,由於皮面過緊有時發生破裂報廢。2.用鰾膠粘的皮面在琴筒上,始緊逐漸變鬆軟,據很多胡琴演奏家談,就是高級胡琴,新作好開始在一年內,音質不好,須經不斷的拉練使用一年多以後,音質漸好,但再用幾年後,皮面逐漸鬆軟,音質低弱,需換新皮,浪費較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於研製一種能以各種不同的音調需要,隨時可調皮面鬆緊,達到音質最理想的胡琴,可以長期保持胡琴皮面在良好狀況中使用,能延長皮面使用壽命,節約最珍貴的蟒皮和蛇皮材料。由於皮面和琴筒的組成不用鰾膠粘接,琴筒可用木料、竹料、硬塑料等多種材料製作。使用內控調音結構,可以保持胡琴的傳統造型和演奏方法。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內控可調音準的胡琴,是由蟒皮或蛇皮先加工成可套裝在琴筒一端的
型圈規格和胡琴筒組成的。其中先將蟒皮或蛇皮製成一定規格,用鋁條將皮的邊緣部位卷卡在鐵條圈上成
型圈,在
型圈上設置有規則拉孔,通過拉線的一端與其固定,拉線的另一端與卡制在胡琴筒內後部的調節鈕相連。
內控可調音準的胡琴,是採用蟒皮或蛇皮、鐵條、鋁條和琴筒等材料製成的。
圖1.是胡琴筒部外型結構示意圖(1)皮面(4)胡琴筒圖2.是本實用新型內控可調音準的胡琴的A-A斷面結構剖視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內控可調音準的胡琴作進一步的詳述。參見圖2,先將蟒皮或蛇皮(1)剪成所需規格,把皮的邊緣部位緊貼在鐵條圈(2)上,用鋁條(3)把皮的邊緣部位卷卡在鐵圈上成
型圈,在
圈上設置有規則的拉孔,通過拉線的一端與其固定,拉線的另一端與卡制在胡琴筒內後部的調節鈕(5)相連,通過調節鈕可作多種變化音高低。
本實用新型解決了各種胡琴不能變調和調動音量的難題,也解決了因用鰾膠粘接皮面於琴筒的組成後,因一次定型不能再變動,經氣候的變化所成造成的皮面自然逐漸鬆軟或報廢問題。可延長皮面使用壽命,節約最珍貴的稀有的野生蟒皮和蛇皮。該新型內控可調音準的胡琴。適合胡琴演奏家和使用者多年來想換代的理想樂器。
權利要求1.一種由蟒皮或蛇皮(1)、鐵條(2)、鋁條(3)、胡琴筒(4)、調節鈕(5)等組成的內控可調音準的胡琴,其特徵是將蟒皮或蛇皮製成一定規格,用鋁條將皮的邊緣部位卷卡在鐵條圈上成
型圈,在
上設置有規則拉孔,通過拉線的一端與其固定,拉線的另一端與卡制在胡琴筒內後部的調節鈕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內控可調音的胡琴,其特徵是通過卡制在胡琴筒內後部的調節鈕變化音高低。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內控可調音準的胡琴,是由蟒皮或蛇皮先加工成可套裝在琴筒一端的ㄇ型圈規格,和胡琴筒組成的,其中先將蟒皮或蛇皮(1)製成一定規格,用鋁條(3)將皮的邊緣部位卷卡在鐵條圈(2)上成ㄇ型圈,在ㄇ型圈上設置有規則拉孔通過拉線的一端與其固定,拉線的另一端與卡制在胡琴筒(4)內後部的調節鈕(5)相連。本實用新型解決了各種胡琴不能變調和調動音量的難題,也解決了因用鰾膠粘接皮面於琴筒的組成後,因一次定型不能再變動,經氣候的變化所造成的皮面自然逐漸鬆軟或報廢。
文檔編號G10D1/00GK2275275SQ96212570
公開日1998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1996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1996年6月19日
發明者李培俊 申請人:李培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