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立體泊車摩天輪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19:29:56 2
一種立體泊車摩天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所述的一種立體泊車摩天輪主要由泊車籠、泊車板、泊車輪內圈、泊車輪外圈、橋體、驅動輪和支承滑輪構成,其特徵在於:由泊車籠和泊車輪外圈、泊車輪內圈構成的泊車輪是通過支承滑輪和內圈控制滑輪組裝於橋體,所述的橋體前後設有泊取車時進出的門,上方設有用於驅動泊車輪的驅動輪和電機,所述驅動輪的兩側設有安裝於橋體的內圈控制滑輪。
【專利說明】一種立體泊車摩天輪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立體停車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立體泊車摩天輪。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隨著小汽車的普及數量日益增多,在現有的泊車位數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需求的同時也有部分公共場所和小區採用設立體停車設備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停車難問題。但是在公園、旅遊景區,如要想設立體停車庫,就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現有的立體停車設備外觀都不是很理想,和現有景觀無法容入,特別是升降橫移式立體停車庫,不但外觀不理想,還有佔地面積大,耗能大,停取車時間長等缺點。
【發明內容】
[0003]鑑於上述現有立體停車設備技術及款式的不足。
[0004]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立體泊車摩天輪、該結構簡單、設計新穎、整個設計由如一個遊樂園的娛樂摩天輪,不但能解決停車難問題還是景觀的一部分。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立體泊車摩天輪主要由泊車籠、泊車板、泊車輪內圈、泊車輪外圈、橋體、驅動輪和支承滑輪構成,其特徵在於:由泊車籠和泊車輪外圈、泊車輪內圈構成的泊車輪是通過支承滑輪和內圈控制滑輪組裝於橋體,所述的橋體前後設有泊取車時進出的門,上方設有用於驅動泊車輪的驅動輪和電機,所述驅動輪的兩側設有安裝於橋體的內圈控制滑輪。所述的泊車籠通過泊車板滑輪設有用於停泊汽車的泊車板,所述的泊車輪內圈與泊車輪外圈是通過泊車籠橫梁組裝成一個大圓圈型泊車輪的。所述的支承滑輪安裝於固定在基礎的滑輪座。所述的滑輪座上設有數個支承滑輪。
[0006]本發明具有結構合理可靠,製造成本低、停取車時方便快捷等優點外,特別是外觀和形式能與遊樂園或公園景觀有機的容為一體。佔地面積小停車量大。是一款投資成本低、節省土地資源的新型立體停車設備。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發明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泊車籠與泊車板組合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側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主視圖
圖中:1泊車籠,2泊車輪內圈,3泊車輪外圈,4橋體,5驅動輪,6電機,7,內圈控制滑輪,8泊車板,9支承滑輪,10滑輪座,11泊車板滑輪,12汽車,13門,14基礎,15橫梁。
【具體實施方式】
[0008]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立體泊車摩天輪主要由泊車籠、泊車板、泊車輪內圈、泊車輪外圈、橋體、驅動輪和支承滑輪構成,其特徵在於:由泊車籠I和泊車輪外圈3、泊車輪內圈2構成的泊車輪是通過支承滑輪9和內圈控制滑輪7組裝於橋體4,所述的橋體4前後設有泊取車時進出的門13,上方設有用於驅動泊車輪的驅動輪5和電機6,所述驅動輪5的兩側設有安裝於橋體4的內圈控制滑輪7。所述的泊車籠通過泊車板滑輪11設有用於停泊汽車的泊車板8,所述的泊車輪內圈2與泊車輪外圈3是通過泊車籠I橫梁15組裝成一個大圓圈型泊車輪的。所述的支承滑輪9安裝於固定在基礎14的滑輪座10。所述的滑輪座10上設有數個支承滑輪9。
[0009]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的專利和範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的涵蓋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立體泊車摩天輪,主要由泊車籠、泊車板、泊車輪內圈、泊車輪外圈、橋體、驅動輪和支承滑輪構成,其特徵在於:由泊車籠(I)和泊車輪外圈(3)、泊車輪內圈(2)構成的泊車輪是通過支承滑輪(9)和內圈控制滑輪(7)組裝於橋體(4),所述的橋體(4)前後設有泊取車時進出的門(13),上方設有用於驅動泊車輪的驅動輪(5)和電機(6),所述驅動輪(5)的兩側設有安裝於橋體(4)的內圈控制滑輪(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體泊車摩天輪,其特徵在於:泊車籠通過泊車板滑輪(11)設有用於停泊汽車的泊車板(8 ),所述的泊車輪內圈(2 )與泊車輪外圈(3 )是通過泊車籠(I)橫梁(15)組裝成一個大圓圈型泊車輪的。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體泊車摩天輪,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支承滑輪(9)安裝於固定在基礎(14)的滑輪座(1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立體泊車摩天輪,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滑輪座(10)上設有數個支承滑輪(9)。
【文檔編號】E04H6/16GK104047450SQ201410322345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8日
【發明者】沈金鐘 申請人:沈金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