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切割機刀頭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13:56:11 3
一種切割機刀頭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切割機刀頭,包括固定座及固定座下端依次連接有的筒體和刀輪組件,筒體內呈階梯型形成第一容納腔和第二容納腔,第一容納腔內套合有活塞,第二容納腔內軸向貫穿一刀軸,刀軸部分地延伸至第一容納腔與活塞固定連接,使活塞與第一容納腔內壁表面形成了一空腔,活塞可在空腔內上下移動,固定座上開設有與活塞的上表面相通的第一氣孔,筒體上開設有使空腔與外界相通的第二氣孔,氣壓經第一氣孔推動活塞沿空腔的軸向向下運動,進而帶動刀軸和刀輪組件下壓。本實用新型通過對切割機刀頭進行改善,利用活塞實現氣缸密封,延長了使用壽命且切割壓力穩定可靠,減少了玻璃切割的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專利說明】—種切割機刀頭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玻璃切割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切割機刀頭。
【背景技術】
[0002]玻璃切割機是一種專用於玻璃加工和下料的一種加工機械設備,玻璃切割機刀頭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玻璃切割機的切割質量和使用壽命。
[0003]目前,玻璃切割機刀頭中使用的氣囊密封性差,切割玻璃時氣壓不穩定,且氣囊在刀頭運動中被反覆輾壓,使用壽命短,需經常更換,增加了玻璃切割成本,降低了玻璃切割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切割機刀頭,解決了以往使用氣囊密封性差,壽命短以及氣壓不穩定等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切割機刀頭,包括固定座,在所述固定座下端依次連接有筒體和刀輪組件,所述筒體內設有刀軸,所述筒體內呈階梯型且形成第一容納腔和第二容納腔,所述第一容納腔內套合有活塞;所述刀軸軸向貫穿於所述第二容納腔內且部分地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納腔中與所述活塞固定連接;部分地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納腔中的所述刀軸使所述活塞與所述第一容納腔內壁表面形成了一空腔,所述活塞可在所述空腔內上下移動;所述固定座上開設有與所述活塞的上表面相通的第一氣孔,所述筒體上開設有使所述空腔與外界相通的第二氣孔,氣壓經所述第一氣孔推動所述活塞沿所述空腔的軸向向下運動,進而帶動所述刀軸和所述刀輪組件下壓。
[0006]在本實用新型的切割機刀頭中,所述活塞外周面設置有用於容置第一密封圈的容置槽,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表面與所述第一容納腔的內壁面抵持彈性接觸。
[0007]在本實用新型的切割機刀頭中,所述刀軸下端區域外周套設有耐磨套。
[0008]在本實用新型的切割機刀頭中,所述耐磨套為錫青銅耐磨套。
[0009]在本實用新型的切割機刀頭中,所述刀軸上端區域外周還套設有彈簧,所述彈簧一端抵持在所述耐磨套的上端面,所述彈簧的另一端抵持在所述活塞下表面上,所述彈簧用於使所述活塞沿所述空腔的軸向向上復位。
[0010]在本實用新型的切割機刀頭中,沿所述刀軸的徑向方向上設有與所述刀輪組件連接的螺紋孔,所述螺紋孔內插入一導油件,所述導油件內開有進油孔道。
[0011]在本實用新型的切割機刀頭中,所述固定座側面開有凹槽,所述凹槽內固定貼合連接一下半燕尾槽塊,所述凹槽內還活動連接一上半燕尾槽塊,所述上半燕尾槽塊的上端面與所述固定座之間部分設有間隙空間,使所述上半燕尾槽塊可上下擺動。
[0012]在本實用新型的切割機刀頭中,所述上半燕尾槽塊通過第一螺釘與所述固定座活動連接,所述第一螺釘從上向下穿過所述固定座和上半燕尾槽塊。
[0013]在本實用新型的切割機刀頭中,所述固定座的下端部部分地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納腔內且與所述第一容納腔的內壁表面設有第二密封圈。
[0014]實施本實用新型的切割機刀頭,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對玻璃切割機刀頭進行改善,利用活塞實現氣缸密封代替氣囊,其密封效果可靠,延長使用壽命且切割壓力穩定可靠,減少了玻璃切割的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切割機刀頭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切割機刀頭的結構原理和具體實現作進一步說明:
[0017]如圖1所示,一種切割機刀頭,包括固定座I和筒體2,固定座I下端面的側緣開有缺口,筒體2的上端部具有折彎,固定座I的下端缺口與筒體2的上端的折彎通過第二螺釘20和第三螺釘30固定連接。
[0018]其中筒體2為內中空且內部呈階梯型以形成第一容納腔和第二容納腔,第一容納腔的內徑大於第二容納腔的內徑。
[0019]第一容納腔內套合有活塞21,活塞21下面固定連接有刀軸3,刀軸3軸向貫穿於第二容納腔內,刀軸3下端連接有刀輪組件4,刀輪組件4包括其下部連接的刀輪5。
[0020]其中活塞21可以為橡膠活塞、銅活塞、鋁活塞、鑄鐵活塞、鑄鋼活塞、陶瓷活塞中的任一種,其中優選為銅活塞。活塞21外周面設置有用於容置彈性第一密封圈22的容置槽(圖中未標不),第一密封圈22的外表面與第一容納腔的內壁面抵持彈性接觸;活塞21下表面與刀軸3上表面沿中心軸分別開有相對應的孔(圖中未標示),通過在孔中穿插一連接件(圖中未標示),將活塞21與刀軸3固定連接,其中連接件與孔可以是通過螺紋連接。
[0021]其中刀軸3還部分地延伸至第一容納腔中與活塞21相連接,使活塞21與第一容納腔的內壁表面形成了一空腔23,使活塞21在空腔23內上下移動。
[0022]在固定座I上對應活塞21的位置處開設有與活塞21的上表面相通的第一氣孔24,在筒體2上開設有使空腔23與外界相通的第二氣孔25,氣壓經第一氣孔24對活塞21施加壓力,推動活塞21沿空腔23的軸向向下運動,進而帶動刀軸3和刀輪組件4下壓,而通過第二氣孔25進氣壓將活塞21復位。
[0023]進一步地,刀軸3的外周從下端至上端依次套設有耐磨套26和彈簧27,彈簧27抵持在耐磨套26的上端面上。
[0024]其中耐磨套26的內表面與刀軸3的外周表面相貼合,耐磨套26外表面與筒體2的第二容納腔的內壁面固定連接,則刀軸3下壓軸向運動時相對耐磨套26滑動,防止筒體2的第二容納腔內壁磨損,通過耐磨套26也減少了刀軸3的磨損;耐磨套26的下端面與刀軸3和筒體2的下端面平齊,耐磨套26的軸向長度比第二容納腔的長度要短,即耐磨套26的上端面低於第二容納腔的上表面,位於第二容納腔內部。耐磨套26優選為錫青銅耐磨套,進一步減少刀軸3的磨損。
[0025]其中彈簧27 —端抵持在耐磨套26的上端面,另一端抵持在活塞21下表面上。當玻璃切割完成後,彈簧27同樣也可以推動活塞21沿空腔23的軸向向上復位。因此,可以理解地是,活塞21既可以通過第二氣孔25引進氣壓使活塞21復位,也可以通過彈簧27的彈壓使活塞21復位。
[0026]進一步地,沿刀軸3的徑向方向上設有與刀輪組件4連接的螺紋孔(圖中未標示),螺紋孔內插入一導油件6,導油件6內開有進油孔道7,通常是煤油,用於潤滑玻璃切割機頭。另外,該導油件6還能起到防止刀軸3在筒體2內旋轉的作用。
[0027]其工作原理:氣壓通過第一氣孔24傳遞到活塞21上,對活塞21施加壓力,活塞21沿空腔23的軸向向下運動,驅動刀軸3下壓,進一步帶動刀軸組件4下壓,刀輪組件4下端的刀輪5與玻璃切割機檯面上的平板玻璃接觸,當刀輪5按一定的軌跡以恆定的壓力在玻璃上滾過後,即在玻璃上留下一道切割線,按此切割線即可把玻璃掰開,達到了切割玻璃的目的。其中在利用氣壓推動活塞21過程中,空腔23中的氣體通過第二氣孔25排出,而切割完成後通氣孔25的另一個作用是用來引進氣壓推動活塞21沿空腔23的軸向向上復位,也可以通過在活塞21下表面設置彈簧27使活塞21復位。
[0028]通過在筒體2中設置活塞21形成氣缸密封,摒棄了以往的氣囊裝置,由氣囊的反覆伸縮和擴張運動變成了活塞21在筒體2中的活塞運動,氣密性更好,壽命更長,零部件更通用,減少了切割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0029]如圖1所示,固定座I下端面的側緣開有缺口,因此固定座I的下端部形成一凸出的部分(圖中未標示)延伸至第一容納腔內,該凸出的部分與第一容納腔的內壁表面設有第二密封圈28。
[0030]固定座I側面開有凹槽(圖中未標示),凹槽內通過第四螺釘40固定貼合連接一下半燕尾槽塊101,凹槽內還通過第一螺釘10活動連接一上半燕尾槽塊102,上半燕尾槽塊102的上端面與固定座I之間部分設有間隙空間103,第一螺釘10從上向下穿過固定座I和上半燕尾槽塊102,使上半燕尾槽塊102利用間隙空間103可上下擺動。
[0031]其中上半燕尾槽塊102和下半燕尾槽塊101遠離固定座I凹槽的一端可以安裝在玻璃切割機上其它的部件上,即燕尾槽軌道,進而將整個切割機刀頭安裝在了燕尾槽軌道上,這樣就可以在燕尾槽軌道上同時安裝多個切割機刀頭,在玻璃切割機一次運動循環中,可以切割出與安裝切割機刀頭數量相同的玻璃片數,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同時僅需擰松或擰緊第一螺釘10,使上半燕尾槽塊102上下擺動,調整切割機刀頭的位置,進而連接在燕尾槽軌道上,十分方便快捷。
[0032]應當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所有這些改進或變換都應屬於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切割機刀頭,包括固定座(I ),在所述固定座(I)下端依次連接有筒體(2)和刀輪組件(4),所述筒體(2)內設有刀軸(3),其特徵在於,所述筒體(2)內呈階梯型且形成第一容納腔和第二容納腔,所述第一容納腔內套合有活塞(21); 所述刀軸(3)軸向貫穿於所述第二容納腔內且部分地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納腔中與所述活塞(21)固定連接; 部分地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納腔中的所述刀軸(3)使所述活塞(21)與所述第一容納腔內壁表面形成了 一空腔(23 ),所述活塞(21)可在所述空腔(23 )內上下移動; 所述固定座(I)上開設有與所述活塞(21)的上表面相通的第一氣孔(24),所述筒體(2)上開設有使所述空腔(23)與外界相通的第二氣孔(25),氣壓經所述第一氣孔(24)推動所述活塞(21)沿所述空腔(23)的軸向向下運動,進而帶動所述刀軸(3)和所述刀輪組件(4)下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機刀頭,其特徵在於,所述活塞(21)外周面設置有用於容置第一密封圈(22)的容置槽,所述第一密封圈(22)的外表面與所述第一容納腔的內壁面抵持彈性接觸。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機刀頭,其特徵在於,所述刀軸(3)下端區域外周套設有耐磨套(26)。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切割機刀頭,其特徵在於,所述耐磨套(26)為錫青銅耐磨套。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切割機刀頭,其特徵在於,所述刀軸(3)上端區域外周還套設有彈簧(27 ),所述彈簧(27 ) —端抵持在所述耐磨套(26 )的上端面,所述彈簧(27 )的另一端抵持在所述活塞(21)下表面上,所述彈簧(27 )用於使所述活塞(21)沿所述空腔(23 )的軸向向上復位。
6.如權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切割機刀頭,其特徵在於,沿所述刀軸(3)的徑向方向上設有與所述刀輪組件(4)連接的螺紋孔,所述螺紋孔內插入一導油件(6),所述導油件(6)內開有進油孔道(7)。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切割機刀頭,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座(I)側面開有凹槽,所述凹槽內固定貼合連接一下半燕尾槽塊(101),所述凹槽內還活動連接一上半燕尾槽塊(102),所述上半燕尾槽塊(102)的上端面與所述固定座(I)之間部分設有間隙空間(103),使所述上半燕尾槽塊(102)可上下擺動。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切割機刀頭,其特徵在於,所述上半燕尾槽塊(102)通過第一螺釘(10)與所述固定座(I)活動連接,所述第一螺釘(10)從上向下穿過所述固定座(I)和上半燕尾槽塊(102)。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機刀頭,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座(I)的下端部部分地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納腔內且與所述第一容納腔的內壁表面設有第二密封圈(28)。
【文檔編號】C03B33/00GK203461961SQ201320437951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22日
【發明者】李聖根 申請人:深圳奔迅汽車玻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