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微通道側出風冷凝機組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10:38:19 1

本實用新型屬於製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微通道側出風冷凝機組。
背景技術:
微通道平行流換熱器,由扁管、翅片及集流管等組成,扁管內有數十條細微流道,在扁管的兩端與集流管相聯。集管內設置隔板,將換熱器流道分隔成數個流程。微型微通道換熱器是一種結構緊湊、輕巧、高效的換熱器,微通道的當量直徑在10-1000μm,長時間使用後會造成微通道的堵塞,功率消耗大,製冷不均,效果較差,導致運行成本增高。另外,微通道冷凝器長時間使用後,風道會堵塞各種雜質和灰塵,影響換熱效果,冷凝器清洗比較麻煩,增加運行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微通道冷凝機組。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微通道側出風冷凝機組,包括機箱、製冷部件,所述製冷部件安裝在機箱內,所述製冷部件通過製冷管道連通,所述製冷部件包括壓縮機、微通道過濾器、微通道冷凝器、冷凝風機、儲液器、乾燥過濾器、電磁閥、出口截止閥、入口截止閥、壓力控制器、進風過濾網、製冷管道;所述儲液器中的製冷劑氣體通過壓縮機的壓縮後變為氣體,經過微通道過濾器過濾後進入微通道冷凝器,經過微通道冷凝器後變為液體流向儲液器,液體流依次經過乾燥過濾器、電磁閥、出口截止閥後經過膨脹閥節流,與冷庫中的冷風機進行熱交換,冷庫被冷卻降溫後,氣化的製冷劑經過入口截止閥,進入壓縮機。
所述製冷劑流出和流入機箱的製冷管道上分別設有高低壓壓力檢測接口,高壓壓力檢測接口安裝有高壓油表,低壓壓力檢測接口安裝有低壓油表。
所述微通道冷凝器為平行流微通道冷凝器
所述冷凝風機為吸風式。
所述微通道冷凝器的進風口安裝有進風過濾網。
所述製冷管道中的壓力由安裝在機箱上的壓力控制器控制。
本實用新型採用微通道平行流冷凝器,換熱性能提高15%,製冷劑充注量減少50%,可有效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微通道冷凝器進口安裝有微通道過濾器,結構簡單,一次性投入少,大大延長了微通道冷凝機組的使用壽命;微通道冷凝器進風口安裝有過濾網,可有效攔截容易阻塞微通道翅片通道的雜質、灰塵等,大大減少冷凝器的清洗次數,只需定期清洗過濾網即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安裝完整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說明:
參見圖1、圖2、圖3,一種新型微通道側出風冷凝機組,包括機箱、製冷部件,所述製冷部件安裝在機箱內,所述製冷部件通過製冷管道連通。製冷部件包括壓縮機1、微通道過濾器2、平行流微通道冷凝器3、冷凝風機4、儲液器5、乾燥過濾器6、電磁閥7、入口截止閥8、出口截止閥9、壓力控制器10、進風過濾網11、高壓油表12、低壓油表13及製冷管道。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為:低溫低壓的製冷劑氣體通過壓縮機1的壓縮後變為高溫高壓的氣體,經過微通道過濾器2,進入平行流微通道冷凝器3,在平行流微通道冷凝器3中製冷劑冷凝液化,與平行流微通道冷凝器3換熱後的熱量經過冷凝風機4排出,製冷劑變為常溫高壓的液體後流向儲液器5,然後依次經過乾燥過濾器6、電磁閥7、出口截止閥8,製冷劑液體經過膨脹閥節流,與冷庫中的冷風機進行熱交換,製冷劑蒸發氣化變為低溫低壓的氣體,同時冷庫被冷卻降溫;氣化後的製冷劑流回入口截止閥9,進入壓縮機1,完成一個循環。
設置在平行流微通道冷凝器3正前方或正後方的冷凝風機4,將平行流微通道冷凝器3換熱後的熱量吹散,加速冷凝效率。所述冷凝風機4為吸風式,空氣經過進風過濾網11過濾雜質後再流過平行流微通道冷凝器3,過濾網11可有效攔截容易阻塞平行流微通道冷凝器3翅片通道中的雜質、灰塵等,大大減少冷凝器的清洗次數,只需定期清洗過濾網即可。
所述製冷劑流出和流入機箱的製冷管道上分別設有高低壓壓力檢測接口,高壓壓力檢測接口安裝有高壓油表,低壓壓力檢測接口安裝有低壓油表,高壓油表12和低壓油表13可實時顯示系統高低壓值,通過壓力控制器10實現製冷凝機組內的壓力自動控制。
所述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記載的內容之後,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於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