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軟組織損傷的松針的製作方法
2023-05-09 04:03:36
專利名稱:治療軟組織損傷的松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治療疾病用的器械,具體地說是一種外科用治療軟組織損傷的針具。
目前,中醫針灸科對於治療軟組織損傷和緩解痛疼症狀,常用的器械是採用多年來延續使用的毫針。這種毫針針身徑細為0.23-0.45mm,長度通常在25-100毫米之間;其針柄是用與針身直徑相同的細銅絲或不鏽鋼絲,纏繞而形成的,長度為25-40mm;針身的前端部為圓尖形。由於毫針的結構所造成針身細而軟,當用其治療運動性軟組織損傷時,歷來只限於在穴位內或痛點處施提插與捻轉手法致局部得氣,以及持續留針的方法進行治療。這種針用來治療軟組織損傷效果不佳,只能暫時緩解症狀,不能根治。其主要原因是毫針的針身直徑細,針身軟,力度小,不能用針刺外科松解術治療軟組織損傷後的機化疤痕病灶。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針身硬,力度大,可治療運動性軟組織損傷後遺症的松解針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要點是針身直徑為0.8-1.2毫米,針柄為棒狀體,針身的根部插入針柄一端中心部位縱向孔焊牢。針身前端部的針頭可製成劍頭體。
本實用新型出現後,可使用毫針治療不佳的運動性軟組織損傷,能夠用該松針結合針刺外科松解術,對軟組織內的疤痕病灶得到有效治療。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針頭局部放大圖。
圖3為圖2的側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針柄外加針杆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分件結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的針柄(1)末端內螺紋可與兩端帶外螺紋的針杆(4)一端螺紋連接,針杆(4)的另一端可螺紋連接尾帽(5),便於握針。劍頭體的針頭(3)是兩面對稱且中間有凸起的劍脊直達劍鋒,劍脊兩側為扁刃,邊緣為鋒利的劍刃。
針頭(3)為劍頭體的松針,主要用於治療機體淺部和局部無重要的神經與血管組織的深部粘連性疤痕,將該針的劍頭尖刺入至疤痕組織施縱橫搖擺,將疤痕組織刺松而治癒。
權利要求1.一種由針柄和針身組成的治療軟組織損傷的松針,其特徵在於針身直徑為0.8-1.2毫米,針柄為棒狀體,針身的根部插入針柄一端中心部位縱向孔焊牢,針身前端部的針頭可製成劍頭體。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軟組織損傷的松針,其特徵在於針柄(1)末端內螺紋可與兩端帶外螺紋的針杆(4)一端螺紋連接,針杆(4)的另一端可螺紋連接尾帽(5)。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軟組織損傷的松針,其特徵在於劍頭體的針頭(4)是兩面對稱且中間有凸起的劍脊直達劍鋒,劍脊兩側為扁刃,邊緣為鋒利的劍刃。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治療疾病用的器械,具體地說是一種外科用治療軟組織損傷的針具、針身直徑為0.8-1.2毫米,針柄為棒狀體,針身的根部插入針柄一端中心部位縱向孔焊牢。針身前端部的針頭可製成劍頭體。本實用新型出現後,可使用毫針治療不佳的運動性軟組織損傷,能夠用該松針結合針刺外科鬆懈術,對軟組織內的疤痕病灶得到有效治療。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A61H39/08GK2071958SQ9021378
公開日1991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1990年9月3日 優先權日1990年9月3日
發明者肖萬坤 申請人:肖萬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