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副車架邊梁焊接總成的製作方法
2023-05-08 21:31:01 2
專利名稱:汽車副車架邊梁焊接總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副車架的梁。
背景技術:
前副車架是汽車底盤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承載發動機與轉向系統,連接著穩定杆、控制臂與車身,是底盤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的前副車架結構如圖1所示,由前梁13、左右邊梁11、12、後梁14及各懸置支架焊接而成。前後梁13、14分別承載發動機、轉向機、穩定杆的載荷,左右邊梁11、12主要承載前後控制臂的載荷。傳統邊梁如圖2所示,為上下片111、112焊接組成,邊梁前控制臂安裝區域中間撐一個套筒110,套筒110的兩端分別和邊梁上下片111、112焊接。這樣設計汽車副車架邊梁其性能不佳,容易在套筒連接部分失效。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汽車副車架邊梁焊接總成,其具有性能強、重量輕的特點。為實現所述目的的汽車副車架邊梁焊接總成,包括由邊梁上片和邊梁下片焊接而成的邊梁本體,以及連接在邊梁本體上的套筒,其特點是,還包括內支架,內支架位於邊梁下片內部,並焊接在邊梁下片上,所述套筒的兩端焊接在內支架上。所述的汽車副車架邊梁焊接總成,其進一步的特點是,所述套筒的一端還焊接在邊梁上片上。所述的汽車副車架邊梁焊接總成,其進一步的特點是,該內支架包括平面部以及自平面部的相對兩側折彎形成的翻邊,套筒和所述翻邊相正交,所述翻邊上有承接槽,所述套筒由翻邊上的承接槽承接,所述套筒的外側和所述承接槽焊接。所述的汽車副車架邊梁焊接總成,其進一步的特點是,該內支架的平面部和邊梁下片貼合焊接。所述的汽車副車架邊梁焊接總成,其進一步的特點是,該內支架的平面部上有減重孔。所述的汽車副車架邊梁焊接總成,其進一步的特點是,所述焊接為塞焊,邊梁下片上形成有塞焊孔。改進後的設計使前控制臂的載荷通過套筒傳導到邊梁上片的同時通過內支架分解到邊梁下片與內支架焊接的部位,力的傳遞更加分散,從而在邊梁控制臂套筒連接處應力明顯下降,因此改進後的設計方案具有性能強、工藝方便、重量輕等優點。
圖1是前副車架的示意圖。[0015]圖2是前副車架的邊梁的分解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副車架邊梁的分解示意圖。圖4是圖3中套筒和內支架的組合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3和圖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前副車架的邊梁本體由邊梁上片21和邊梁下片22焊接而成,汽車副車架邊梁焊接總成還包括內支架23,內支架23位於邊梁下片22內,並焊接在邊梁下片22上,套筒24的一端焊接在邊梁上片21而兩端軸身下側焊接在內支架23上,這樣的好處是可以通過內支架23將載荷在邊梁下片22上分散開來,避免應力集中。而如圖2所示的設計中,在前控制臂硬點位置承受的載荷通過套筒110直接傳導到邊梁上下片111、112,因此邊梁承受很大的縱向、側向作用力,而考慮到輕量化及衝壓要求,邊梁往往不能選擇很厚的衝片,因此在邊梁控制臂套筒連接處出現應力集中區,導致該區域失效。圖3所示的實施例就可以克服該問題。參照圖4,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內支架23具有平面部230以及自平面部230的兩側通過折彎形成的翻邊232,套筒24和翻邊232呈正交布置。翻邊232的中間形成承接槽234,用於承接套筒24,套筒24與承接槽234焊接,內支架23的平面部230與邊梁下片22焊接,例如為塞焊,如圖3所示,相應地可在邊梁下片22的對應部分形成塞焊孔220。這樣套筒24通過一個內支架23、三條焊縫牢牢就固定在邊梁內部。
權利要求1.汽車副車架邊梁焊接總成,包括由邊梁上片和邊梁下片焊接而成的邊梁本體,以及連接在邊梁本體上的套筒,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內支架,內支架位於邊梁下片內部,並焊接在邊梁下片上,所述套筒的兩端焊接在內支架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副車架邊梁焊接總成,其特徵在於,所述套筒的一端還焊接在邊梁上片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副車架邊梁焊接總成,其特徵在於,該內支架包括平面部以及自平面部的相對兩側折彎形成的翻邊,套筒和所述翻邊相正交,所述翻邊上有承接槽,所述套筒由翻邊上的承接槽承接,所述套筒的外側和所述承接槽焊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副車架邊梁焊接總成,其特徵在於,該內支架的平面部和邊梁下片貼合焊接。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副車架邊梁焊接總成,其特徵在於,該內支架的平面部上有減重孔。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副車架邊梁焊接總成,其特徵在於,所述焊接為塞焊,邊梁下片上形成有塞焊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汽車副車架邊梁焊接總成,其具有性能強、重量輕的特點。為實現所述目的的汽車副車架邊梁焊接總成,包括由邊梁上片和邊梁下片焊接而成的邊梁本體,以及連接在邊梁本體上的套筒,其特點是,還包括內支架,內支架位於邊梁下片內部,並焊接在邊梁下片上,所述套筒的兩端焊接在內支架上。
文檔編號B62D21/09GK202935429SQ201220609548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6日
發明者周玫, 王成龍 申請人:上海匯眾汽車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