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角度傳感器的軸夾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03:19:21 3
專利名稱:旋轉角度傳感器的軸夾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旋轉角度傳感器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位 於旋轉角度傳感器與被測轉軸的連接位置的夾緊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無論是機車床、機電設備,還是汽車、輪船、甚至飛機上都會 應用到對其轉軸類旋轉機構的轉速、旋轉的角度進行檢測的傳感器,此類 傳感器種類多種多樣,它可以是電感式、電阻式、電容式、光電式或其它 形式的傳感器。通常角度傳感器是安裝在轉向機構上,角度傳感器與信號 處理電路連接,信號處理電路與顯示電路連接,這樣,可以將機構轉過的 角度從顯示電路中顯示出來,可以提高掌控方向的準確性。為了進一步提 高檢測的效果,人們嘗試將角度傳感器套接於轉軸類旋轉機構的外圍,但 由於轉軸的規格有存在大小之分,因而套接於轉軸上角度傳感器必需要根 據轉軸的規格才能確定其軸夾的直徑大小,難以在生產中得到推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種不僅 結構簡單,安裝調節方便,而且防滑性能佳的旋轉角度傳感器的軸夾裝置。
本實用新型是採用如下技術解決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一種旋轉角度 傳感器的軸夾裝置,設置在與轉軸套接的活動套上,其特徵在於它包括 若千塊沿圓周分布的固定片、與固定片卡接配合的螺紋圈以及螺紋圈外圍 螺接的固定圈,固定片的外側面成型有卡位件,該卡位件底部設置有與活 動套轉動連接的轉軸,卡位件的上部設有斜面,固定圈頂壓於卡位件的斜面上並與其滑動接觸。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說明,所述螺紋圈的主體下部設置有若干個縱 向分布的凹槽,該凹槽與卡位件的斜面卡接配合。
所述固定片的內側面為與轉動軸表面配合的防滑面,該防滑面帶有齒紋。
所述固定片內側設置的防滑面呈弧型。
本實用新型採用上述技術解決方案所能達到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實用新型採用若干塊沿圓周分布的固定片、螺紋圈以及螺紋圈 外圍螺接的固定圈構成的活動鎖合結構,通過改變固定圈旋入螺紋圈的位 置,改變固定圈對卡位件的斜面的頂壓位置,此過程固定片始終緊貼於轉 軸上,可以適應不同直徑大小的轉軸,適用範圍廣。
2、 固定片的內側面設置齒紋面,提高摩擦係數,有效防止傳感器與 轉軸發生相對轉動。
圖1為本實用新型旋轉角度傳感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軸夾裝置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固定片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活動套2、固定片3、螺紋圈4、固定圈5、 防滑面6、卡位件7、轉軸8、凹槽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旋轉角度傳感器的軸夾裝置, 設置在與轉軸套接的活動套1上,它包括若干塊沿圓周分布的固定片2、 與固定片2卡接配合的螺紋圈3以及螺紋圈3外圍螺接的固定圈4,固定片2的內側面為與轉動軸表面配合的防滑面5,該防滑面5呈弧型,其上 帶有齒紋。固定片2的外側面成型有卡位件6,該卡位件6底部設置有與 活動套轉動連接的轉軸7,卡位件6的上部設有斜面,固定圈4頂壓於卡 位件6的斜面上並與其滑動接觸,固定圈4與卡位件上部的斜面連接處為 斜面。螺紋圈3的主體下部設置有若干個縱向分布的凹槽8,該凹槽8與 卡位件6的斜面卡接配合。
使用過程中,將固定圈旋入螺紋圈,當固定圈主體下部的斜面與卡位 件上部斜面接觸時,繼續旋轉固定圈,使其對卡位件斜面產生頂壓力,卡 位件受力沿底部的轉軸轉過一定的角度,此時,若干塊定位片構成的圓的 直徑與初始狀態相比為縮小狀態;同樣,反向旋轉固定圈即可增大若干塊 定位片構成的圓的直徑,以適應不同直徑的連接軸。
權利要求1、一種旋轉角度傳感器的軸夾裝置,設置在與轉軸套接的活動套上,其特徵在於它包括若干塊沿圓周分布的固定片、與固定片卡接配合的螺紋圈以及螺紋圈外圍螺接的固定圈,固定片的外側面成型有卡位件,該卡位件底部設置有與活動套轉動連接的轉軸,卡位件的上部設有斜面,固定圈頂壓於卡位件的斜面上並與其滑動接觸。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角度傳感器的軸夾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螺紋圈的主體下部設置有若干個縱向分布的凹槽,該凹槽與卡位件的 斜面卡接配合。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角度傳感器的軸夾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固定片的內側面為與轉動軸表面配合的防滑面,該防滑面帶有齒紋。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旋轉角度傳感器的軸夾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固定片內側設置的防滑面呈弧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旋轉角度傳感器的軸夾裝置,設置在與轉軸套接的活動套上,其特徵在於它包括若干塊沿圓周分布的固定片、與固定片卡接配合的螺紋圈以及螺紋圈外圍螺接的固定圈,固定片的外側面成型有卡位件,該卡位件底部設置有與活動套轉動連接的轉軸,卡位件的上部設有斜面,固定圈頂壓於卡位件的斜面上並與其滑動接觸。本實用新型適用於不同直徑的連接軸,結構簡單固定,安裝調節方便,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
文檔編號G01D5/00GK201247064SQ20082020014
公開日2009年5月27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5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5日
發明者吳輝和, 崔賢偉 申請人:盧燦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