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多功能接地線纏繞架的製作方法
2023-04-22 21:24:30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多功能接地線纏繞架,屬於地線纏繞架領域。
背景技術:
長期以來,線路施工任務繁重,線路型接地線使用頻繁,各種接地線收放沒有一種比較規範方便的繞線裝置,接地線隨便亂繞,繞線時間長,繞線不方便,擺放不美觀又不符合規範標準,且接地線絕緣部分容易造成損壞,市面上現有的接地線架有不鏽鋼管型和布袋型二種,不鏽鋼管型和布袋型的二種繞線裝置,成本高,容易損壞,而且繞線使用不便,接地線在電力建設施工中經常用到,是保證人身生命安全的生命線,以往接地線存放就是把導線纏繞在絕緣棒上,由於接地導線絕緣護套是用透明塑料套管做成,經常纏繞在絕緣棒上絕緣護套容易老化裂紋,影響絕緣線的使用壽命,造成浪費,並且在接地線時不方便放線和在接地極上固定,因此,需要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一種新型多功能接地線纏繞架,在對接地線進行纏繞時,將接地線一端穿過穿線孔,並使用地線夾進行夾持,通過轉動繞線轉盤對接地線進行纏繞,需要對接地線的尺寸進行準確把握時,可通過刻度尺上的刻度線測量長度,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多功能接地線纏繞架,包括支撐圓盤,所述支撐圓盤四周均勻設有若干延長杆,所述延長杆底部一端設有支撐腿,所述延長杆頂部設有繞線轉盤,所述繞線轉盤上設有繞線凹槽,所述繞線凹槽內壁一側設有地線夾,所述支撐圓盤四周均勻設有若干出線孔,所述支撐圓盤中心處頂部設有支撐杆,所述出線孔上方設有刻度尺,所述支撐杆頂部設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底部四周均勻設有若干日光燈,所述支撐板頂部設有電源安裝盒,所述電源安裝盒內腔底部設有電源,所述電源安裝盒一側還設有日光燈開關。
進一步而言,所述刻度尺上還設有刻度線,所述刻度線的單位為毫米。
進一步而言,所述繞線轉盤頂部設有搖把,所述搖把的形狀為L形。
進一步而言,所述電源通過導線依次與日光燈開關、日光燈電性連接。
進一步而言,所述延長杆任意相鄰兩兩之間的夾角為90度。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在對接地線進行纏繞時,將接地線一端穿過穿線孔,並使用地線夾進行夾持,通過轉動繞線轉盤對接地線進行纏繞,需要對接地線的尺寸進行準確把握時,可通過刻度尺上的刻度線測量長度,同時還設有日光燈,方便在夜間進行操作,通過在支撐圓盤四周設置延長杆,可以增大繞線線空間,還可以對多種地線分別進行纏繞,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並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多功能接地線纏繞架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多功能接地線纏繞架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電源安裝盒內腔結構圖。
圖中標號:1、支撐圓盤;2、延長杆;3、支撐腿;4、繞線轉盤;5、繞線凹槽;6、地線夾;7、出線孔;8、支撐杆;9、刻度尺;10、支撐板;11、日光燈;12、電源安裝盒;13、電源;14、日光燈開關;15、刻度線;16、搖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於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圖3所示,一種新型多功能接地線纏繞架,包括支撐圓盤1,所述支撐圓盤1四周均勻設有若干延長杆2,所述延長杆2底部一端設有支撐腿3,所述延長杆2頂部設有繞線轉盤4,所述繞線轉盤4上設有繞線凹槽5,所述繞線凹槽5內壁一側設有地線夾6,所述支撐圓盤4四周均勻設有若干出線孔7,所述支撐圓盤4中心處頂部設有支撐杆8,所述出線孔7上方設有刻度尺9,所述支撐杆8頂部設有支撐板10,所述支撐板10底部四周均勻設有若干日光燈11,所述支撐板10頂部設有電源安裝盒12,所述電源安裝盒12內腔底部設有電源13,所述電源安裝盒12一側還設有日光燈開關14。
更具體而言,所述刻度尺9上還設有刻度線15,所述刻度線15的單位為毫米,通過刻度線15可以測量需要地線的長度。
更具體而言,所述繞線轉盤4頂部設有搖把16,所述搖把16的形狀為L形,通過搖把16方便旋轉,設為L形方便握住。
更具體而言,所述電源13通過導線依次與日光燈開關14、日光燈11電性連接,通過電源13可以提供電源。
更具體而言,所述延長杆2任意相鄰兩兩之間的夾角為90度,可以增大繞線空間,防止擠在一起。
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在對接地線進行纏繞時,將接地線一端穿過出線孔7,並使用地線夾6進行夾持,通過轉動繞線轉盤4對接地線進行纏繞,需要對接地線的尺寸進行準確把握時,可通過刻度尺9上的刻度線15測量長度,同時還設有日光燈11,方便在夜間進行操作,通過在支撐圓盤1四周設置延長杆2,可以增大繞線線空間,還可以對多種地線分別進行纏繞,實用性強。
以上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能夠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凡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作的任何顯而易見的改進、替換或變型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