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用螺紋鋼插入式連接套筒及其使用方法與流程
2023-09-16 11:57:50 1

本發明涉及建築螺紋鋼的連接件,是一種建築用螺紋鋼插入式連接套筒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建築施工技術領域中,螺紋鋼連接方式主要由綁紮搭接、機械連接和焊接三種,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機械連接。如中國專利文獻刊載的公開號CN101624854A,公開日2010年1月13日,發明名稱為「一種鋼筋端部加強型大直徑螺紋連接件及其連接方法」,其包括螺杆、螺套,螺杆的兩端分別有外直螺紋,螺套內有與螺杆上的外直螺紋相匹配的內直螺紋,螺杆的外直螺紋旋接螺套的內直螺紋。其連接方法為,依次交替旋接直徑相同和旋向相同的螺杆、螺套,從而完成鋼筋對接。該種結構和方法雖然可行,但主要適用於鋼筋水平對接,針對鋼筋豎向對接時,則由於豎向鋼筋的長度越長,對中的難度越大,不易旋接操作。且對接後完全依靠螺套的強度支撐,對螺套要求較高,一旦螺套斷裂,容易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又如中國專利文獻刊載的授權公告號CN2690477Y,授權公告日2005年4月6日,實用新型名稱為「套筒擠壓與直螺紋組合式鋼筋接頭」,其由半螺紋式套筒和螺柱構成,半螺紋式套筒的前半段為內螺紋套,後半段為擠壓套,以其擠壓套擠壓連接在鋼筋端頭上,螺柱的兩端分別螺紋連接在對接的兩隻半螺紋式套筒的內螺紋套中,從而實現鋼筋的對接。且通過設置螺紋旋向,亦可實現直接旋擰螺柱實現兩個半螺紋式套筒的對接,從而方便鋼筋對接。該種結構雖然能實現鋼筋的快速對接,但同樣存在豎向鋼筋對接時,對中較難把握,不易旋接操作,同時僅依靠螺柱的強度支撐,顯然也存在施工的安全隱患。
為此,有待對現有的鋼筋對接結構和方法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上述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向本領域提供一種建築用螺紋鋼插入式連接套筒及其使用方法,使其解決現有同類結構存在對中困難,對接操作較為不便,且對接質量和強度難以保證的技術問題。其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該建築用螺紋鋼插入式連接套筒的技術方案一:其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其結構要點在於所述第二套筒的套孔是與螺紋鋼螺紋連接的內螺紋孔,第二套筒的筒外形成階梯分布的大筒段和小筒段;所述第一套筒的套孔一段是與螺紋鋼螺紋連接的內螺紋,另一段是與所述第二套筒的小筒段套合定位的內孔,第一套筒的筒外設有外螺紋,且外螺紋與所述內孔在第一套筒徑向上對應分布;所述第三套筒設有與所述第二套筒的大筒段套合定位的套孔,套孔一端設有對所述大筒段端部限位的限位端,限位端設有用於螺紋鋼伸入該套孔的通孔,套孔另一端設有與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螺紋螺紋連接的內螺紋;當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螺紋與第三套筒的內螺紋螺紋鎖緊,且所述第二套筒套合定位於第一套筒與第三套筒內時,第二套筒鎖緊於第一套筒與第三套筒之間,且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對中。該結構相比現有技術,主要區別在於第一套筒與第二套筒之間形成套合定位,從而使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各自所連接的螺紋鋼形成預定位連接,輕鬆實現對中,再利用第三套筒將第一套筒與第二套筒鎖緊,從而連接較為省力、方便,單人即可實現操作,且對接效率高。除此以外,將第二套筒設計為階梯筒段,從而當第二套筒的內螺紋完整螺紋連接螺紋鋼時,螺紋鋼與第二套筒之間的螺紋鎖緊力對所述第一套筒與第三套筒之間的螺紋鎖緊具有增強鎖緊的作用,使得螺紋鋼對接強度及可靠性更高。
上述方案一結構中,所述第一套筒筒外及第三套筒筒外設有手持段,方便手擰操作。
技術方案二:其包括一個第一套筒、兩個第二套筒、兩個第三套筒;其結構要點在於所述第二套筒的套孔是與螺紋鋼螺紋連接的內螺紋孔,第二套筒的筒外形成階梯分布的大筒段和小筒段;所述第一套筒的套孔兩端是與兩個所述第二套筒的小筒段套合定位的內孔,第一套筒的筒外為外螺紋,且外螺紋與所述內孔在第一套筒徑向上對應分布;所述第三套筒設有與所述第二套筒的大筒段套合定位的套孔,套孔一端設有對所述大筒段端部限位的限位端,限位端設有用於螺紋鋼伸入該套孔的通孔,套孔另一端設有與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螺紋螺紋連接的內螺紋;當所述第一套筒兩端與兩個第三套筒螺紋鎖緊,且兩個第二套筒分別套合定位於第一套筒與兩個第三套筒之間時,兩個第二套筒分別鎖緊於第一套筒與兩個第三套筒之間,且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對中。該方案是作為上述方案一的結構變換,由於採用雙第二套筒和雙第三套筒結構,其對接強度和可靠性強於方案一。
上述方案二結構中,所述第三套筒筒外設有手持段,方便手擰操作。
上述方案一、方案二結構中,所述第一套筒的內孔為錐孔,對應的所述第二套筒的小筒段為錐狀。通過將第一套筒的內孔與第二套筒的小筒段之間形成錐狀定位,不僅使第一套筒與第二套筒對中更為可靠,且當第二套筒與第一套筒套合抵緊時,利用錐形的漲緊原理,進一步增強第一套筒與第三套筒之間的螺紋鎖緊強度,提升螺紋鋼對接強度和可靠性。
上述方案一結構的使用方法為:首先將待連接的一根螺紋鋼與所述第一套筒的內螺紋完整螺紋連接,然後將待連接的另一根螺紋鋼由第三套筒外部經所述通孔伸入其套孔內,並與所述第二套筒的內螺紋孔完整螺紋連接,再將第二套筒的小筒段套合定位於第一套筒的內孔中,將第三套筒的套孔與第二套筒的大筒段套合定位,最後旋擰第三套筒,使第三套筒的內螺紋與第一套筒的外螺紋螺紋鎖緊,直至第二套筒鎖緊於第一套筒與第三套筒之間,即完成兩根螺紋鋼的對接。
上述方案二結構的使用方法為:首先將待連接的一根螺紋鋼沿其中一個第三套筒的通孔伸入其套孔內,並與其中一個第二套筒的內螺紋孔完整螺紋連接,然後將待連接的另一根螺紋鋼沿另一個第三套筒的通孔伸入其套孔內,並與另一個第二套筒的內螺紋完整螺紋連接,再將兩個第二套筒的小筒段分別套合定位於所述第一套筒兩端的內孔,兩個第二套筒的大筒段分別套合定位於兩個第三套筒的套孔內,最後旋擰兩個第三套筒,使兩個第三套筒的內螺紋分別與第一套筒的外螺紋螺紋鎖緊,直至兩個第二套筒鎖緊於第一套筒與兩個第三套筒之間,即完成兩根螺紋鋼的對接。
上述方案一、方案二的使用方法中,兩根所述螺紋鋼在對接後相抵,以提高螺紋鋼對接的可靠性。
本發明能實現螺紋鋼快速對中,對接較為方便,省時省力,效率高,且對接強度和可靠性好,適合作為建築用的螺紋鋼對接連接件使用,或同類連接件的結構改進。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第一套筒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第二套筒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第三套筒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對中連接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對接螺紋鋼的結構示意圖,圖中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作了剖視。
圖6是本發明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的改進方案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改進方案的第一套筒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改進方案的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對中連接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序號及名稱為:1、第一套筒,101、外螺紋,102、內孔,2、第二套筒,201、大筒段,202、小筒段,203、內螺紋孔,3、第三套筒,301、通孔,4、螺紋鋼。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4所示,該建築用螺紋鋼插入式連接套筒包括第一套筒1、第二套筒2、第三套筒3;第二套筒的套孔是與螺紋鋼4螺紋連接的內螺紋孔203,第二套筒的筒外形成階梯分布的大筒段201和小筒段202。第一套筒的套孔一段是與螺紋鋼螺紋連接的內螺紋,另一段是與第二套筒的小筒段202套合定位的內孔102,第一套筒的筒外一段為外螺紋101,且外螺紋與內孔102在第一套筒徑向上對應分布,筒外另一段為手持段,方便手擰操作。第三套筒設有與第二套筒的大筒段201套合定位的套孔,套孔一端設有對大筒段201端部限位的限位端,限位端設有用於螺紋鋼4伸入該套孔內的通孔301,套孔另一端設有與第一套筒的外螺紋101螺紋連接的內螺紋。當第一套筒的外螺紋101與第三套筒3的內螺紋螺紋鎖緊,且第二套筒2套合定位於第一套筒1與第三套筒3內時,第二套筒鎖緊於第一套筒與第三套筒之間,且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形成對中,即三者軸心線位於同一直線。
如圖5所示,上述建築用螺紋鋼插入式連接套筒對接螺紋鋼的使用方法為:首先將待連接的一根螺紋鋼4與第一套筒1的內螺紋完整螺紋連接,然後將待連接的另一根螺紋鋼由第三套筒3外部經通孔301伸入其套孔內,並與第二套筒2的內螺紋孔203完整螺紋連接(即螺紋鋼4端部連接至與內螺紋孔203端面齊平或穿過內螺紋孔),再將第二套筒2的小筒段202套合定位於第一套筒1的內孔102中,將第三套筒3的套孔與第二套筒的大筒段201套合定位,最後旋擰第三套筒3,使第三套筒的內螺紋與第一套筒1的外螺紋101螺紋鎖緊,直至第二套筒2鎖緊於第一套筒1與第三套筒3之間,即完成兩根螺紋鋼4的對接。
如圖7、圖8所示為本發明的改進方案,主要改進在於採用兩個第二套筒2和兩個第三套筒3,並將第一套筒1的結構變換為:第一套筒的套孔兩端是與兩個第二套筒2的小筒段202套合定位的內孔102,第一套筒的筒外為外螺紋101,且外螺紋與內孔102在第一套筒徑向上對應分布。該方案對接螺紋鋼的使用方法為:首先將待連接的一根螺紋鋼4沿其中一個第三套筒3的通孔301伸入其套孔內,並與其中一個第二套筒2的內螺紋孔203完整螺紋連接(即螺紋鋼4端部連接至與內螺紋孔203端面齊平或穿過內螺紋孔),然後將待連接的另一根螺紋鋼沿另一個第三套筒的通孔伸入其套孔內,並與另一個第二套筒的內螺紋完整螺紋連接(即螺紋鋼端部連接至與內螺紋孔端面齊平或穿過內螺紋孔),再將兩個第二套筒2的小筒段202分別套合定位於第一套筒1兩端的內孔102,兩個第二套筒2的大筒段201分別套合定位於兩個第三套筒3的套孔內,最後旋擰兩個第三套筒3,使兩個第三套筒的內螺紋分別與第一套筒1的外螺紋101螺紋鎖緊,直至兩個第二套筒2鎖緊於第一套筒1與兩個第三套筒3之間,即完成兩根螺紋鋼4的對接。
如圖6所示,亦可將第一套筒1的內孔102設計為錐孔,對應的第二套筒2的小筒段202設計為錐狀,從而使第一套筒與第二套筒對中更為可靠,且當第二套筒與第一套筒套合抵緊時,利用錐形的漲緊原理,進一步增強第一套筒與第三套筒之間的螺紋鎖緊強度,提升螺紋鋼對接強度和可靠性。
上述方案一、方案二的使用方法中,兩根對接的螺紋鋼4亦可在對接後相抵,以提高對接的可靠性。
以上內容旨在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手段,並非限制本發明的技術範圍。本領域技術人員結合現有公知常識對本發明做顯而易見的改進,亦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