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新型飲用水處理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5-25 01:36:01 1
專利名稱:節能新型飲用水處理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節能新型飲用水處理設備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生活飲水處理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節能新型飲用水處理設備。背景技術:
氟是地球上分布最廣泛的元素之一,也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適量的氟對人體 健康起著重要作用,當人體內氟含量過低時,會出現齲齒,但攝取過量的氟,不僅易引起氟 斑牙和氟骨病,並且可引起人體器官、神經系統和細胞膜的損害。高氟地下水在我國分布廣 泛,遍及27個省、市和自治區,全國各地約有7226萬人飲用含氟量超標的水。因此,控制和 消除飲用水中氟的汙染,研究經濟、實用的除氟設備,對防治地方性氟病、改善人民身體健 康狀況有重要意義。目前,針對農村飲用水,常用的除氟手段主要是利用濾料吸附設備進行的,其中, 濾料吸附主要是利用沸石、活性氧化鋁或者複合分子篩等對飲用水進行處理,但由於原水 PH值適用範圍都較窄,通常都需要加藥調整進水的PH值,且所述濾料的吸附容量較小,設 備反衝洗和再生頻繁,需要明礬藥劑或者氫氧化鈉鹼液再生,但再生過程耗水量較大,且有 鋁離子析出的風險,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危害。鑑於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節能新型飲用水處理設備來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節能新型飲用水處理設備,其具有較 佳的除氟效果且能提供健康安全的飲用水。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節能新型飲用水處理 設備,包括進水管道、過濾器、除氟罐及出水管道,所述進水管道分為兩路分別連接過濾器 和熱再生裝置,所述熱再生裝置與所述除氟罐的底部相連並向除氟罐內輸送蒸汽,所述除 氟罐內填有除氟濾料。進一步地,所述出水管道從所述除氟罐底部引出。相較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節能新型飲用水處理設備除氟效果穩定且除 氟過程中無需添加藥劑,保證了水質的健康安全。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節能新型飲用水處理設備的架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節能新型飲用水處理設備,其包括進水管 道1、過濾器2、除氟罐3及出水管道4。所述除氟罐3內裝填有除氟濾料5,主要用於吸附 並去除水中的氟離子;所述熱再生裝置6的一端與所述過濾罐3的底部連接,而另一端則連 接進水管道1,該再生裝置6用於向除氟罐3內提供高溫蒸汽,為除氟罐3中的濾料再生提供熱源,使除氟罐3內的除氟濾料5可以反覆使用,達到除氟的目的。如圖1所示,所述進水管道1、過濾器2、除氟罐3及出水管道4串聯連接在一起, 且所述進水管道1分為兩路分別連接過濾器2和熱再生裝置6,所述出水管道4自所述除 氟罐3的底部引出,用於輸送經除氟罐3處理過的水,其中,進水管道1內的水經過過濾器 2後進入除氟罐3內,再經過除氟罐3內的除氟濾料5處理後,最後經出水管道4流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節能新型飲用水處理設備,除氟效果不受原水PH值的影響,日 常運行和再生過程均不需要投加任何藥劑,不存在飲水安全隱患,除氟效果穩定,可為居民 提供健康安全的飲用水;且濾料再生採用蒸汽熱再生的方式,蒸汽可由電鍋爐或燃煤燃氣 鍋爐產生(在太陽能資源充足的地區還可採用太陽能等將水加熱產生),除氟濾料的再生 方式綠色環保,低碳節能。另外,該飲用水除氟設備對氟離子的吸附容量大,除氟濾料再生 周期長,可節約大量的水資源,並節約大量的能源。本實用新型的飲用水處理設備,不僅對 原水PH值適應範圍廣(在5-9之間),一般農村飲用水原水的PH值均在此範圍內,因此,基 本不受原水PH值的影響,且設備在日常運行過程和再生過程中不需要投加任何藥劑,可以 為居民提供最安全健康的飲用水。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均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之內。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 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範圍情況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內容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出許多 可能的變動和修飾,均屬於權利要求書保護的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節能新型飲用水處理設備,包括進水管道、過濾器、除氟罐及出水管道,其特徵 在於所述進水管道分為兩路分別連接過濾器和熱再生裝置,所述熱再生裝置與所述除氟 罐的底部相連並向除氟罐內輸送蒸汽,所述除氟罐內填有除氟濾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能新型飲用水處理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出水管道從所 述除氟罐底部引出。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節能新型飲用水處理設備,包括進水管道、過濾器、除氟罐及出水管道,所述進水管道分為兩路分別連接過濾器和熱再生裝置,所述熱再生裝置與所述除氟罐的底部相連並向除氟罐內輸送蒸汽,所述除氟罐內填有除氟濾料。相較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節能新型飲用水處理設備除氟效果穩定且除氟過程中無需添加藥劑,保證了水質的健康安全。
文檔編號C02F9/02GK201882986SQ20102066319
公開日2011年6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16日
發明者李春梅 申請人:北京維奧思環境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