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促進羊肚菌菌絲體蛋白質含量合成的培養方法與流程
2023-04-23 08:17:26 2
本發明屬於羊肚菌菌絲體培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促進羊肚菌菌絲體蛋白質含量合成的培養方法。
背景技術:
羊肚菌是一種營養豐富的珍稀食用菌,深受人們的喜愛,目前,國內外已開展了羊肚菌形態、生態、營養成分等各方面的研究,其中羊肚菌的菌絲體含有豐富的胺基酸及其他礦物質營養元素,特別是人體必須胺基酸含量較高,其中決定鮮味和營養功能的穀氨酸、賴氨酸、天冬氨酸的含量尤為突出,還含有胱氨酸、賴氨酸、精氨酸可促進兒童生長與智力,直鏈胺基酸有利於多種肝臟病的防治,羊肚菌發酵液及菌絲體動物實驗表明,其菌絲體內含有多種羊肚菌菌多糖、硒元素、有機鍺在提高動物免疫、抗腫瘤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羊肚菌在不同培養液內菌絲體的生長速率,蛋白質數量及組成也有所不同,培養基的組成對菌絲體基因的表達也有一定影響,因此,如果通過改善羊肚菌菌絲體的生長條件,使其有效繁殖且促進蛋白質的合成,成了現在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問題,提供了一種促進羊肚菌菌絲體蛋白質含量合成的培養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促進羊肚菌菌絲體蛋白質含量合成的培養方法,包括以下內容:
(1)製備培養基:熱膨脹稻殼25-35份、扁穗牛鞭草乾粉15-20份、茴香秕殼8-14份、麩皮7-12份、白糖1份、碳酸鈣1份、石灰粉1份,所述茴香秕殼在使用前用質量濃度為1.2-1.4%的米醋水溶液浸泡8-10小時,取出後瀝乾水分,與其他原料混合,調節其水分含量為45-50%、ph值為7.6-7.8;
(2)菌袋製備:將上述所得培養基料裝入聚乙烯菌袋製成菌棒,菌棒上下口加頸圈封口,將裝好的菌棒放入滅菌灶滅菌,滅菌後降溫至30℃以下開始接種;
(3)發菌管理:接種0-5天,控制發菌室溫度為27-29℃、溼度為65-70%;接種6-12天,控制發菌室溫度為24-26℃、溼度為55-60%;當菌絲圈直徑達到4-5cm,翻堆刺孔,每個菌棒刺孔15-20個,控制發菌室溫度為22-25℃、溼度為47-52%,在刺孔完成後向菌棒噴施一次質量濃度為0.2-0.5%的角茴香根水浸液,噴適量為10-15g/個菌棒;翻堆刺孔後菌棒堆放成三角形,高度不超過八層;
(4)養成:在上述管理條件下培養,長滿菌絲後即成,把菌棒脫袋收穫菌絲體。
進一步的,所述熱膨脹稻殼的製備方法為,將烘乾後的稻殼與相當於其重量15-20%的二氧化矽、2-5%的液態硫磺混合後放入密閉的微波裝置,在微波過程中通入溫度為150-160℃的惰性氣體,微波有效損耗因子為0.06-0.08,在微波裝置中處理20-40s,處理完成後自然降溫至常溫後,用振動篩將二氧化矽與稻殼分離,完成後收集稻殼;所述二氧化矽的粒徑為0.8-2.4mm。
其中,所述米醋水溶液由米醋與溫度為33-36℃的溫水混合得到;所述米醋水溶液中還包括相當於米醋重量1-2%的阿司匹林。
其中,所述熱膨脹稻殼和茴香秕殼的粒徑為0.4-2mm,扁穗牛鞭草乾粉的粒徑為40-200μm;所述發菌時間為20-24天。
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本發明中用菌袋培養羊肚菌菌絲體,相比現有技術更容易操作,容易規劃化推廣;對稻殼和茴香秕殼進行處理,增強其吸附作用,能夠有助於發菌過程中菌絲對其營養成分的吸收;扁穗牛鞭草乾粉除了含有營養物質外還能避免基質在發菌過程中被雜菌侵染;對發菌條件各階段分別管理,更符合各個階段菌絲體的生長規律,有助於羊肚菌菌絲體的產量以及蛋白質的增加,方便推廣,羊肚菌菌絲體品質提高,適用範圍更廣。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促進羊肚菌菌絲體蛋白質含量合成的培養方法,包括以下內容:
(1)製備培養基:熱膨脹稻殼30份、扁穗牛鞭草乾粉18份、茴香秕殼12份、麩皮10份、白糖1份、碳酸鈣1份、石灰粉1份,所述茴香秕殼在使用前用質量濃度為1.2-1.4%的米醋水溶液浸泡9小時,取出後瀝乾水分,與其他原料混合,調節其水分含量為47%、ph值為7.7;
(2)菌袋製備:將上述所得培養基料裝入聚乙烯菌袋製成菌棒,菌棒上下口加頸圈封口,將裝好的菌棒放入滅菌灶滅菌,滅菌後降溫至30℃以下開始接種;
(3)發菌管理:接種0-5天,控制發菌室溫度為28℃、溼度為68%;接種6-12天,控制發菌室溫度為25℃、溼度為55-60%;當菌絲圈直徑達到4-5cm,翻堆刺孔,每個菌棒刺孔15-20個,控制發菌室溫度為24℃、溼度為50%,在刺孔完成後向菌棒噴施一次質量濃度為0.5%的角茴香根水浸液,噴適量為10-15g/個菌棒;翻堆刺孔後菌棒堆放成三角形,高度不超過八層;所述發菌時間為22天;
(4)養成:在上述管理條件下培養,長滿菌絲後即成,把菌棒脫袋收穫菌絲體。
進一步的,所述熱膨脹稻殼的製備方法為,將烘乾後的稻殼與相當於其重量15-20%的二氧化矽、2-5%的液態硫磺混合後放入密閉的微波裝置,在微波過程中通入溫度為150-160℃的惰性氣體,微波有效損耗因子為0.06-0.08,在微波裝置中處理20-40s,處理完成後自然降溫至常溫後,用振動篩將二氧化矽與稻殼分離,完成後收集稻殼;所述二氧化矽的粒徑為0.8-2.4mm。
其中,所述米醋水溶液由米醋與溫度為33℃的溫水混合得到;所述熱膨脹稻殼和茴香秕殼的粒徑為0.4-2mm,扁穗牛鞭草乾粉的粒徑為40-200μm。
實施例2
一種促進羊肚菌菌絲體蛋白質含量合成的培養方法,包括以下內容:
(1)製備培養基:熱膨脹稻殼25份、扁穗牛鞭草乾粉20份、茴香秕殼8份、麩皮12份、白糖1份、碳酸鈣1份、石灰粉1份,所述茴香秕殼在使用前用質量濃度為1.2%的米醋水溶液浸泡10小時,取出後瀝乾水分,與其他原料混合,調節其水分含量為45%、ph值為7.6;
(2)菌袋製備:將上述所得培養基料裝入聚乙烯菌袋製成菌棒,菌棒上下口加頸圈封口,將裝好的菌棒放入滅菌灶滅菌,滅菌後降溫至30℃以下開始接種;
(3)發菌管理:接種0-5天,控制發菌室溫度為27℃、溼度為70%;接種6-12天,控制發菌室溫度為24℃、溼度為60%;當菌絲圈直徑達到4-5cm,翻堆刺孔,每個菌棒刺孔15-20個,控制發菌室溫度為22℃、溼度為52%,在刺孔完成後向菌棒噴施一次質量濃度為0.2%的角茴香根水浸液,噴適量為10-15g/個菌棒;翻堆刺孔後菌棒堆放成三角形,高度不超過八層;所述發菌時間為22天;
(4)養成:在上述管理條件下培養,長滿菌絲後即成,把菌棒脫袋收穫菌絲體。
其中,所述米醋水溶液由米醋與溫度為35℃的溫水混合得到,其餘內容與實施例1中相同。
實施例3
一種促進羊肚菌菌絲體蛋白質含量合成的培養方法,包括以下內容:
(1)製備培養基:熱膨脹稻殼35份、扁穗牛鞭草乾粉15份、茴香秕殼14份、麩皮7份、白糖1份、碳酸鈣1份、石灰粉1份,所述茴香秕殼在使用前用質量濃度為1.4%的米醋水溶液浸泡8小時,取出後瀝乾水分,與其他原料混合,調節其水分含量為45-50%、ph值為7.8;
(2)菌袋製備:將上述所得培養基料裝入聚乙烯菌袋製成菌棒,菌棒上下口加頸圈封口,將裝好的菌棒放入滅菌灶滅菌,滅菌後降溫至30℃以下開始接種;
(3)發菌管理:接種0-5天,控制發菌室溫度為29℃、溼度為65%;接種6-12天,控制發菌室溫度為24℃、溼度為60%;當菌絲圈直徑達到4-5cm,翻堆刺孔,每個菌棒刺孔15-20個,控制發菌室溫度為25℃、溼度為47%,在刺孔完成後向菌棒噴施一次質量濃度為0.5%的角茴香根水浸液,噴適量為10-15g/個菌棒;翻堆刺孔後菌棒堆放成三角形,高度不超過八層;所述發菌時間為20-24天;
(4)養成:在上述管理條件下培養,長滿菌絲後即成,把菌棒脫袋收穫菌絲體。
其中,所述米醋水溶液由米醋與溫度為36℃的溫水混合得到,其餘內容與實施例1中相同。
實施例4
一種促進羊肚菌菌絲體蛋白質含量合成的培養方法,所述米醋水溶液由米醋與溫度為33-36℃的溫水混合得到;所述米醋水溶液中還包括相當於米醋重量1-2%的阿司匹林,其餘內容與實施例1中相同。
設置對照組1,將實施例1中熱膨脹稻殼替換為等重量的稻殼,其餘內容不變;設置對照組2,將實施例1中扁穗牛鞭草乾粉替換為等量的熱膨脹稻殼,其餘內容不變;設置對照組3,將實施例1中茴香秕殼替換為等量的熱膨脹稻殼,其餘內容不變;設置對照組4,將實施例1中發菌管理條件為:溫度為24℃、溼度為55%,培養時間為20天,其餘內容不變;設置對照組5,按照常規方法培育,其中培養基按重量份包括棉籽殼60份、麥麩15份、玉米芯10份、白糖1份、碳酸鈣1份、石灰粉1份;發菌條件與對照組4中相同;菌棒袋的規格為直徑為15cm、長度為33cm;按照各組方法對羊肚菌菌絲進行培養,並對其產量以及蛋白質含量進行統計,其中菌絲體產量是指每乾重,得到以下結果:
表1
通過表1中數據可以看出,按照本發明中方法培育菌絲所得菌絲體產量更容易控制,穩定性高,菌絲體產量增加,且其蛋白質含量明顯增加,效果顯著。